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乙肝患者不要滥用降酶药

乙肝患者不要滥用降酶药


  我国现有的保肝降酶药物难以数计,主要含有五味子丙素、水飞蓟素、甘草酸等化学成分。这些药物可以使血液中超标的转氨酶迅速降低,获得肝功检查一个重要项目的复常。但是对于乙肝患者来说,单纯的转氨酶复常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对于疾病的实质没有帮助;大使用“降酶药物”有可能掩盖病情,贻误抗病毒治疗时机。乙肝治疗的核心问题是抗病毒,只有乙肝病毒被消灭或抑制,病情才能获得根本性好转。遗憾的是不少乙肝患者把有限的钱财用在“降酶药物”之上,满足于暂时性的转氨酶正常,导致生命和财物的双重浪费。

  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保肝降酶药物的疗效未经证实,有的还可能有促纤维化作用。多数药物都要经肝脏分解、转化、解毒,过多使用保肝药无疑会增加肝脏负担,有时甚至诱发药物型肝炎。治疗乙肝应以抗病毒药为主,这是控制病情的关键;保肝药只能作为辅助措施。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合用保肝药。肝脏病用药是有严格临床指征的,适合别人的药不一定适合你,任何不遵医嘱的用药都是极其危险的。即使病情允许应用保肝药,种类也不宜多。常用的保肝药有维生素类、促进肝脏解毒、促进能量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抗脂肪肝及抗纤维化的药物等。应选择那些针对发病机制发挥作用,而且临床证明确有效果的药物。切不可迷信保肝药广告中列举的功效,不加节制地使用。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保肝药没有治疗效果,不必应用。脂肪肝患者也应慎用保肝药。

  转氨酶是细胞中的一种催化剂,肝细胞中含量高,血液中含量低,肝脏受损时释放入血。在肝功能各项指标中,转氨酶能够灵敏地反映肝细胞损伤及损伤程度,但不能反映造成伤害的具体原因。在没有查清原因的情况下,单纯使用降酶药物有可能掩盖疾病的真相。即使已经确诊为病毒性肝炎,单纯降酶而不是抗病毒,也只会造成转氨酶正常的假象,以至延误治疗。如联苯双酯是应用非常广泛的降酶药,目前对病毒性肝炎及其他肝损伤引起的丙谷转氨酶升高作用显著。然而随着临床应用病例的增多,观察到它对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作用有明显差异,并不断有联苯双酯导致肝损伤加重的报道。进一步观察证实,联苯双酯仅对降低谷丙转氨酶有效,而对谷草转氨酶的作用不明显,甚至使其有所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联苯双酯对重度慢性肝炎降低丙谷转氨酶的作用也较差,对肝硬化患者的丙谷转氨酶升高无效,谷草转氨酶的平均值却比治疗前明显恶化。

  既然降酶药物有如此多的弊端,为什么各种降酶药物还会大行其道,种类越来越多呢?

  一是临床需要迅速地将转氨酶降下来,尽快获得临床治愈。长期以来,我国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炎,观察的最主要指标就是转氨酶的下降程度;只要转氨酶降到正常,就可以划归临床治愈。医院和医生自然要使用降酶药物,以求得较高的临床治愈率。

  二是各种体检要求转氨酶必须正常。我国各种体检,包括考公务员、上学、招工、入伍等,首先要求转氨酶正常;如果转氨酶检查异常,一票否决。因此,转氨酶升高者,尽快降低转氨酶水平是第一要务。

  三是众多药厂以生产“降酶药物”为生,如果大量减少降酶药物的使用,有可能导致药厂关闭。这是我国特有的现象,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

  四是乙肝治疗长期形成的陋习一时半会难以改变。迄今为止,国家的乙肝治疗权威指南并没有对于保肝降酶药物提出明确使用方法和限制,临床医生只要见到转氨酶升高,100%都会加用一些降酶药物,以求尽快见效。但是国际权威乙肝治疗指南并无保肝降酶药物之说,也就是根本不认可所谓的保肝降酶药物。

  广大乙肝患者必须清楚地认识治疗乙肝的根本举措是抗病毒,不要将有限的资金浪费到所谓的保肝降酶之中。不消灭病毒,一味保肝,肝脏最终保不住。

(实习编辑:李杏)

2009-08-14 05:58:00浏览5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关晓琳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月经量过多是怎么回事
月经量过多的原因一般可能是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的。 1、内分泌失调 如果患者长期熬夜、饮食不当等,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引起月经量过多、月经不规律等症状。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同时还需注意清淡饮食,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食物。 2、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是指细菌突破宫颈的防御侵入子宫内膜而发生炎症。子宫内膜炎会导致子宫内膜出现充血、水肿等现象,在月经期时会导致子宫内膜脱落较多,从而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此期间也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一些营养物质丰富的食物。 3、子宫内膜息肉 如果患者平时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子宫内膜,从而诱发子宫内膜息肉。当患者来月经时,可能会刺激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出现月经量增多、阴道异常出血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清洁,勤换内裤以及卫生巾。 4、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周围子宫肌层肥大引起的一种妇科疾病,一般会出现痛经、子宫增大、贫血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现象。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达那唑、孕三烯酮等药物进行改善,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也可以通过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 5、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通常是由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一种现象。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鼻腔牙龈出血等症状,可伴随上述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贫血的现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基己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也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过大,有助于身体健
黄威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月经量过多的危害
月经量过多可能会导致贫血、妇科炎症、卵巢功能失调、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危害。1、贫血月经量过多会导致女性失血过多,若不及时进行补血,可能会导致女性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2、妇科炎症月经量过多可能会导致女性出现妇科炎症,主要是由于月经期间宫口处于张开状态,此时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引发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疾病,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异味等不适症状。3、卵巢功能失调卵巢功能失调可能是卵巢早衰、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较低等原因导致的,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无法正常脱落,从而出现月经量过多、月经周期延长等情况。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熬夜,戒烟戒酒。4、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量过多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出现移位,使子宫内膜出现异位,导致患者出现痛经、月经量增多等不适症状。5、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导致的,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持续时间长、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症状。建议患者去正规医院进行就医,明确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除上述常见危害外,也有可能会导致不孕,心力衰竭等危害。因此,建议患者出现月经量过多的情况时,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崔颖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月经量过多怎么办
月经量过多如何治疗,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而定,一般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息肉等原因所致,建议患者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通常位于肌壁间和黏膜下的子宫肌瘤,比较容易导致经期量多、白带异常等。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检查。对于比较小的肌瘤,可以采用射频消融或磁波的方法使肌瘤退化、坏死。而对于比较大的肌瘤,根据情况,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 2、子宫腺肌症 通常子宫腺肌症的患者,会表现为月经量多和痛经,还有可能伴有经期延长、不孕等症状。建议患者进行B超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遵医嘱口服达那唑、孕三烯酮等激素类药物,或者宫腔放置曼月乐。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切除病灶或子宫。 3、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可以造成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等表现,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出现子宫内膜息肉要根据是否有月经改变和息肉的大小决定是否需要宫腔镜手术治疗。如果由于子宫内膜息肉造成月经过多,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黄体酮等药物改善情况,必要时,可采纳医生建议,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另外,还有炎症、子宫内膜病变等都可能造成月经量增多,建议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