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肝病 > 脂肪肝常识

孕期患脂肪肝一般凶多吉少

举报/反馈
2008-09-20 08:40:0039健康网社区

  在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中,CT最能反映肝脏的病理形态表现,如病灶的大小形态、部位、数目以及病灶内有无出血坏死、钙化等。从病灶的边缘情况可了解其侵袭性,如病灶边缘光滑清晰,特别是显示包膜的,表明肿瘤生长相对慢,侵袭性小;若肿瘤边界模糊不清,表明肿瘤有较高的侵袭性,易侵犯血管,或在门静脉内形成癌栓。原发性肝癌根据大体形态一般可分为4型 :

  巨块型:癌组织呈大块状,可以是单个巨块,直径在5cm以上,也可由许多密集的结节融合而成,其周围有时可有小的散在结节,称巨大块卫星型;结节型:癌结节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分布在肝左、右叶,也有数个结节融合成一个较大结节;

  巨块结节型(混合型):指巨块伴单个或多个结节病灶;

  弥漫型:此型最少见,整个肝脏有弥漫分布的细小癌结节。

  按肿瘤的生长方式,病理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浸润生长型,一种是膨胀生长型。前者病灶与肝实质间计界不清,边缘模糊;后者病灶边界清楚,或有假包膜形成,这两种类型在CT上有不同的表现。

  肝癌常侵犯静脉系统,门静脉较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更常受到侵犯。静脉受侵犯可引起癌肿的肝内转移以及形成瘤栓和动静脉瘘。生长在肝门附近的肝癌常侵犯胆管,导致阻塞性黄疸。淋巴结转移并不少见,主要累及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肝癌可直接侵犯邻近器官。转移至腹膜可引起血性腹水,远处转移以肺最常见。肝癌可发生自发性出血,形成肝内和包膜下血肿或引起腹腔内出血。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不仅取决于肿瘤的病理和血流动力学特点,还与周围未侵犯的肝组织状况有关。CT平扫绝大多数肝癌表现为低密度,即病灶密度(CT值)较周围正常肝实质相对为低,也可为等密度或混合密度,平扫不能发现。高密度者很少,常伴有脂肪肝。通常≤1cm的病灶,与肝实质的密度差别很小,平扫检出率很低(20%-40%)。当肝癌与正常肝组织的密度差别较小时,需用窄窗以及调整窗位观察。但用窄窗可导致假阳性。肝癌密度常不均匀,在低密度病灶中可见更低密度区,为病灶内坏死、囊性变或脂肪变性所致。脂肪变性区的CT值常小于-10Hu。病灶内出血较少见,表现为低密度病灶中有斑片状高密度区。

  少数肝癌的密度较均匀,这常见于较小且坏死不明显的肝癌。位于肝周边的肝癌可使肝的轮廓局限性隆起。肝癌的边缘大多模糊且不光整,癌灶内可有分隔呈条状低密度影。膨胀生长型的病灶,不论结节或巨块型,边界均清晰,大部分有假包膜存在,在CT上表现为肿瘤周围一圈低密度的环影(即晕环征),厚度可从数mm至1cm不等,尤其在小肝癌中较常见。病理上包膜由纤维组织构成。有包膜者的预后较无包膜者好。因为无包膜的肝癌发现时,即使较小,但往往已有门静脉及其分支内癌栓形成。肝癌的钙化并不常见,可呈密集点状、辐射状、线条状或不规则状。增强后行常规CT检查,大部分肝癌表现为轻度强化门有增强的低密度病灶)或不强化,由于周围正常肝组织强化较明显,故对病灶的形态、大小显示更为清楚。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