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的易感人群包括免疫力低下者、与感染者密切接触者以及存在遗传易感性的人群。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该细菌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接触传播。麻风分枝杆菌可长期潜伏于体内,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活跃并繁殖,导致局部组织受损。麻风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可能包括皮肤斑块、周围神经病变等。典型的皮肤损害为浅色或红褐色斑块,有时伴有脱发、麻木或刺痛感。
常用的麻风病诊断检查包括皮肤活检、麻风菌素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皮肤活检可用于直接观察组织中的麻风杆菌;麻风菌素试验评估机体对结核菌素蛋白的免疫反应;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技术扩增麻风杆菌DNA。麻风病的治疗通常采用联合抗生素疗法,如利福平、氯霉素等。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减少残疾发生。
预防麻风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尤为重要。若出现疑似麻风病症状,应尽快就医以获得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