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警惕无症状的丙型肝炎

  中华医学会制订的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前言部分有这样的介绍: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病症,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及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丙肝指南万里行继续教育项目启动仪式上,庄辉院士等肝病专家指 出,我国不但是乙肝大国,也是丙型肝炎高发区,全国约有近4000万丙肝患者。然而由于丙肝具有隐匿性,被感染者多无明显症状,且丙肝尚未列入常规体检,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染上丙肝。有些病人即使查出了丙肝,也因为不了解其危害性及科学治疗知识而延误治疗。专家们认为,丙肝的早期发现与规范治疗,不仅有赖于医务人员提高诊疗水平,也需要广大患者的配合,特别是要走出以下认识误区:

  一、误认为没有症状就不要紧。很多人以为,丙肝像乙肝一样,感染后如果没有症状,就是病毒健康携带者,不需要进行治疗。正因为丙肝具有隐匿性,很多患者感染丙肝病毒后在很长时间内都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丙肝病毒对肝脏细胞的破坏却一直悄悄持续着,直至肝脏出现硬化或恶变成肝癌后才出现相关症状。因而,丙肝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丙肝不存在病毒健康携带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减轻病毒对肝细胞的破坏。

  二、误认为丙肝无法治愈。乙肝至今尚无法根治,丙肝则不同,如果能早发现、早进行抗病毒治疗,70%的患者可以彻底治愈。

  三、盲目服用保肝、降转氨酶药物。很多丙肝患者受虚假医药广告误导,花了大量的钱吃保肝、降转氨酶药品、保健品,均不见效。实际上,治疗丙肝应首先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尽早抑制并清除丙肝病毒,阻止病情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长效干扰素与病毒唑联合使用,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四、误以为只要转氨酶恢复正常,就无须继续治疗。转氨酶恢复正常并不表明体内的丙肝病毒已经彻底清除,一定要继续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一般来说,1型丙肝患者至少需要治疗1年,2型、3型丙肝患者至少需要治疗半年。

  丙肝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输血、输血浆或血制品以及使用被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接受过输血,做过血液透析、器官移植,使用过非一次性注射器和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等,与丙肝患者共用过剃须刀、牙刷,有过不洁性生活史,曾经有过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皮肤粘膜损伤的人和接触血液的检验人员,都是丙肝高危人群。肝病专家提醒有过这些经历的人及早做丙肝检测。专家们同时建议:将丙肝的治疗纳入医疗保险,使更多已经确诊的丙肝患者有机会得到治疗。

(实习编辑:李杏)

2008-09-20 16:18:00浏览13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医疗性流产是什么意思
医疗性流产一般是指因患者原因需要通过人工方法终止妊娠,通常包括人工流产术、药物流产术、引产术、钳刮术、清宫术等。1、人工流产术人工流产术是指通过负压吸引术、钳刮术等方式将胚胎组织清除出宫腔外,从而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适用于妊娠10周以内,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者,或因某些疾病或遗传性疾病需终止妊娠者。2、药物流产术药物流产术是通过服用米非司酮片加米索前列醇药物进行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适用于妊娠小于等于49日,年龄小于40岁的健康女性。3、引产术引产术是指通过使用药物的方式诱发子宫收缩,从而结束妊娠的一种手术方式。适用于妊娠12周后母体合并某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炎等,不适宜继续妊娠者。4、钳刮术钳刮术是指通过手术的方式将胎儿和胎盘组织取出体外,从而结束妊娠的一种手术方式。适用于妊娠13~20周,要求终止妊娠或因患某种疾病不宜继续妊娠者。5、清宫术清宫术是指通过手术的方式将子宫内残留的胚胎组织清除出来的一种手术方式。适用于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或流血量过多等症状者。建议患者在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以免引起感染的情况发生。另外,患者还需要注意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恢复情况。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