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长效干扰素成为治疗慢性肝病趋势

魏来 感染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上,来自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知名肝病学专家和学者云集一堂,共享最新信息和交流研究经验,有关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的研究热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治慢性乙肝可获持久免疫控制

  在本届年会上法国专家的最新研究显示:长效干扰素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e抗原阴性患者结束后1年时,低HBVDNA水平的患者,在治疗结束5年时有28%发生了HBsAg清除。

  从慢性乙肝的发病机制来看,乙肝病毒之所以持续感染,主要是机体缺乏有效的免疫控制。如果调动了有效的抗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被感染细胞有可能获得持续清除。因此慢性乙肝的治疗单纯抑制病毒是不够的,实现持久的免疫控制是关键。

  “在长效干扰素有限疗程的治疗后获得持久免疫控制的患者可免于终生治疗,有望获得表面抗原的清除,同时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本次大会的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庄辉院士解释道。

  长期研究表明,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可使e抗原阳性和e抗原阴性患者均有望获得停药后持久的免疫控制。这是因为其干扰素具有双重抗病毒机制,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可激发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使得在停药后机体仍具有抗病毒作用,从而获得持久的免疫控制。

  因此,聚乙二醇干扰素目前被国际权威指南,包括最新的亚太肝病(APASL)指南、欧洲肝病(EASL)指南和美国肝病(AASLD)指南列为慢性乙肝治疗的首选方案之一。由此可见,聚乙二醇干扰素已是目前国际上治疗慢性乙肝的热点和趋势。

  亚洲丙肝患者可获更高治愈率

  众所周知,我国是个乙肝大国,大众比较了解乙肝,体检也会重视相关指征;而同为病毒性肝炎“兄弟”的丙肝,却由于人们对其危害缺乏了解,至今“逍遥法外”!对此,本届年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选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魏来教授表示:成人乙肝感染者慢性化比例小于10%,而成人丙肝感染者慢性化比例却超过50%。所以,如果没有治疗,成年人感染丙肝比感染乙肝进展至肝癌的可能性大得多。而我国最新的调查显示,仅有1%的受访者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认识。

  尽管丙肝症状隐蔽、预后凶险,目前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已经能够帮助患者攻克丙肝,恢复健康生活。正如我国首部《丙肝防治指南》所指出的,通过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使用足够剂量治疗一年,丙肝的治愈率可以达到七、八成左右,这也是目前国际上丙肝治疗的最佳方案。

  最近的各项研究表明:亚洲患者对治疗具有更理想的应答效果。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对于取得治疗应答有很大的帮助。一项名为Achieve的研究显示:基因2/3型的亚洲丙肝患者可以取得高达95.5%的持久病毒学应答。目前针对中国丙肝患者的研究也在陆续开展,亚洲患者的应答指导治疗的相关研究也将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

  魏来教授鼓励丙肝患者一定要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一方面要提高疾病认知和检测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另一方面,在确诊后一定要坚持用药,一般建议用药周期为48周,对于难治性的丙肝患者,必要时应延长联合用药至72周。

(实习编辑:李杏)

2010-09-22 04:57:00浏览5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