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察言观色”治肝脏未病

  密切观察肝炎患者皮肤的颜色,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争取早期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医务人员、肝炎患者及家属都应时刻对自己、对亲属“观颜察色”,及时掌握病情的变化。

  肝炎患者的皮肤常出现黄色、红色,甚至黑色。肤色的变化显示着病情的轻重,它反映了肝脏疾病的不同阶段,是判断肝炎病情变化的寒暑表。

  “察言观色”治肝脏未病小编推荐:对乙肝的治疗,无非就是保肝和抗病毒治疗,那么具体啊还有没有别的好的方法来治疗乙肝呢?详情请看>>>>乙肝的“另类疗法”

  乙肝症状

  黄色 “湿热相交,民病疸也。”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的这段描述,表明几千年前我国医学已发现一类使人皮肤发黄疾病——黄疸(即今天所指的肝炎及胆囊炎等)。祖国医学还将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阳黄指黄色鲜明如桔子色,病程较短,属于热证、实证;阴黄则指黄色晦暗,病程较长者,属于寒证、虚证。不同的黄色揭示了疾病的不同阶段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法则。从未患过肝炎的人,在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肝痛、极度乏力后,忽然出现眼睛和皮肤发黄,表明患了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患者若出现黄疸,表明病情加重,肝炎处于活动期,这时肝功能和转氨酶一般都会不正常,肝细胞损害严重。病人这时一定要积极治疗、充分休息和注意营养。

  红色 人体产生的雌激素主要由肝脏灭活。肝功能长期不好,会导致体内雌激素积蓄。雌激素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使皮肤上出现一个形状像蜘蛛的红色血管痣。部分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面、颈、肩、上胸和背部会出现成片的毛细血管扩张,使这些部位泛出丝丝红色。还有些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手掌和脚掌出现红色的斑点和斑块,医学上称为肝掌,也是体内雌激素积蓄的结果。肝炎患者肤色变红,表明肝脏功能受到长期严重损害。

  “察言观色”治肝脏未病更多请关注:肝病要治得明明白白      治乙肝“双达标”目标  

  黑色 皮肤发黑,特别是面部、眼眶周围发黑,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功能严重损害的一个重要特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黄疸又分为黄疸、谷疸、女劳疸、酒疸和黑疸五类,已单独将皮肤发黑的肝炎列为一类。黑疸一般显示病情严重。晋代名医葛洪说:“疗黄疸,变成黑疸者多死。”意思是黄疸尚可治疗,但若变成黑疸,当时的医术已无回天之力了。当然,今天的医学与葛洪所处的时代来比,已有天壤之别,黑疸已并非无可救药。但肝炎患者若出现皮肤发黑,切不可等闲视之,应立即检查,弄清病情,并积极治疗。

  密切观察肝炎患者皮肤的颜色,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争取早期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医务人员、肝炎患者及家属都应时刻对自己、对亲属“观颜察色”,及时掌握病情的变化。

  

 “察言观色”治肝脏未病想了解更多肝病的相关知识,请点击>>>> 肝病频道

 

(实习编辑:李杏)

2008-12-02 08:55:00浏览7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