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估计,全球1.3至1.5亿丙肝病毒感染者有约7%在中国,中国慢性丙肝患者感染者约为1000万人,而其中250万人急需治疗。
指导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 侯金林教授
丙肝PR疗法副作用大,全口服DAA药物治愈率高
早期治疗丙肝采用当时针对丙肝病毒唯一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随后发展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利巴韦林(RBV)方案治疗,被称为PR疗法。据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介绍,这种治疗方法需要打针,长期应用干扰素类药物副作用大,会引起发热、白细胞下降、脱发、抑郁症等问题,病人常常因不能耐受而放弃治疗,另外还有干扰素禁忌症和对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等情况。在世界上较早开始采用口服抗病毒药物的发达地区,干扰素治疗已经被淘汰了,相关指南里也已没有干扰素治疗。
近年来,全口服直接抗丙肝病毒药物DAAs(direct-acting antivirals)在国外临床应用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该类丙肝新药以HCV生活周期中病毒蛋白靶向特异性治疗,副作用小,治疗时间短,给慢性丙肝感染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治愈希望,尤其是曾经不能接受或不能耐受PR方案的如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移植、肾损害或合并HBV或HIV感染等患者都有机会得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侯金林教授表示,这一类DAA药物不需要打针治疗,方便并且疗程短,只须口服治疗8-24周;其次副作用少,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没有过去长效干扰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没有口服利巴韦林导致的贫血、胃肠道反应;另外这类药物清除病毒的比例非常高,90%到100%的病人可以彻底从肝脏里面把病毒清除掉,达到完全治愈。
DAA治疗多组合方案 需要定期评估疗效
随着DAA的不断研制,丙肝抗病毒治疗方案也不断改革更新。侯金林教授介绍,在开始启用某些DAA组合方案治疗之前,患者需要检测病毒载量,检查患者有无肝硬化,有肝硬化的要优先治疗,方案时间也要长一点,还要看是否合并其他肝部问题、合并肾功能损害、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等等。侯金林教授提醒,如果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话,要同时治疗乙肝,合并乙肝病毒的感染在丙肝病人当中大概占4%左右,对于合并乙肝的丙肝病人,治疗丙肝的过程中不能停药,否则乙肝病毒会再活动。所以,治疗前的评估检查和治疗中的管理就非常重要一定要根据患者具体耐药情况来选择采用合适的DAA类治疗方案。
另外,丙肝患者在治疗期间也要定期评估治疗方案的疗效。一般来说在治疗4周、8周、12周和24周后都需要进行药物疗效评估,检查病毒清除的状况。而在在停药以后的12周、24周,需要再次复查患者丙肝RNA (丙肝病毒核糖核酸),以明确其是否达到治疗结束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观察有没有复发;如果患者有肝硬化的情况,还需要筛查是否存在肝脏肿瘤的可能性。
创新药获批,丙肝治愈超九成
值得一提的是,DAA治疗方案发挥抗病毒效果有一个前提,就是须要检测丙肝病毒基因型,因为针对不同基因型和亚型所选择的DAA治疗方案是不同的,疗程也不同。
侯金林教授介绍,目前在国外已上市的的DAAs药物有不同的搭配组合,可以满足所有基因型病毒感染的患者,但不同组合的DAA治疗方案均有其针对的特定感染的病毒基因型。比如,最近我国首个获批的DAA药物方案,盐酸达拉他韦片和阿舒瑞韦软胶囊联合治疗方案可用于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非肝硬化或代偿期肝硬化),这是首个在中国获批上市的全口服直接抗丙肝病毒联合治疗方。
此外,盐酸达拉他韦片同时被批准与其它药物如索磷布韦联合,用于治疗泛基因型(即1-6型)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这也是唯一被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用于治疗泛基因型的全口服联合治疗方案。不同基因型治疗的疗程和治疗的药物选择会有不一样,但治愈率都可以达到90%以上。
小编语:丙肝抗病毒药物的获批是万里长征的重要一步。除此之外,还应进一步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知,使更多丙肝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加强高危人群筛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丙肝患者;并提升医护人员的临床诊疗水平,增强药物的可及性和规范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