39健康

全球约一半肝癌在中国,再次提醒:家中的3种食物,尽早撤下餐桌

11岁的小磊(化名)是家中的独生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爱都倾注在他一个人身上。从小家里人就怕他吃不饱,只要是他想吃的,从来都是管够。到8岁时,小磊一顿饭可以吃3碗米饭、一大盆红烧肉、猪蹄,每顿饭几乎只吃荤食,蔬菜水果完全不吃。

1年前,小磊入学体检发现转氨酶异常升高,医生建议家长带他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经B超检查发现小磊的肝脏比成年人的还要大,影像结果显示中度脂肪肝,为了更准确判断病情,医生建议给小磊做肝穿刺。但他们觉得小磊看起来很健康就拒绝了。

1年后,小磊回到医院复查,看起来比之前还胖了,除了做B超之外还做了肝穿刺,肝穿刺病例报告显示小磊是非酒精脂肪性肝炎伴肝硬化,肝硬化等级属于重度!

这个结果令一家人傻眼了,小磊年纪还那么小,怎么会重度肝硬化?

11岁男孩吃出重度肝硬化!这3个“好习惯”,或是伤害孩子的凶手

一、年纪轻轻为什么会患肝硬化?

肝硬化属于晚期慢性肝病,是因为各类病因长期、反复作用于肝脏,导致肝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形成大量再生结节,让肝脏的正常结构、血供遭到破坏,最终诱发的肝功能异常。在我国,导致肝硬化的主要诱因是乙肝引起的。

但上文提到的小磊,本身没有乙肝,为什么却患上了肝硬化呢?医生在了解过往史后,认为小磊罹患肝硬化和他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相关。长期进食大量重油重盐的食物,导致小磊的体重大大超标,肝脏也因此而出现了功能性异常。

脂肪肝可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两种,前者顾名思义是因为大量饮酒而导致的。后者则是由于肥胖、代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导致的。而小磊就属于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让肝脏越来越纤维化,导致肝硬化,到达肝硬化期时,还不控制就有很大的风险会演变成肝癌。

11岁男孩吃出重度肝硬化!这3个“好习惯”,或是伤害孩子的凶手

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主任米杰指出现阶段儿童脂肪肝的病例越来越多,且发病的年龄越来越小。北京一项针对15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局结果显示,肥胖儿童脂肪肝的检出率达到了10.2%,严重肥胖儿童的脂肪肝检出比例更是达到了40%以上。那如何防止孩子肥胖呢?下面3种“好习惯”及时改掉。

无节制饮食:不少家长认为自家的孩子能吃是福,吃的越多对身体越好。但这个行为并不健康,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摄入过量的食物都会让身体能量摄入超标,诱发身体肥胖,引起脂肪肝等一系列的病症出现。

偏食:炸鸡、汉堡、可乐这类的食物是很多小孩的最爱,但这些食物存在热量高、营养低的特点,长期摄入大量这些食物,也会导致儿童身体肥胖。

久坐不动:现阶段电子产品越来越发达,很多儿童的业余时间都是在看电子产品,这样一来身体的活动度会明显下降,即便是吃的不多,也容易引起肥胖。

11岁男孩吃出重度肝硬化!这3个“好习惯”,或是伤害孩子的凶手

二、皮肤出现3种异常,或是肝脏在呼救

当肝脏功能出现异常时,皮肤可能会有一些异常的症状表现,一旦发现要重视。

1、脸色暗黄

肝功能出现问题时,体内的胆红素代谢也会随之出现障碍,大量的胆红素随着血液循环流向全身,会导致皮肤出现异常的黄染。通常黄疸症状会先从眼睑、面部开始,之后开始出现全身性黄疸。

2、手掌变红

肝功能下降会导致身体无法正常灭活雌激素,进而让体内堆积大量的雌激素,会刺激毛细动脉充血、扩张。患者手掌大小鱼际、指尖处会出现粉红色斑点、斑块,按压后会变成苍白色,压力消失后恢复成红色,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肝掌。

3、蜘蛛痣

蜘蛛痣是因为形似蜘蛛而得名,与肝功能下降导致雌激素大量堆积相关。具体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米粒大小的红点,红点周围会有一圈放射性的扩张毛细血管,按压后红点可消失,压力消失后恢复原样。

11岁男孩吃出重度肝硬化!这3个“好习惯”,或是伤害孩子的凶手

三、肝损伤是吃出来的,3种食物尽早撤下餐桌

不要觉得脂肪肝是良性疾病,与肝癌之间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以不加以重视。实际上,脂肪肝距离肝癌仅需四步: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要想预防肝病发生,这些食物要少吃。

  • 发霉食物

发霉食物内很可能含有黄曲霉素,该物质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作用,进入体内后会给肝脏功能带来极大损伤,很可能会诱发肝癌发生。比如发霉的玉米、花生、坚果、水果等都存在黄曲霉素,一旦发现食物发霉,要及时丢弃。

11岁男孩吃出重度肝硬化!这3个“好习惯”,或是伤害孩子的凶手
  • 酒精

酒精进入体内后需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其代谢产物乙醇会产生大量的炎性物质、氧化物,这些物质会给肝脏带来不可逆的损伤。

  • 高热量食物

肝脏是体内主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对于脂肪、蛋白质、糖分的代谢起到关键作用。长期摄入大量高脂肪的食物,会导致肝脏负担过重,增加肝脏损伤的几率,容易诱发脂肪肝、肝硬化。

11岁男孩吃出重度肝硬化!这3个“好习惯”,或是伤害孩子的凶手

肝脏健康每个人都需要引起重视,日常要从饮食、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去进行改变,尽可能预防肝损伤。


参考资料:

[1]《得了肝硬化,还能好吗?》.上海瑞金医院.2022-01-07

[2]《肝好不好,看手掌就知道?识别肝脏的“求救信号”》.生命时报.2023-03-18

[3]《肝不好的人,3样食物要少吃,1样绝不能碰!不听劝的人,肝迟早报废、肝癌也上身》.家庭医生.2022-04-1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2025-04-01 15:17:55浏览8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老年人一直睡觉会导致失智吗
现代人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情况,很多人或许都想过,要是能天天自然醒该多好。虽然睡眠过少确实对健康有害,但也并非睡得越久就越好。根据2022年的一个研究结果,如果每天晚上的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患失智症的几率可能会更高。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睡眠和大脑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与影响,并提供4种方法帮助您预防失智症。【睡太久恐影响认知能力、提升失智症风险】美国迈阿密米勒大学医学院针对长期睡眠过长是否会影响认知能力,或者导致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和其他类型的失智症展开了研究。该研究对5000多名老年人进行了长期观察,结果发现,失眠和长时间睡眠似乎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神经认知功能下降存在关联。研究发现,每晚睡眠超过9小时,可能会导致记忆力和情节式学习表现下降,而这两方面的下降也都是引发失智症的危险因素。平均而言,研究对象的学习能力下降了22%,语言流利度下降了20%,记忆力下降了13%。研究专家表示,过多的睡眠与一种被称为白质病变的大脑病变有关。在磁共振成像中,这种病变会呈现出白色斑点,同时也会使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并增加患失智症和中风的风险。目前认为,其成因是流向大脑的血液减少。但目前证据多为观察性研究,无法确定是“睡太久导致失智”,还是“早期失智病变导致睡眠需求增加”。【好生活习惯会让大脑更健康】虽然目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睡眠过多和失智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大家依然可以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来降低晚年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延缓认知能力下降的最佳长期策略,是要让大脑有放松休息的时间,以及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新技能、维持稳固的社交网络以及保持情绪健康来实现。若想预防失智症,除了要适时让大脑休息并维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外,还可以从以下4种方法入手:1、多动脑:从事写作、绘画、打麻将、园艺、编织等能够刺激大脑功能的心智活动或创造性活动,可使患失智症的风险降低约50%。所以建议大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以增强脑细胞之间有效的神经连接,预防失智症的发生。2、多运动:建议每周保持2至3次以上规律运动的习惯,比如走路、爬山、游泳、有氧运动、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失智症有保护作用。3、采用地中海饮食:地中海饮食不仅有助于降低患癌的风险,还能降低约70%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建议平时适量摄入蔬果、豆类、坚果及未精制谷类,并使用橄榄油等不饱和油脂进行烹饪或调制沙拉,以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以及三高(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的风险。4、多与人群互动:研究表明,多参加社交活动可使患失智症的风险降低,相对风险下降40%。例如参加社区活动、公益社团、同学会、当志愿者等。最后,如果大家发现自己经常睡眠过多或睡眠不正常,比如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或不足6小时,又或者即使睡眠时间正常,但总是感到疲倦、想休息,最好去咨询医生,并检查一下身体状况。
高勇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老年人性功能差正常吗
老年人性功能差通常是正常的,是多种生理和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不用特殊处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这对性功能有着显著影响。以男性为例,其体内雄激素水平会逐渐下降,雄激素对于维持性欲、阴茎勃起功能等至关重要。睾酮分泌减少,可能使得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松弛能力下降,导致勃起功能障碍,性行为时阴茎难以达到足够硬度以完成性交。同时,老年人血管功能也会减退,包括阴茎海绵体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血管弹性降低,血流灌注不足,这进一步加重了勃起困难。女性方面,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大幅减少,可能导致阴道黏膜变薄、干涩,性交时疼痛不适,从而降低了对性的兴趣和参与度。这种因生理变化导致的性功能下降通常是正常的。心理因素在老年人性功能变化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老年人生活中常面临各种压力事件,如退休后社会角色转变带来的失落感、经济压力以及伴侣关系变化等。这些负面情绪和心理负担会分散注意力,抑制大脑性中枢的兴奋,使得性功能进一步受到抑制。建议老年人正确认识性需求,伴侣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分享彼此感受和需求,增进亲密关系。另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身体机能,对改善性功能有一定帮助。若存在心理问题,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通过心理疏导缓解压力,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性功能和生活质量。
李凯群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脊柱变形、脆性骨折等,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其本质是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导致的骨强度下降。该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显著升高,与激素变化、钙代谢失衡及运动减少等因素密切相关。1、疼痛:此类患者以腰背部疼痛最为典型,常呈弥散性酸痛,劳累后加重而休息后缓解。疼痛机制与骨小梁微骨折引发的炎症反应相关,部分患者因胸椎压缩性骨折出现肋间神经痛。骨转换过程中破骨细胞活动增强,释放的细胞因子直接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形成恶性循环。2、脊柱变形:老年人骨质疏松多表现为驼背、身高缩短(平均缩短3-6cm),源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累积效应。胸腰椎椎体呈楔形变导致脊柱后凸,进而压迫胸腔影响心肺功能。严重病例可见多个椎体塌陷,形成竹节样脊柱改变,日常活动明显受限。3、脆性骨折:此类患者通常受到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及桡骨远端。椎体骨折可导致急性腰痛,而髋部骨折常伴下肢短缩畸形,1年内死亡率高达20%。此类骨折愈合困难且易残留慢性疼痛,显著增加致残风险。建议遵医嘱积极治疗,可遵医嘱进行基础治疗,如联合钙剂(碳酸钙D3片)与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抗骨吸收药物可选用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等。生活方式调整应包括规律负重运动(如太极推手)、平衡训练等。建议65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DXA骨密度检测,T值≤-2.5时应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多学科协作模式可有效延缓病程进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老年人的眩晕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老年人眩晕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非疾病因素如年龄增长问题,以及疾病因素如耳石症、梅尼埃病、颈椎病等。一、非疾病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内耳的平衡功能也会有所下降,耳内的感受器和神经传导功能可能出现退化,对头部位置和运动的感知变得不那么准确,容易引发眩晕。二、疾病因素:1、耳石症:耳石是内耳中用于感知重力和运动的微小颗粒,当耳石脱落后,会进入内耳的半规管,干扰平衡感知,导致眩晕。其特点是眩晕发作与头部位置变化有关,如起床、翻身、转头等动作时容易诱发。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耳石复位术,由专业医生操作,利用特定的头位变换,让耳石回到原来的位置。2、梅尼埃病: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内耳的内淋巴液代谢紊乱有关。内淋巴液过多会引起内耳压力增高,导致膜迷路积水,从而出现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发作时需卧床休息,可遵医嘱使用前庭抑制剂,如地西泮,来缓解眩晕症状。3、颈椎病:老年人常患有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退变等问题,这些会导致颈椎间隙变窄,压迫颈部血管和神经。当颈部活动时,可能进一步影响椎动脉的供血,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治疗上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颈部牵引等方法,以减轻颈椎对血管和神经的压迫,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来缓解颈部疼痛和炎症。对于老年人眩晕症,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耳部检查、颈椎影像学检查、血压监测、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如起床时动作要缓慢,以减少眩晕发作的风险。如果眩晕症状严重,应立即休息,避免摔倒造成意外伤害。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