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突破!科学家从分子层面上解释为何男性更易患肝癌?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班牙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特殊激素在女性机体中水平较高,这或能阻断女性机体肝脏细胞癌变,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解释为何肝细胞癌在男性群体中更常见,同时也有望帮助开发治疗肝癌的新型疗法。

  肝癌是全球第四大癌症相关死亡的原因,在美国男性患肝细胞癌的风险是女性的两倍,诱发这种性别差异的因素是一种名为脂联素(adiponectin)的激素,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能够帮助控制机体的代谢,研究者Guadalupe Sabio解释道,相比男性而言,女性机体中循环的脂联素水平相对较高,然而脂联素在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目前在科学界仍然存在争议,还需要研究者进一步研究。

  与人类相似,雄性小鼠也比雌性小鼠更易患肝细胞癌,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雌性小鼠机体中脂联素水平的升高有助于帮助其抵御肝细胞癌的发生。脂联素能激活干细胞中两种特殊蛋白的表达,即p38α和AMPK,从而就能阻断细胞的增殖并抑制肿瘤生长。抑制雄性啮齿动物机体中睾酮的产生就能增加脂联素的水平并降低肿瘤的生长速度。研究者指出,睾酮能激活脂肪细胞中名为JNK1的蛋白的表达,而JNK1能够抑制脂联素的产生。

  最后研究者Sabio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阐明了性激素、脂肪组织和肝脏之间的互联关系,阐明了不同性别肝癌发生差异的分子机制;有意思的是,脂联素的水平在肥胖个体机体中会下降,而肥胖是肝细胞癌的另外一个风险因素,这或许就表明,脂联素和二甲双胍或能作为治疗肝癌的新型疗法;二甲双胍是一种能激活AMPK表达的常见抗糖尿病药物。

2019-01-14 01:49:31浏览6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林嘉宝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胃里有息肉有什么影响
胃里有息肉可能会出现上腹部不适、出血、恶变等影响,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胃里有息肉的患者可能出现上腹涨满的症状,贲门处较大的息肉会出现吞咽困难。胃息肉当中有两种分型为炎性息肉和腺性息肉,这两种息肉一般都为良性,恶性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这类息肉随着时间增长,比较容易出现表面的结构不稳定出血,出血量大会引起较为严重的贫血。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则其发展为癌症的可能性较大,宜尽早切除,同时密切随访,经常做胃镜并进行病理学检查,便于尽早发现其他病变。 胃息肉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取决于息肉的类型,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和定期监测。药物治疗通常是胃息肉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则需要遵医嘱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增加胃部息肉的风险,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等。手术治疗通常是指当息肉大于1厘米时或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相关的息肉,其癌变风险增加,可以在内镜下切除。若是内镜下无法保证根除的患者可以外科手术切除,常见方法有电凝切除法和激光切除法等。大部分不属于腺瘤的微小息肉,通常不影响生活,也很少癌变,一般不需要治疗,可以定期监测。若确诊息肉,建议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