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狼疮性肾炎?还是无症状尿路感染?这些检查一做便知!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期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易合并尿路感染。有研究表明,狼疮性肾炎患者,以复杂性尿路感染为主(58%),有症状的尿路感染占62%,无症状性尿路感染约占38%[1]。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尿路刺激症状/发热/下腹部疼痛,甚至有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体格检查可有肾区叩击痛,输尿管点压痛。但部分狼疮患者由于本身免疫力低下,临床症状表现可不明显。

  另外狼疮患者亦可出现血常规和尿常规异常,合并尿路感染时不能被及时发现,容易漏诊,从而诱发或者加重狼疮性肾病进展,影响预后。

  因此,早发现、早诊断、积极治疗尿路感染是防止肾功能恶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归纳了一些小知识点一起学习。

  狼疮肾炎,应如何诊断?

  狼疮肾炎患者本身疾病活动性评估有助于鉴别诊断,临床常使用SLEDAI活动度评分。对于SLE评分非活动性患者,尿白细胞计数和尿红细胞计数考虑其他原因引起的可能性大,SLE评分病情活动者鉴别困难时可进行肾穿刺活检了解肾脏病理改变和病原学检查,但SLEDAI评分多用于评估整体活动度,对于狼疮性肾炎活动度评估仍有一定局限性。

  随着近年医学的发展,相关新的指标如尿CD4+/CD8+ T细胞水平;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如MCP-1、IL-10、尿液TWEAK、血清TBX21、肾脏/血清IFNG能一定程度反应病情活动度。但临床工作中由于医疗水平限制和患者本人对有创检查的抵触更需要简单易获得的指标来指导治疗。

  狼疮性肾炎患者常规的尿常规检查和尿沉渣镜检非常重要。临床上通常将尿细菌计数、尿亚硝酸盐、尿中性粒细胞脂酶作为判断尿路感染的阳性指标,为排除其他因素对单个指标的影响,建议多种指标综合分析。

  李佳林[2]等人研究了387例临床尿液标本发现细菌计数和亚硝酸盐定性联合使用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高达96.89%和93.75%,尿细菌计数和亚硝酸盐定性和尿白细胞计数三项指标联合分析时,与单项分析及两两组合相比阴性预测值最高,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85.48%、91.98%,77.94%和95.03%。

  对于尿常规和尿沉渣镜检可见尿白细胞、尿亚硝酸盐定性以及尿细菌数阳性者,尽管无临床尿路感染症状,仍需积极完善尿培养和相关炎性指标如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CRP),在狼疮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中,对于PCT大于2.13ng/ml者,诊断脓毒血症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100%。

  在不合并感染的狼疮患者血清CRP中,中位值为2.6 mg/L,94.6%的患者CRP<20.0 mg/L,合并感染者中,CRP>21.3 mg/L对于判断感染的特异性可达95.0%,并且狼疮疾病活动度不同者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3]。因此在尿培养结果出来之前,这些炎性指标有助于判断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怀疑尿路感染,该怎么做?

  高度怀疑尿路感染者积极完善尿培养,中段尿标本培养的病原学检查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

  我国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颁布的现行尿路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标准为:

  (1)新鲜中段尿沉渣革兰染色后用油镜观察,细菌>1个/视野;

  (2)新鲜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105 CFU/ml;

  (3)膀胱穿刺的尿培养阳性。符合上述指标之一者,可诊断尿路感染。

  对于无症状性复杂性尿路感染,需要连续2次尿培养(至少间隔24小时)菌落计数均≥105 CFU/ml,并且为同一细菌才能诊断[4];另外对于尿培养阴性患者,必要时需完善尿抗酸染色、尿结核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泌尿系B超和CT)排除结核杆菌感染可能。

  参考文献:

  1. 谢志华,李开龙.112例次狼疮性肾炎尿路感染临床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09,(第10期).

  2. 李佳林,包野春,王会中.尿常规亚硝酸盐、白细胞酯酶检测及细菌计数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第1期).

  3. 张晓慧,张卓莉.C反应蛋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4,(第1期).

  4. 中国女医师协会肾脏病与血液净化专委会.中国女性尿路感染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7,(第36期).

2020-03-05 00:00:01浏览5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于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肚子不舒服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怎么回事,怎么办
肚子不舒服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原因包含饮食不当、胃肠道疾病、其他系统疾病等,处理办法有调整饮食、治疗疾病、缓解压力等。若肚子长期不舒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便常规、胃镜、肠镜、腹部超声等检查,以明确病因。一、原因:1、饮食不当: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或暴饮暴食,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影响胃肠道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肚子出现胀满、隐痛、恶心等难以描述的不适感。2、胃肠道疾病: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受到损伤,胃酸刺激病变部位,会出现胃部隐痛、胀满、反酸等不适。胃溃疡则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形成溃疡,导致规律性腹痛,尤其在进食后一段时间较为明显。肠道菌群失调患者体内有害菌大量繁殖,破坏肠道内环境平衡,引起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3、其他系统疾病:胆囊炎发作时,胆囊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可导致右上腹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疼痛还可能放射至肩背部。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的结石移动时刺激输尿管平滑肌,引发剧烈腹痛,多为绞痛,还可能伴有血尿。二、应对办法:1、调整饮食:腹痛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如小米粥、软面条等。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给胃肠道足够时间消化食物,缓解不适症状。2、治疗疾病:胃炎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胃溃疡可选用奥美拉唑,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促进溃疡愈合。对于肠道菌群失调的患者,可按医嘱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补充有益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如果是胆囊炎,可使用具有清热、祛湿、利胆功效的消炎利胆片;若为泌尿系统结石,较小结石可通过多喝水、多运动促进排出,较大结石可能需遵医嘱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等手术治疗。3、缓解压力: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可通过听音乐、运动、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心态,调节神经功能,减轻因压力导致的胃肠道不适。日常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注意腹部保暖,尤其是季节交替时,防止腹部受寒引发胃肠道不适。适度运动,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强消化功能。若肚子不舒服症状持续或加重,及时复诊,积极配合医生检查和治疗。
程敏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胸口闷感觉有东西堵着是怎么回事
胸口闷感觉有东西堵着,原因包含精神压力大,以及疾病因素如冠心病、心肌病、反流性食管炎等。若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就医,建议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胃镜等检查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会干扰神经系统功能,影响呼吸调节,导致胸口闷堵感。可通过听音乐、运动、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心态,调节神经功能。二、疾病因素:1、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发胸口闷堵,常伴有胸痛。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避免板块形成,改善心肌供血;病情严重者可能需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2、心肌病:心肌病变影响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功能不全,出现胸口闷堵症状。治疗需根据不同类型心肌病使用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等、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等,改善心功能。3、反流性食管炎:胃酸等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产生胸口闷堵、烧心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或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促进胃排空,减少反流。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适度运动,但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压力过大。注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尤其是睡前避免进食过多。若胸口闷堵症状持续或加重,及时复诊,积极配合治疗。
黄阳亮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腿酸疼无力感觉很累是什么原因
腿酸疼无力感觉很累的原因众多,包括非疾病因素如过度运动、不良姿势,以及疾病因素如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针对腿酸疼无力感觉很累的情况,建议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一、非疾病因素:1、过度运动:长时间或高强度的运动,如长跑、登山、长时间站立等,会使腿部肌肉疲劳,产生大量乳酸,堆积在肌肉中,导致腿酸疼无力。一般通过热敷、按摩等方式,促进乳酸代谢,可缓解症状。2、不良姿势:长期保持不良的坐姿或站姿,如弯腰驼背、跷二郎腿、久站等,会使腿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影响腿部血液循环,导致腿部肌肉缺氧、缺血,从而引起酸疼无力。需纠正不良姿势,定时改变体位,进行适量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二、疾病因素:1、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的退变、损伤等原因,可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当压迫到支配下肢的神经时,会引起下肢的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可伴有腰部疼痛。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由于下肢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下肢血液供应减少,肌肉缺血缺氧,患者可能出现腿部酸疼、无力、发凉等症状,行走时症状可能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发热、肿胀、麻木、疼痛加剧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植物人长褥疮会感觉疼吗
植物人长褥疮通常不会感觉到疼痛。植物人是一种特殊的生理状态,患者处于深度昏迷中,失去了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包括触觉、痛觉等。当此类患者的身体出现褥疮等病变,其也无法感知到疼痛。褥疮主要是由于身体长时间受到压迫,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组织溃烂和损伤。在褥疮初期,由于皮肤只是受到压迫,尚未出现组织坏死,此时不存在神经损伤,所以即使对于非植物人个体,也可能不会感到明显的疼痛。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褥疮可能导致表皮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出现水疱、溃疡等病变,这些病变会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感。但对于此类患者来说,由于其失去了对疼痛的感知能力,所以这一过程并不会引发他们的疼痛感觉。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此类患者不会感觉到褥疮的疼痛,但褥疮的存在仍然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褥疮不仅会导致局部组织溃烂和感染,还可能引发全身性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需要特别注意预防褥疮的发生。针对此类患者长褥疮的预防和治疗,首先应定期进行翻身和体位变换,以减少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另外要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潮湿环境引发褥疮;对于已经出现的褥疮,应及时进行清创消毒处理,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使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涂抹促进组织生长的药物等。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