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乙肝在临床上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怀孕期间能检查肝功能,检查肝功能的目的是判断肝脏损伤的程度,以及是否需要进行保肝治疗。如果孕妇存在肝功能异常,需要应用药物进行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综合利弊后决定是否应用药物进行治疗。
1、判断肝脏损伤的程度:肝功能检查中较重要的指标是转氨酶,如果孕妇存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会引起肝细胞的破坏,导致转氨酶升高,进而引起肝功能损伤。因此,在怀孕期间需要检查肝功能,判断孕妇的肝脏损伤程度;
2、是否需要进行保肝治疗:如果孕妇转氨酶升高较明显,且存在胆红素升高,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40%时,需要进行保肝治疗。在保肝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检测孕妇的胆红素水平,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需要提前进行降黄治疗,如注射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或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孕妇的转氨酶升高较明显,可以暂时停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孕妇怀孕期间可以正常哺乳,在怀孕的前6个月,需要使用替诺福韦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乙型病毒性肝炎孕妇在怀孕后期需要适当增加产检频率,及时了解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另外,建议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孕妇在分娩后及时注射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从而避免母婴感染。
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肝病科
主治医师
九江市中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枣庄市中医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甘肃省中医院 脾胃病二科、肝病科
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二医院 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