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理论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饮食 > 营养理论

食物不是补物,更不是药物

举报/反馈
2011-01-24 00:18:0039健康网社区

  稻米的表皮层只占总重的8%,维B1含量却占91.2%

  等必需营养素,在粗杂粮里都能找到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条就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粗细搭配是这次特别提出来的。意思就是说要多吃一点粗杂粮,即加工精度比较低的粮食。为什么?因为吃的粮食越来越精细,对健康是不利的。

  一个稻米经过碾磨以后,它的营养素会损失多少?首先我们拿维生素B1做例子。一颗稻米的“芯”叫胚乳,外面包裹着种皮层和厚粉层等。从它的重量来看,胚乳占92%,而它含有的维生素B1只占整颗稻米的8.8%,其他绝大部分维生素B1,都存在于表面的那几个部分。如果我们把它碾磨一下,假设整个籽粒的维生素B1含量是100的话,碾磨第一次后剩下45%,再碾磨第二次剩下25%,第三次碾磨,就是我们在市场上买的精白米,仅剩下18%了。损失很严重。

  我在这给大家举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在南方吃米地区发生了一种严重的疾病——软脚病,特别是在江西、湖南、湖北这几个省,劳动力都干不了活,两脚发软站不住。卫生部门上报到卫生部,于是传染病专家进了深入调查,说不是传染病。毒理学专家做了深入调查,说不像是中毒。最后这个问题从卫生部转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所,我便跟着我的教授到病区进行调查。

  到那一看,当时是六七月份,正是农村双抢时期,劳动强度比较高。因此,家里给送的都是精白米做的饭。而得病的也正巧都是这些人。这是什么问题?营养学家很快想到了维生素B1缺乏,因为维生素B1是主管神经健康的,缺乏的时候就会发生末梢神经炎,以四肢最为明显。而且维生素B1和劳动量、能量消耗相关,劳动强度越大需要量也越多,再加上这些人天天吃精白米做的饭,因此专家怀疑,他们都是因为维生素B1缺乏而导致的软脚病。

  因此,我们给他们注射维生素B1,吃维生素B1片,很快这些人症状缓解了。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会得这个病呢?那个时候正好是农村开始用电推广用机器碾米的时候。当时一种碾米机非常受欢迎,带上电一转,就把稻谷变成米了,但是这一转却把稻谷的外层全转掉了,只剩下一个“芯”,就是胚乳。100斤稻谷能出60斤米,老百姓很愿意。为什么愿意?第一碾谷很快,原来是牛拉水车转一天才碾一担谷出来,现在10分钟就回来了,节省时间,花钱不多,产量大。第二,谷糠还能拿回来喂猪,猪长得很好、很壮。于是,猪肥了,人瘦了。

  还有一个例子,是当时南方流行的脚气病,也是因为农村双抢的时候,不吃菜,觉得吃粮食才会有劲干活,结果得了病。所以,针对病患,我们给出的治疗方法是米糠水加菜叶。因为菜里面有很多营养,而维生素B1都到糠里面去了。开始他们觉得很好笑,因为糠是喂猪的,怎么可以给人吃呢?后来我们说你当药吃,吃了以后果然好了。

  我为什么要讲这两个例子?是为了告诉大家,吃精米精面不是一件好事情,我们会损失很多的营养素。

  维生素B1是这样,别的营养素也是这样。比如说钙,我们知道膳食里面钙不充足,我们提倡多喝牛奶补钙。其实,100克大米里有23毫克钙,黑豆里面却有220毫克,十倍以上的差距。所以适当的搭配一些杂粮可以得到很多的营养素。锌、铁也是我们容易缺乏的营养素,大家看到广告说蓝瓶的补锌,其实这个在我们粮食里面就有,只不过大米白面里面比较少,而粗粮、杂粮里面比较多。因此,我们建议一天吃50克杂粮,适当搭配就能营养平衡。

  每种食物的营养都有局限,搭配好才是关键

  红薯再好也不能多吃,缺少蛋白质会光长胖不长个

  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每一种食物都有营养作用,关键是你搭配的好不好。没有一种食物好到可以保你长生不老,每一种食物的营养作用都有局限性,如果你吃的某一种食物过多,就会损害膳食平衡,就会影响到你吸收营养素的平衡,所以你认为是好的食物也不要吃的太多。合理搭配这个概念永远要放在脑子里面,什么都吃点,什么也别吃过多了。有人心脏病,就想吃炖肉,但就是不敢吃。要我说,吃一口吧,没事,不是说吃一口肥肉立刻病就加重了。你只要不过量,别天天吃就行。有的人糖尿病,水果不敢吃,一口都不敢吃。没有那么可怕,水果不是非常危险的糖的来源,而且水果里面还有一些营养糖,不会使血糖指数迅速升高。所以不要听说食物不能吃,就吓得坚决不敢碰。要记住,食物就是一种食物,它不是补物;食物也不是药物,它只能提供营养,不是给你治病的。你说把病吃回去?胡说。得病了必须要去治。下面我讲几个具体的食物。

  大豆是很好的东西。我们提倡天天吃大豆和大豆制品,一天要吃到40克,这个事情提倡了20年,到现在进步并不大。实际上大豆很好,它的蛋白质很优质,它的脂肪也不错,它还有很多的维生素。大豆里面有大豆脂,也是一种很好的膳食成分,它还有低聚糖、异黄酮。如果你用大豆的蛋白一部分代替肉的蛋白,这样可以少吃进去一些饱和的脂肪,对于肥胖的心血管病人应该是有益的。但我们并不提倡儿童和青少年大量吃,因为有研究说可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这与他们的激素分泌有一定关系。我建议每天换着花样吃,喝豆浆、吃豆腐,豆腐干、豆腐丝等。

  奶是非常好的钙质来源,但是不要等到老了再吃,要从儿童时期就吃。从0岁—20岁,是骨质里面钙增加的过程,20岁—30岁达到高峰,到了四五十岁开始下降。等到四五十岁再补钙作用就非常小了。当然,有人说吃点总比不吃强,可以这样说,但是吸收率很低了。所以应该在年幼的时候就把钙补上去,让他从小就不要断奶,一直坚持吃奶,而且一直吃下去,这样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补钙方式。年纪大的人补钙可以,但是儿童要小心,不要随便补钙片,特别是吃配方奶的孩子。婴儿吃的配方奶,是一个平衡的食物,里面有了充足的钙,你再给婴儿们吃钙片,就可能造成钙摄入过多,造成矿物质的不平衡,反而会产生负面反应了。

  有人说薯类很好,其实它也有不足,它的蛋白质很低。我曾经到山东调查研究一个病,那里的孩子长胖不长个,一个个大脑壳,脸圆圆的,满脸红光。我们在那时候就意识到可能是蛋白质缺乏症。因为在山东日照地区,孩子们有充足的白薯吃,但薯类里面蛋白质很低,而儿童时期,又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因此他们只能光长胖不长个。当然,他们的智力、体力都会受影响。所以不要说薯类好就拼命吃。

  珍贵的食物一定好吗?从营养成分来讲,它并不一定就好。我们知道海参、鲍鱼很贵,有益的成分是蛋白质,不益的成分是胆固醇,但如果跟我们经常吃的河贝、基围来比较的话,没多大差别。

  总之,多种多样的食物才能提供人们必需的营养素,各种食物都有它的营养优势,各种食物都有它的营养不足,必须合理搭配。

(实习编辑:万文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