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肝病 > 丙肝

共用剃须刀小心传染丙肝

举报/反馈
2011-04-12 01:42:0039健康网社区

  全球现约有1.7亿丙肝患者。成人感染丙肝病毒比感染乙肝更易转化成慢性肝炎,美国、欧洲、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丙肝防治指南。

  我国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约4000万,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三分之一,然而由于该病慢性化比较隐蔽,症状不明显,许多医务人员对其缺乏充分认识,造成很多患者在出现肝硬化甚至肝癌时才被发现。

  丙肝是血液传播 共用剃须刀可传染丙肝病毒

  丙肝是一个世界性健康难题,专家提醒尤其提醒网友,因为共用刷、剃须刀或是牙钻消毒不彻底,都可能传染丙肝病毒。

  在我国,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针刺是主要传播渠道。专家提醒市民,看牙和做内镜检查文身前要确认医疗器具是否严格消毒,而且不要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具和理发工具。对有输血史者、经常接触血液和体液者、静脉注射毒品者等高危人群,专家建议他们应接受丙肝抗体检查。

  丙肝防治指南对丙肝的高危人群、传播途径、诊断和治疗等都做了明确的叙述,对医务人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丙肝疫苗 预防可切断传染途径

  丙型肝炎病毒可因输血而感染,另外静脉吸毒、穿环孔和纹身、性行为(尤其是同性恋)、唾液、不安全血液透析、外科手术、拔牙、针灸、内镜、使用非一次性注射用具、共用剃须刀等也可传播,还可通过母婴传播(特别是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联合感染的母亲更易发生)。

  若经血液传播,进入体内的丙肝病毒量大,多为急性丙型肝炎,黄疸轻或黄疸, 仅占25%;转氨酶升高,重症少见,不易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重视。

  丙型肝炎可以单独发病,也可合并乙型肝炎等发病。

  凡经输血等途径感染者,半个月至6个月,逐步出现全身乏力厌食、厌油、肝区疼痛等症状,化验检测抗-HCV(即丙肝病毒抗体)和/或HCV-RNA(丙肝病毒核糖核酸)阳性,转氨酶在100以上,即可诊断为丙型肝炎。

  目前尚未研制出丙型肝炎疫苗,因此,预防丙肝应从切断传染途径着手。

(实习编辑:柯宗兴)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