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暴走妈妈”割肝救子记

  “暴走”妈妈陈玉蓉给儿子“捐肝”的愿望11月3日晚得以实现。经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30多名医护人员13个多小时的接力手术,到22时许,肝脏移植术全部完成,从母亲身上割下的肝脏成功植入儿子体内。

  7个多月来,日复一日每天10公里残酷的“暴走”减肥,终于使这位无私的母亲,圆了“割肝救子”的梦。母爱无疆。再多的词汇,也难以表达母亲“割肝救子”的无私与伟大。

  儿患重病母捐肝 脂肪肝成“拦路虎”

  这是武汉市江岸区一个普通的家。一进门,就看见放在门口的四双破旧的鞋。

  这四双破旧的鞋,是陈玉蓉“暴走”7个月、双脚行走2000多公里的见证。7个月来,日复一日,天刚蒙蒙亮,陈玉蓉都会踏上位于武汉江岸区的谌家矶堤坝“暴走”,春去秋来,风雨无阻。

  今年55岁的陈玉蓉从乡办企业下岗后,在一家建材市场做会计。她的儿子叶海斌13岁时,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肝脏无法排泄体内产生的铜,铜长期淤积可能造成身体多种损害,最终导致死亡。

  2005年8月,叶海斌病情恶化,肝严重硬化,亟须做移植手术。但他的家庭无法承受高达30多万元的费用,只好保守治疗。

  在陈玉蓉的精心照料下,叶海斌在随后的3年里病情大为改善。然而,噩梦依旧降临:去年12月14日夜,在外出差的叶海斌再次吐血,经抢救后被转到同济医院。医生告诉陈玉蓉,亲属捐献肝脏进行肝移植是医治儿子最好的办法。陈玉蓉的丈夫叶国祥和叶海斌的妻子也想捐肝,但她断然反对,决定自己捐肝。12月31日,考虑到叶海斌病情危急、陈玉蓉救子心切,同济医院决定,保留叶海斌部分肝脏,陈玉蓉捐1/3的肝脏给儿子。

  今年2月9日,陈玉蓉住进病房,准备进行移植手术。就在术前一天,她被告知叶海斌有丙肝。如按既定方案手术,原肝脏病毒会传染到移植肝脏,再次导致肝硬化。因此,肝脏需全部移植,陈玉蓉需切1/2甚至更多的肝脏供手术用。

  然而,陈玉蓉患有重度脂肪肝。1/2的肝脏,不足以支撑供者自身代谢,捐肝救子的手术无奈被取消,“救子之门”被无情地关闭了。

  奇迹在“暴走”后出现

  面对救子心切的母亲,医生劝慰说:“先试试减肥吧,脂肪肝消除,肝移植才有可能。”

  当晚,陈玉蓉便开始自己的“减肥”计划。从此,谌家矶长长的堤坝上,活跃着一个妇女“暴走”的身影。堤坝上一个来回正好5公里,早晚各走一次,正好10公里。

  为快速减肥,在大量运动的同时,她每天只吃很少量的米饭和青菜。运动量大,吃得少,她有时走得两腿发软,眼冒金星,好几次都饿得差点晕倒。儿子叶海斌回忆说,妈妈有时夹块肉送到嘴边,又急忙塞回碗里去。大妹妹陈荣华说,姐姐只吃水煮青菜,没有油,根本难以下咽。

  “有时我也感觉看不到尽头,想放弃。但我坚信,只要多走一步路、少吃一口饭,离救儿子的那天就会近一点。”陈玉蓉这样说。

  春去秋来,风雨无阻。七个月里,陈玉蓉走破了四双鞋,脚上的老茧长了刮,刮了长,而体重减掉了8公斤。

  终于,奇迹发生了。10月19日,当陈玉蓉进行全面检查时,她的重度脂肪肝消失了,符合肝移植条件。同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田德安教授连声感叹,从医几十年,还没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肯定做不到!”

  得知陈玉蓉准备肝移植后,妹妹陈永红担心在短时间内暴瘦8公斤后,姐姐承受不了手术,建议先调养一段时间再捐肝。但陈玉蓉一再坚持:“眼睁睁地看着儿子生病不救,还不如让我去死。我每天都做同一个梦:斌斌又发病了,吐血了,他等不及了……”

  “今天我们讨论的病人比较特殊,她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母亲。”11月2日16时,武汉同济医院23楼会议室内,知名器官移植专家、同济医院陈孝平教授的开场白让现场显得十分沉重。经过审慎讨论,专家通过了陈玉蓉的捐肝申请,院方也决定免除这对母子的全部在院费用。

  母爱无疆手术成功

  术前谈话时,医生所说的任何一项手术并发症听起来都很严重,但陈玉蓉没等医生说完就脱口而出:“我不怕。”而当医生开始讲儿子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时,她每听一句都狠狠地咬住下嘴唇,使劲要把眼泪咽回去,可眼泪还是打湿了《手术知情同意书》……

  11月3日是进行手术的日子。一大早,陈玉蓉就醒了,手术前,她平静中掩藏不住欣喜。亲友和街坊都早早赶来,鼓励、祝福陈玉蓉。“我等着你,你等着我,我们一定会一天天好起来的!”母子互相鼓励。

  7时40分,陈玉蓉先被推进手术室。8时15分,切除陈玉蓉部分肝脏的手术正式开始。12时45分,陈玉蓉手术结束。16时左右,陈玉蓉苏醒过来。11时零5分,叶海斌被推进手术室。到22时许,叶海斌的移植手术顺利结束。

  叶海斌患有门静脉高压症,肝脏周围血管曲张,手术难度非常大,专家们像“绣花”一样,小心翼翼地剥离右肝,然后一针一针地缝合好。

  陈孝平教授说:“手术出血很少,进行得很顺利。开腹后发现,母亲肝脏情况非常好。正常情况下右肝应占整个肝脏的65%左右,但陈玉蓉的左肝显著大于右肝,右肝只占40%左右。为保证供者安全,医生切除相对较小的右肝,供移植使用。”

  “考虑到只用较小的右半肝,不能维持叶海斌的肝脏功能,因此还是保留了他的部分肝脏,将和新移植的肝脏一起发挥作用。”陈孝平说。

  对于病人的,陈孝平很乐观:“病人还要经过出血关、肝脏功能衰竭关、排异反应关,还将面临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肾功能等问题。如果情况良好,移植的新肝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通过二次手术,将他留下的部分病肝切除。由于亲属肝移植排异反应很低,成活时间很长。国际上同种异体肝移植存活时间长达30年。”

(责任编辑:张弛)

2009-11-14 11:42:00浏览10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