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专题列表页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肝病 > 肝炎专题列表页

十一类药物最伤肝 “药肝”已成全球第五大病

举报/反馈
2015-03-24 11:12:2239健康网

  药物性肝损伤,又称药物性肝炎,俗称“药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它已上升为造成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在全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药物性肝炎独占20%,仅次于皮肤过敏。

  当下,中国慢性病已呈“井喷”态势。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特点为病程长,需长期用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梅清华介绍说,慢病患者、尤其是患慢病的中老年人,因治病心切而导致用药量过大或擅自调整用药量,很容易造成药物伤肝。

  由于现今“自我保健”理念日益流行,有些患者自以为久病成良医,自己买药服用,虽然OTC药安全性高于处方药,但若是剂量不对、或错误地联合用药等,也会造成肝损伤,出现肝区不适、腹胀、转氨酶增高、黄疸等症状,长期服用甚至可能发展成急性肝功能衰竭。

  药物:一千个伤肝的理由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与代谢器官,药物进入人体后,也要在肝脏进行处理。排除由于某些药物过敏所致的情况外,药物性肝炎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也与用药量及时间等有关。

  在药物代谢过程中,部分药品的化学成分会对肝脏细胞产生破坏作用,从而引起肝损伤。不少药物虽然本身对肝脏的损害并不太明显,但如果和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两种甚至多种药物共同作用,肝脏难以承担“多重打击”,损伤的可能性自然增大。近10~15年来全球患者过量使用处方药的趋势,则加重了这种情况的恶化。另外,儿童服用成人药,也是药肝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儿童肝脏代谢能力不如成人。

  药物性肝炎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浑身乏力、厌食、黄疸、尿液颜色深黄、肝区疼痛等。少数病人会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等。一般血液检测会出现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嗜酸细胞增多等。

  如果确诊药物性肝炎,首先应立即停服引起肝脏损伤的药物或可疑药物。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停用损伤肝脏药物后,肝脏功能就可逐渐恢复正常。当仅仅停药已经无法控制病情时,可适当地用些解毒剂和保肝药。解毒剂可以促进有害药物的代谢,保肝药则负责修复受损的肝细胞,恢复肝功能。

  脂肪肝治疗的关键在于修复破损的肝细胞膜和肝细胞器膜,促进肝细胞膜的稳定和再生,使肝细胞恢复正常的脂肪代谢功能,从根本上治疗脂肪肝。如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推荐的多烯磷脂酰胆碱类药物——易善复,它由植物提取,能及时补充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所急需的多烯磷脂酰胆碱,加速肝细胞膜的再生和稳定。

  多烯磷脂酰胆碱具备一定的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临床应用可改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在国外已经成功运用50余年。以易善复为例,通过从纯天然的植物提取技术,其中的有效成分已达到90%以上,可以极大的提高人体的消化利用吸收效率,及时补充流失的磷脂。

  此外,治疗药物性肝炎期间还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不饮酒、保证饮食清淡、易消化吸收,不擅自服用其他药物、避免食用含色素等化学成分较多的食品。

  科学用药 避免药肝

  药物性肝炎多是患者自身用药不当所致,因此杜绝药物性肝病的发生,就要学会科学地服药、合理地用药。

  首先,患者不宜自己乱用药,服药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最好在医生或者专业药师指导下用药。另外,到医院就诊时,应主动向医生说明自己的用药情况、药物过敏史、肝功能状况等,以便医生开药时剔除可能导致药肝的药品。

  有关统计显示,随着如今新药的不断面世,可引发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数目也不断刷新,从2011年的500多种飙升到超过1100种。其中主要包括十类药品:

  一、抗结核类药品。如利福平胶囊、异烟肼片、盐酸乙胺丁醇片等。

  二、抗生素类,如红霉素、克拉霉素、地菌净、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痢特灵等。

  三、治疗肿瘤的药物:卡莫司汀、阿霉素、米托蒽醌、博来霉素、丝裂霉素、达卡巴嗪等。

  四、解热镇痛药。如扑热息痛、水杨酸类、消炎痛等。

  五、降血脂药物:包括非诺贝特(力平脂)、吉非贝齐(诺衡)、苯扎贝特(必降脂)等。

  六、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胺碘酮等。

  七、口服避孕药:妈富隆、甲地孕酮、炔诺酮等。

  八、安眠药类,如苯巴比妥、速可眠、安眠酮、水合氯醛等。

  治疗甲亢的药物。如他巴唑(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等,以及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

  十、部分中药保健品。如土三七等。

  十一、他汀类药物。如普拉固(普伐他汀钠片)、美卡素(替米沙坦片)、达美康(格列齐特片)。

梅清华主任医师药学部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