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保健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肝病 > 脂肪肝保健

多吃多喝惹肝脏多脂肪

举报/反馈
2008-08-07 08:46:0039健康网社区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具有分泌胆汁、储存肝糖原及解毒等重要机能。脂肪的消化、吸收、氧化、转化及分泌等过程都离不开肝脏,若因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使脂类物质的平衡失调,脂肪在组织细胞内储积,其储积量超过肝重量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有50%以上肝细胞脂肪化,便可称为脂肪肝

  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后果。脂肪肝发病率的增高,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有着密切关系,包括营养失调、大量饮酒、糖尿病、肝炎、代谢和内分泌障碍等多方面的原因。

  病因之一:长期酗酒酒精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

  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酒精在引起脂肪肝的同时,还可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

  男性每天饮50度白酒80克,女性40克,连续5年以上,即有发生脂肪肝的危险;每天饮酒40-80克为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危险阈界,超过此阈界可使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有一项调查指出:20世纪60年代的酒精性肝硬变与其他病因的肝硬变相比,欧洲占42%,美洲占66%,亚洲占11%,而中国不足5%。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酒精饮料消费的日益增长,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迅速上升。

  病因之二:营养过剩

  长期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植物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这些食物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过剩的营养物质便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肥胖、高血脂和脂肪肝。调查得知,我国人群中的肥胖者已超过7000万,城市的中小学生超过20%。肥胖人数正以5年翻一番的水平增长。上海市有一项对4009名机关干部的调查显示,肥胖者达316%。

  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最常见和较肯定的危险因素,其发病率在50%-75%,也就是说,有近3500万以上的肥胖者伴有脂肪肝。黑龙江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重度肥胖儿童脂肪肝的发病率高达80%,也就是说,10个“胖墩儿”中就有8个脂肪肝。

  病因之三:营养不良肥胖者

  营养不良肥胖者容易得脂肪肝,但并不是说瘦人就不会得脂肪肝,临床上也常发现有的人很瘦但也患有脂肪肝。这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缺少某些蛋白质和维生素,也可引起营养缺乏性脂肪肝。如有人因患有慢性肠道疾病、长期厌食、节食、偏食、素食、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胃肠旁路手术等原因,造成低蛋白血症、缺乏胆碱、氨基酸或趋脂物质,这时脂肪动员增加,大量脂肪酸从脂肪组织中释放进入肝脏,从而使肝内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

  病因之四: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糖尿病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为了补充能量,体内游离脂肪酸显著增加,这些脂肪酸不能被充分利用,使肝脏的脂肪合成亢进,从而引起脂肪肝。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肪肝发病率为40%-50%,且大多为中度以上。

  肥胖与慢性酒精性肝损害均易并发糖尿病,60%肥胖患者合并糖尿病,发生脂肪肝的概率较无糖尿病者多两倍。有些患肝炎的病人,已经发生病变的肝细胞对甘油三酯的合成与代谢平衡失调,如果进食脂肪类食物过多,就会使中性脂肪在肝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病因之五:药物性肝损害

  药物性肝损害占成人肝炎的10%,脂肪肝是常见类型,有数十种药物与脂肪肝有关,如四环素、乙酰水杨酸、糖皮质类固醇、合成雌激素、胺碘酮、硝苯地平、某些抗肿瘤药及降脂药等。它们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引起脂蛋白合成障碍,减少脂蛋白从肝内的释放,从而使脂肪在肝内积聚。

  病因之六: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

  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与脂肪肝关系密切,其中以高甘油三酯血症关系最为密切,绝大多数常伴有肥胖、糖尿病和酒精中毒。此外,某些工业毒物,如黄磷、砷、铅、铜、汞、苯、四氯化碳、DDT等也可导致脂肪肝。妊娠、遗传或精神、心理与社会因素,如多坐、少活动、生活懒散等亦与脂肪肝发生有关系。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