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肝病 > 丙肝

近半网友不知丙肝尚无疫苗

举报/反馈
2014-08-13 00:08:37南方日报

  近日,某健康媒体在进行一项《世界肝炎日——丙肝认知调查》后发现,大多数网友对丙肝的认识远远不如乙肝,高达46.15%的网友以为目前已有可预防丙肝的疫苗,38.46%的网友认为丙型肝炎不能治愈,而对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周福元副教授表示,丙肝尚无疫苗可以预防,但大部分丙型肝炎是可治愈的,治愈率高达90%。

  丙肝是可怕的隐形杀手

  据周福元副教授介绍,丙型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2%,相对于乙肝,它的发病率要低。同时,乙肝的病情表现比丙肝严重,再加上乙肝的宣传较多,一系列原因导致大众对乙肝了解度较高,而对丙肝在默默危害人类健康却认识不足的这一现实。

  周福元指出,肝脏是一种沉默的器官,病发早期一般感觉不到肝脏的损害。丙肝比乙肝表现得更加隐秘,活跃程度低,从化验检查单中可以看出丙肝对肝脏的损害比乙肝低,初期无任何症状,所以丙肝患者很难感受到自己的病情,而且,丙肝感染过程不明显,使它显得更为隐蔽、容易被疏忽。

  在防治方面,丙肝也较乙肝更加“危险”。就目前而言,丙肝尚无疫苗可以预防,而乙肝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调查显示,高达46.15%的网友对此存在误区,以为目前已有可预防丙肝的疫苗。此外,单纯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病变轻微,可暂不治疗,只要定期随访和观察。但丙肝病毒恰恰相反,一旦感染,它对肝脏的损害就会持续进行。若不尽早治疗,75%-85%的丙肝病人会发展为慢性肝炎,10%-15%的患者可能在感染后20年左右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肝硬化和肝衰竭,部分患者甚至会演变为肝癌。可见,丙肝是比乙肝更可怕的隐形杀手。

  血液传播是丙肝传播最主要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61.54%的网友认为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76.92%的网友认为共用注射器会感染丙肝病毒。据此,周教授指出,丙型肝炎一般是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其中,血液传播是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包括共用注射器进行静脉吸毒、输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等。有些地区血源不过关,污染达到80%-90%,极大的增加了感染丙肝的风险。

  近来,随着国家对血液的监管日益完善、严格和对丙肝检测的日益稳定,因输血、血制品的污染而导致感染的比例有所下降。导致感染率持续增高的是皮肤黏膜受损,它成为最近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主要表现在文身、与丙肝病毒感染者共用刮胡刀、牙刷,使用被丙肝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美容器械、以及与男性同性恋者身体发生巨大摩擦造成皮肤破损等方面。需要引起足够注意的是,在丙肝感染当中,注射吸毒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也是丙肝扩散的另一途径,但比例较低,一般为4%-7%。主要通过分娩和与母体密切接触的方式感染。感染丙肝的高危人群主要是输过血或输过血制品和吸毒的特殊人群,次要高危人群为文身、与丙肝病毒感染者共用刮胡刀、使用未经消毒的工具进行拔牙的人群以及家族史中有过感染的人。

  “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共用水杯、共用办公用品和其他无皮肤破损及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丙肝病毒。”周福元表示,清楚的了解丙肝的传播途径,有效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够远离丙型肝炎的困扰。

  提高防控意识是关键

  “哪一类人应该去医院接受检查,怎样采取预防措施?”在家庭医生在线疾病频道的咨询帖中,不少网友都有此疑问。周福元指出,共同针具静脉注射毒品者、多性伴侣等不安全性行为者、接触过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者、感染丙肝病毒母亲生下的孩子、有过器官移植和长期血液透析者等潜在人群应及时主动到传染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丙肝监测。周教授认为,不接触血制品、在正规消毒设施的医院做有关皮肤破损的项目如:拔牙、穿耳洞等操作是避免被感染的最佳预防措施。

  38.46%的网友认为丙型肝炎不能治愈,周福元对此表示丙型肝炎治愈率高达90%,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治疗方法,丙型肝炎抗病毒只要病毒阳性,都是抗病毒适应者。他强调,关键要提高防控意识,为了发现丙肝病毒的早期感染和早期发病应该主动体检。

周福元副主任医师感染内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