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营养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饮食 > 大众营养

米饭VS汉堡 谁是中国快餐霸主?

举报/反馈
2011-03-17 00:20:0039健康网社区

   “目前在中国的快餐市场上,70%是中式快餐,20%是西式快餐,只要理性发展,真功夫能得到的市场份额要比这20%更多。”4月,在国内餐第一品牌真功夫“米饭大学”成立现场,掌门人蔡达标再次高调叫板洋快餐。

  就在此前一周,麦当劳刚刚宣布在华成立全球第七所麦当劳汉堡大学。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为《时代周报.健康忠告》解读说,中洋餐饮品牌的竞争开始从开店圈地、营销推广、产品创新,转而向“人才梯队培育”和“系统化运营”方面渗透。

  实际上,在洋快餐洋过海、攻城略地之后,中洋快餐的对决一直没有停止。

  中式快餐曾经很折腾

  1987年11月12日,北京前门的中国大陆第一家“肯德基”开张,当时天空飘着雪花,但为了尝到一块美国式的炸鸡,很多人拖家带口排上一个小时才等到座位。随后的1990年,肯德基的老对手、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品牌麦当劳在深圳解放路开出了第一家门店。

  两块鸡、一个面包、蔬菜色拉和土豆泥组成的套餐在80年代末就卖到了13.7元,相当于当时普通人月工资的1/4。而且,独特的西式口味给国人的餐饮习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但凭借着洋快餐的在招牌、产品、服务、营销等方面优势,“肯德基爷爷”和“麦当劳叔叔”在中国掀起了无人可挡的扩张之路,到2000年,肯德基就在中国开出了第400家门店。

  在肯德基、麦当劳等众多洋快餐登陆中国并牢牢站稳脚根之后,中式快餐开始了绝地反击。

  在90年代中期,一批中式快餐品牌开始起步。1993年,还是国营粮食部门职工的蒋建平拿2000元钱下海,创办丽华快餐;1994年,蔡达标和小舅子潘宇海各拿了四万块钱,创立168快餐厅(真功夫前身);1996年4月2日,吴国强东挪西借,在常州商厦拐角处开了一个“常州商厦美食园”,那是大娘水饺的前身……

  不过,奋起抗战的第一批中式快餐却如昙花一现般的节节败退。最典型的就是荣华鸡和红高粱。

  1991年成立于上海的荣华鸡,首先向肯德基发起了挑战。对外宣传上,喊出了“荣我中华”这样对抗性质的口号,在扩张战略上声称:“肯德基开到哪,我就开到哪!”可惜仅到2000年就关门告终。

  1995年,有着极为浓重的“麦当劳情结”的乔赢在郑州创办第一家红高粱快餐店。1996年,又在租金昂贵的北京王府井大街上开了一家红高粱快餐店,同样放出”哪里有麦当劳哪里就有红高粱!”的豪言,但好景更短,在沫式的过度复制与扩张后,1998年就因为资金断裂而倒闭。

  在中洋快餐对决的第一回合中,本土企业由于决策的浪漫化、决策的急躁化、管理规章不实不细等致命弊端,很多都铩羽而归。像真功夫那样能延续至今的企业,在初期也只能在某个区域占据一定位置。可以说,洋快餐到2000年已经远远的把中式快餐甩在后面。

  标准化初战告捷

  在业内人士看来,餐饮业要做大的最关键原因就是技术的标准化,这也是洋快餐横扫中国市场的杀手锏。

  真功夫首次改变了这一局面。当“168”蒸品店开到第三家的时候,蔡达标停止了扩张。因为他发现管控力弱了很多,有时他自己还要亲自去顶岗位。标准化问题开始凸显。

  蔡达标不断思考这个问题,甚至在参观一家毛纺厂时,还借鉴参考了毛纺厂的蒸汽设备,随后蔡达标找到了华南理工大学,与华工教授共同研发了“电脑程控蒸汽柜”,“蒸饭是22分钟,鸡腿是蒸220秒”,一举解决了困扰中式快餐多年的标准化难题。随后,蔡达标又将所有餐厅的操作制定成9本标准手册,制定每个运营细节及操作过程。

  接着,在叶茂中的策划之下,蔡达标又将公司改名“真功夫”,立足独特“蒸”的文化,启用新形象,开始连锁扩张之旅。

  标准化的解决,只是让中式快餐首次有了和洋快餐分庭抗礼的可能。真正能够打到洋快餐软肋的对决,还是在于2005年前后的营养之争。

  事实上,自从洋快餐进入中国,其高脂肪高热量的缺点就一直备受指责,加上2005前后“苏丹红”、“薯条致癌”、“儿童肥胖症”、“反式脂肪酸”等接二连三的问题事件,令洋快餐形象大打折扣,甚至被归类为“垃圾食品”。

  2005年,肯德基在进入中国18年以来,第一次提出针对中国市场进全方位战略调整:宣布将抛弃不健康的“洋快餐”帽子,推出更多的中式快餐。同时,百胜旗下中式快餐“东方既白”也问世。

  肯德基的战略转型暗示了洋快餐们对于“健康营养“的恐慌。也给中式快餐一个反攻的契机。真功夫等快餐抓住了,2005年蔡达标再次像外界宣告将以“营养”突破区域连锁,力争餐饮第一品牌,首次像洋快餐下战书。2006年,真功夫还将四款油炸产品正式退出市场,宣布“坚决不做油炸食品”,全面推广健康烹调方法,继续对抗。

  这一时期,其他突破标准化的中式餐饮品牌,像味千拉面、马兰拉面、康师傅私房牛肉面、永和大王等也纷纷加速圈地,店面数量迅速增长。

  中国烹饪协会数据显示,2007年中式快餐营业额高达2000多亿元,占整个快餐市场近80%的份额,年增长率近30%,远远超过了洋快餐的增长率。

  “中式快餐企业在几经磨难之后,又一次发力了。”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阎宇在接受《健康忠告》记者采访时说。

1/3上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