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理论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饮食 > 营养理论

食物放进冰箱不等于放进保险相

举报/反馈
2009-01-23 08:01:0039健康网社区
食物放进冰箱不等于放进保险相


  要说什么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肯定不少人会把这票投给电冰箱。多亏有了它,才让忙碌的现代人能随时享用各种美食。但是,有一利就有一弊,冰箱的存在,也让“新鲜”二字日渐离人们远去。大瓶小瓶的牛奶酸奶、自己爱吃的零食,眼看着就奔“保质期”而去了。扔了可惜,吃了又怕坏肚子,这可如何是好?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加里·戴维斯教授在9月14号的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副教授也根据国内情况,为我们做出了详细解读。

  保质期、保存期有何区别

  快到期的食物能不能吃,首先要把这个“期”分清楚。一种叫保质期,又称最佳食用期,国外称之为货架期。指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适宜的贮存条件下,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如果色、香、味没有改变,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仍然可以食用。而另一种叫保存期,即产品可食用的最终日期。何计国指出,在保存期之后,食品可能会发生品质变化,不再具有消费者所期望的品质特性,不能食用,更不能用于出售。

  保存条件很重要

  “保质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何计国表示,正常情况下,保质期内的食品不会发生变质,但如果贮存环境没达到要求,食品的口味、气味和外观会变化得非常快,也可能会造成保质期提前失效。下面,以几种大家常见的食品来做说明。

  乳品:乳品非常容易腐败变质,如果暴露在常温下,几个小时之内就会变质。对于超市里已经临近保质期的特价酸奶,如果你根本无法在此期限内吃完,那就别买。

  食用油:通常食用油的保质期是18个月,但这是以包装未开封为前提的。食用油中的脂肪酸会随着贮存时间延长而发生化学变化,营养价值也随之降低。因此,买油看生产日期非常重要,越新鲜越好。食用油开封后暴露在空气中,保质期会相应缩短,即使没吃完,也应至少三个月一换。

  米面:米面的保质期常温下是6—12个月不等。如果在北方,只要不放在高温潮湿的地方,储藏条件也正常,可以延长到24个月。不过,米面一旦发了霉,就绝不能吃了。

  面包糕点:根据季节有不同的保质期,一般冬季7天,春秋季3—5天,夏季1—2天。但是如果面包保存不当,通常隔天就有可能滋生霉菌。这时,即使没到期也得坚决扔掉。

  蛋类:没有固定的保质期,一般在购买后的3—5周内食用都是没问题的。通常每过一星期蛋类的质量就会下降一个等级,但是仍然是可以食用的。

  冰箱不是保险柜

  食品在室温下保存是不科学的,因为很多微生物的适宜温度范围在4℃—60℃。对于易腐败变质的食品,买回家之后要立即冷藏,如果你不马上食用它,则要立即冷冻储藏。要知道自己家里的冰箱不是工厂的速冻生产线,大多只能“慢冻”。而在慢冻过程中,食品的营养和风味都会有所改变,烹调时的口感品质也会明显下降。食品放进冰箱后,要尽快吃掉。

  何计国也提醒大家,大部分的冰箱冷藏温度没有达到4℃,大家需要及时调整冰箱的温度。另外冰箱也不是保险柜,长时间存放的食品往往会发生冰晶析出、裂缝、粘连等现象,这时营养价值已经大打折扣,食用的时候需要慎重。

(责任编辑:麦少莹)

返回饮食频道网友最关注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