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这些药物易引起高尿酸血症,你知道吗?

  高尿酸血症是因尿酸合成增加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导致的代谢性疾病。

  临床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除了与肥胖症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外,还与长期应用某些药物有关—药物影响机体尿酸排泄,尿酸排泄出现障碍,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出现高尿酸血症,甚至可引起痛风

这些药物易引起高尿酸血症

  一、利尿剂

  利尿剂诱导的血容量减少效应能增加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长期应用可出现高尿酸血症,其中以髓襻和噻嗪类利尿剂更明显,如呋塞米、托拉塞米、氢氯噻嗪等。此外,髓襻、噻嗪类利尿剂和尿酸均通过近曲小管有机酸转运系统分泌排泄,两者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用药期间可减少尿酸排出。

  利尿剂的尿酸贮积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多见于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对于高血压患者,小剂量(12.5 mg/d)和大剂量(50 mg/d)氢氯噻嗪的降压效果相当,但12.5 mg/d的治疗剂量几乎不会引起高尿酸血症。

  此外,珍菊降压片、吲达帕胺片、复方利血平片等含有利尿剂成分的降压药,也易引起高尿酸血症。

  所以,利尿剂不宜用于有高尿酸及痛风的高血压患者,对于需服用利尿剂且合并痛风的患者避免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同时碱化尿液、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

  而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应首选噻嗪类以外的降压药物,因此联合用药时最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配伍,此两类药物可增加尿酸的排泄。

  二、喹诺酮类

  临床研究发现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多种喹诺酮类药物都有引起高尿酸血症的风险,但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该类药物会造成肾机械性损伤及肾小管分泌功能紊乱有关。

  三、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对尿酸代谢的影响是双向的:小剂量使用阿司匹林时可引起尿酸潴留,而当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则会增加尿酸的排泄。因此,长期小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

  四、别嘌呤醇

  别嘌呤醇对尿酸代谢的影响也是双向的:小剂量使用别嘌呤醇时,可与尿酸竞争排泄,使尿酸的排泄减少,而大剂量使用别嘌呤醇可减少尿酸的生成。因此,长期小剂量使用别嘌呤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五、维生素C

  大剂量(每天的用量大于3g)使用时,可使尿中草酸盐的含量增加10倍以上,敏感者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六、β受体阻滞剂

  可使肾血流量及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减少尿酸的排泄,尤其与利尿剂联用时,易引起高尿酸血症。

  七、果糖

  果糖进入体内导致ATP耗竭和形成大量AMP,ATP耗竭将增加嘌呤代谢酶的活性,加速尿酸的产生,导致细胞内尿酸升高和高尿酸血症的产生。研究表明,无论单次摄入大量或长期较多量消耗果糖均可导致血尿酸升高,进而增加痛风的风险。

  八、抗结核药

  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这是因为此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与尿酸竞争排泄路径,减少尿酸的排泄,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九、肿瘤化疗药和糖皮质激素

  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时,可使细胞死亡数量急剧增高,嘌呤降解增加,引起尿酸贮积诱发高尿酸血症。

  十、烟酸

  大剂量使用烟酸时,可出现尿酸升高的现象,烟酸衍生物阿昔莫司则不会引起血尿酸升高。

  十一、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可导致肾血流动力学发生紊乱,直接产生肾毒性,影响肾脏的排泄功能,进而影响血尿酸的分泌和排泄。

  十二、胰酶制剂

  胰酶是从动物的胰脏中提取出来的,含有大量的嘌呤。若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十三、肌苷

  肌苷是嘌呤代谢的中间产物。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长期使用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十四、左闲多巴

  该药进入人体后可代谢成高香草酸和苦杏仁酸,这两种物质会与尿酸竞争排泄路径,使尿酸的排泄量减少,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十五、含有乙醇的药物

  乙醇可诱发糖原异生障碍,导致体内乳酸和酮体积聚,乳酸和酮体中的β-羟丁酸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提醒:

  因药物导致的高尿酸血症一般是可逆的,停药后会很快恢复正常,如不能停药者,在使用上述药物期间应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 2000 ml以上,以促进尿酸的排泄。必要时可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因服用喹诺酮类药物而引起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不可服用碳酸氢钠)。

  经过上述处理后尿酸值仍居高不下者,应该马上停止使用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并及时就医治疗。

2017-10-07 00:37:46浏览4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碘伏可以治扁平疣吗
碘伏不可以治疗扁平疣。对于患有扁平疣的患者,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HPV病毒主要感染皮肤表皮层的细胞,尤其是基底层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进而形成肉眼可见的扁平状丘疹,即扁平疣。碘伏作为一种含碘的消毒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碘与菌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真菌、部分病毒等病原体的效果。然而,碘伏对于已经感染并整合到皮肤细胞内的HPV病毒并无作用,无法进入细胞内部对病毒进行灭活或抑制其复制过程,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治疗扁平疣。其次,碘伏主要用于皮肤表面的消毒。其能够有效杀灭皮肤表面暴露的细菌、真菌等病原体,预防伤口感染。但扁平疣是皮肤细胞内的病毒感染引发的病变,碘伏只能作用于皮肤表面,无法穿透皮肤到达感染病毒的细胞层。即便将碘伏涂抹在扁平疣表面,也仅是对疣体表面进行了消毒,不能对疣体内部以及周围受感染但尚未表现出症状的细胞产生影响,无法阻止HPV病毒在细胞内的活动,不能使已经形成的扁平疣消退,也不能预防新的扁平疣产生。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搔抓疣体,以防因自身接种导致疣体扩散。
高进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碘伏的作用与功效
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皮肤黏膜消毒、创伤处理与预防感染、家庭护理与日常消毒等作用与功效。对于过敏体质者,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确保安全使用。1、广谱杀菌作用:碘伏能够杀灭多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包括一些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菌株。这使得碘伏在外科手术、创伤处理、皮肤感染治疗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2、皮肤黏膜消毒:碘伏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性较小,适用于各种皮肤黏膜的消毒处理。在手术前、注射前、采血前等需要皮肤消毒的场合,碘伏都是理想的选择。此外,对于口腔、鼻腔、眼部等黏膜部位的消毒,碘伏同样表现出色。3、创伤处理与预防感染:对于各种创伤,如烧伤、烫伤、切割伤、擦伤等,碘伏能够有效清洁伤口,杀灭伤口周围的微生物,预防伤口感染。同时,碘伏还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疤痕的形成。4、家庭护理与日常消毒:除了医疗领域,碘伏在家庭护理和日常消毒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家庭成员之间的轻微擦伤、划伤等,都可以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此外,对于厨房、卫生间等易滋生细菌的地方,定期使用碘伏进行消毒也是保持家居卫生的有效方法。在使用碘伏时,应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确保消毒效果。对于皮肤消毒,应先用清水清洁伤口,然后涂抹适量碘伏,轻轻揉搓至完全覆盖伤口,并保持伤口干燥。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轻微外伤或皮肤感染,可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但需注意,对于严重感染或伤口较大、较深的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延误病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脚气烂脚趾缝痒溃烂用碘伏有用吗
脚气烂脚趾缝痒溃烂用碘伏一般是没用的。对于脚气烂脚趾缝痒溃烂的患者,建议保持脚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尽量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首先,从脚气的病因来看,脚气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而碘伏主要是一种消毒剂,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对皮肤癣菌的杀灭效果有限。皮肤癣菌具有特殊的细胞壁结构和生存方式,碘伏难以穿透其细胞壁发挥有效的杀菌作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引起脚气的病因,所以不能有效治疗脚气导致的烂脚趾缝、痒和溃烂等症状。其次,从碘伏的作用机制分析,碘伏只是起到表面消毒的作用,能减少创面的细菌感染风险,但对于已经深入皮肤角质层的皮肤癣菌,碘伏无法到达病灶深处发挥作用。脚气患者的脚趾缝溃烂处,皮肤癣菌往往大量繁殖并侵入皮肤深层,仅靠碘伏在表面的消毒,不能解决深层的真菌感染问题,也就无法缓解瘙痒、促进溃烂愈合。在治疗上,应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外用硝酸咪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严重者还需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抗真菌药物。如果局部溃烂严重,伴有细菌感染,可先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软膏控制感染,再进行抗真菌治疗。同时,要坚持按疗程用药,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一段时间,以防止脚气复发。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碘伏可以用来清洗妇科炎症吗
碘伏可以用来清洗妇科炎症。对于想用碘伏清洗妇科炎症的患者,建议先咨询医生,明确炎症类型及严重程度。在使用前,将碘伏稀释至合适浓度,一般为0.5%左右,避免使用高浓度碘伏对黏膜造成损伤。碘伏是一种含碘的广谱杀菌消毒剂。其主要成分碘能够使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的蛋白质变性,从而失去活性,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妇科炎症通常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碘伏对于这些引发妇科炎症的常见病原体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在清洗过程中,碘伏能够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减少病原体数量,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有效控制炎症发展,减轻因炎症导致的瘙痒、红肿、异味等症状。在临床上,碘伏常用于妇科检查及手术前的消毒准备工作,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广泛验证。当用于清洗妇科炎症时,碘伏刺激性较小。相较于一些其他具有强刺激性的消毒剂,碘伏在有效杀菌的同时,不会对阴道及外阴的黏膜组织造成严重损伤,能够最大程度保护黏膜的完整性。这使得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不适感较轻,更容易接受。平时,患者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选择棉质、透气性好的内裤。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若清洗一段时间后,炎症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重新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