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医“体营养观”治疗肝癌

  (一)调理阴阳营养观

  分析历代食养与食疗著作不难看出,掌握阴阳变化规律,围绕调理阴阳进行食疗活动,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乃是传统营养学理论核心所在。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明阳之所在,以平为期”。中医理论认为,机体发生疾病,究其原因,皆由于阴阳失调之故。因此,饮食养生、治疗与康复手段,和药物疗法、针灸、气功、按摩、导引等一样,都将调理阴阳作为基本原则。《素问·骨空论》说;“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对饮食的宜与忌,中医也以阴阳平衡作为出发点的,有利于阴平阳秘则为宜,反之为忌。例如痰湿质人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忌食辛辣;阴不足阳有余的老年人则忌食大热峻补之品;某些患者,如皮肤病。哮喘病人应忌食虾鱼等海产品发物;胃寒患者忌食生冷食物等。总之,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另外,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制备方面,中医也是注重调和阴阳的,使所用膳食无偏寒、偏热、偏升、偏降等缺陷。例如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总要配以姜、葱、酒、醋类温性的调料,以防止性偏寒凉,食后有损脾胃之弊。又如食用非菜助阳类蔬菜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也是为了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二)食药一体营养观

  药食同源,食物与药物的性能都具有形、色、气、味、质等特性。因此,中医使用食物或(和)药物来进行营养保健或治疗康复的情况是极其普遍的。食与药同用,主要基于食物和药物的应用皆由同一理论指导,也就是食药同理。正如金代《寿亲养老书》所说:“水陆之物为饮食者不下千百品,其五气五味冷热补泻之性,亦皆属于阴阳五行,与药无殊……人若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数千年来,在中医药发展过程中,食药同路、食药同理、食药同用已经成为民间常识,这也是中医饮食营养学的一大特点。如乌鸡、羊肉、驴皮、猪肤、鸟卵、葱、姜、枣等皆有补益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功,与药同用可取得相得益彰的作用。而大量食谱、菜谱、茶谱中也含有不少可以作为药物的食物,如枸杞子、淮山药、黄芪、当归、肉桂等,从而提高了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治疾病的功效。

(实习编辑:李杏)

2007-11-23 08:39:00浏览2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凯群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腿上肌肉疼痛怎么引起的
腿上肌肉疼痛的成因复杂多样,可分为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非疾病因素包括肌肉疲劳、缺钙、受凉受寒等;疾病因素有腰椎疾病血管疾病以及炎症性疾病。一、腿上肌肉疼痛的非疾病原因:1、肌肉疲劳:长时间行走、跑步、站立或进行重复性动作,如跳跃等,可导致腿部肌肉疲劳,表现为酸痛或胀痛。此类疼痛是由于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乳酸堆积所致,休息后可缓解。2、缺钙:钙离子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抑制作用,缺钙可能导致腿部神经肌肉兴奋性异常,引发肌肉痉挛和疼痛,尤其在夜间或剧烈运动后更为明显。3、受凉受寒:保暖不当导致寒气入侵,可能引起腿部肌肉疼痛。通过热敷和保暖护理可缓解症状。二、腿上肌肉疼痛的疾病原因:1、腰椎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滑脱可能压迫坐骨神经,引发腿部放射性疼痛、麻木,疼痛通常沿神经走向分布。2、血管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或静脉曲张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肌肉缺血、缺氧,表现为疼痛、无力,尤其在长时间站立或劳累后加重。3、炎症性疾病:筋膜炎是一种局部无菌性炎症,可能由劳损、免疫因素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疼痛顽固且易反复发作。腿上肌肉疼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建议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及时就医。若疼痛伴有明显肿胀、麻木、发热或持续加重,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姿势、补充钙质,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黄晓东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肌肉萎缩症是怎么引起的
肌肉萎缩症可能由活动受限、营养不良引起,也可能由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因素引起的。若发现肌肉体积减小、力量减弱等疑似肌肉萎缩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肌电图、肌肉活检、血液检查等,以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1、活动受限:骨折后长时间石膏固定、瘫痪患者长期卧床等,肢体活动严重受限,肌肉得不到正常的刺激和锻炼,会逐渐萎缩。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等长收缩练习等,预防和改善肌肉萎缩。2、营养不良: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无法维持肌肉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导致肌肉萎缩。患者需调整饮食,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如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物。二、疾病因素:1、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该疾病表现为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其支配的肌肉逐渐萎缩无力。目前尚无特效治愈方法,可使用利鲁唑、依达拉奉等药物,延缓病情进展;同时配合康复治疗、呼吸支持等综合措施。2、重症肌无力: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导致肌肉易疲劳、无力,长期可出现肌肉萎缩。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如甲硫酸新斯的明、溴吡斯的明,改善肌肉无力症状;还可能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调节免疫功能。3、周围神经损伤:外伤导致神经断裂、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等,造成神经对肌肉的营养和支配功能受损,引发肌肉萎缩。如果为外伤导致神经断裂,可能需手术修复,如神经吻合术;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需积极控制血糖,使用甲钴胺、依帕司他等药物营养神经。日常应保持均衡饮食,确保营养充足。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肢体长期不活动。对于患有基础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复查。若出现肌肉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诊断治疗。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肌肉萎缩了怎么才能恢复,可以雾化治疗吗
肌肉萎缩可通过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方法恢复。该疾病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通常不影响雾化治疗,若伴有咳痰、痰液黏稠等呼吸道症状,可在医师指导下通过雾化缓解不适。1、康复训练:针对不同部位和程度的肌肉萎缩,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肢体肌肉萎缩可进行力量训练,使用哑铃、弹力带等辅助器材进行屈伸、抬举等动作,逐步增加肌肉负荷,刺激肌肉生长;还可进行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肌肉耐力。2、物理治疗:电刺激疗法通过电极片贴在萎缩肌肉表面,发出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流,刺激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进一步萎缩,促进肌肉功能恢复;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放松,按摩则能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肌肉粘连情况,两者结合有助于提高肌肉的柔韧性和活动能力。3、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物,蛋白质是肌肉修复和生长的重要原料。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补充剂,如复合维生素、蛋白粉等。4、药物治疗:若因神经损伤导致肌肉萎缩,可使用甲钴胺营养神经,为肌肉恢复提供条件。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5、手术治疗:对于因外伤、肿瘤等原因导致的肌肉萎缩,若存在神经卡压、肌肉挛缩等情况,可能需要遵医嘱进行手术干预。神经松解术可以解除神经受压,恢复神经传导功能,促进肌肉恢复;肌腱转移术将功能较好的肌腱转移到萎缩肌肉处,替代其部分功能,改善肢体活动能力。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防止肌肉受压。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因过度训练造成二次损伤。若肌肉萎缩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其他不适,应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艾亮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腰肌劳损吃什么中药
腰肌劳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杜仲、桑寄生、独活、牛膝等中药治疗。如果腰肌劳损症状严重,腰部疼痛剧烈、活动严重受限,或伴有下肢麻木、无力等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体格检查、腰部X线、CT或MRI检查等,以明确病情及排除其他疾病。1、杜仲:杜仲性温,味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对于腰肌劳损,杜仲可通过滋补肝肾,使肝肾强健,则筋骨得以滋养,能有效缓解腰部因劳损所致的酸痛、乏力等症状,适用于因肝肾亏虚引发的腰肌劳损,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力量,促进损伤修复。2、桑寄生:桑寄生性平,味苦、甘,同样归肝、肾经,既能补肝肾、强筋骨,又可祛风湿。在腰肌劳损治疗中,桑寄生能滋养肝肾,改善腰部气血运行,也可祛除外感的风湿之邪。当腰肌劳损伴有风湿侵袭,出现腰部疼痛且有沉重感、活动不利时,桑寄生可发挥作用,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紧张状态。3、独活: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善于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对于因风寒湿邪侵袭腰部导致的腰肌劳损,独活可有效驱散寒湿之邪,疏通经络,减轻疼痛。在临床应用中,常用于改善腰部因寒湿阻滞经络引起的疼痛、拘挛等症状,促进腰部气血通畅,恢复肌肉正常功能。4、牛膝:牛膝性平,味苦、甘、酸,归肝、肾经,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等功效。在腰肌劳损治疗中,牛膝可通过补肝肾来强壮腰部筋骨,同时其逐瘀通经的作用能改善腰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瘀血消散,减轻疼痛。在进行治疗时,需在正规的医疗机构,根据专业的中医师医嘱进行用药,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配伍用药。用药期间,还可以在医生的操作下配合艾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改善腰部不适。日常应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寒受潮,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或久站,定时起身活动,舒展腰部肌肉。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