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营养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饮食 > 大众营养

激素食品时代 如何捍卫健康

举报/反馈
2010-11-18 00:20:0039健康网社区

  随着卫生部调查结果的公布,关于奶粉是否添加激素问题早已盖棺论定。但是激素类食品泛滥的结果并不仅在于此。不少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近几年蔬菜没有味道,猪肉鸡肉不香了,大家一提起鳝鱼,其在生长过程中打“避孕药”的事情也成为公开的秘密。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激素泛滥的时代,但记者从采访中获悉,在相关的食品安全的链条中,我们对激素的监管尚处在一片空白当中。

  市场现象

  利益的诱惑火了各种激素

  食品中的激素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食品中所固有的,叫内源性激素,这一点不难理解,例如很多女士喝豆浆补充雌激素就是最好的诠释。另一方面是人为添加的,属于外源性激素。但是,为了经济利益刺激生长,很多人养鸡会打激素,养殖鱼类等水产品者也会使用激素,种蔬果也会加入激素。

  “食品中加激素的现象很让人痛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学会常务理事周树南教授介绍,将激素制品搅拌到饲料中喂猪、鸡、鸭、虾、蟹等畜产品和水产品,或者有的饲料配方中本身就有激素,可使生长期缩短一半以上,不仅个大膘肥早成熟,而且成本低效益高;将之喷洒到水果、蔬菜上,可使水果、蔬菜长得又快又大且色泽好,可以提前上市卖个好价钱,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市民在买水果时不难看到奇形怪状的草莓,还有很多外表已成熟,吃起来却没什么味道的香蕉或菠萝。

  特别提醒

  肉食中激素残留更应警惕

  国家明令规定,化学激素在动物的养殖中是禁止使用的。但是,看到菜市场粗壮的鳝鱼,很多人脑海里都会闪过会不会喂了避孕药(成分为雌激素)的疑问,吃着不香的鸡肉,也让人猜测这只鸡是不是42天就速成肉鸡的。据了解,相比于植物激素而言,肉食中的激素残留更应引起重视,而导致肉食中残留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和雄激素。

  食品卫生专家透露,激素等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与残留,跟药物投放是在动物食前、食后,是随饲料还是随饮水、注射,以及药物种类关系都很大,一般在有代谢作用的肝脏、肾脏中浓度高;在鸡蛋中,脂溶性药物容易在卵黄中蓄积。进入动物体内的药物排出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即动物体内药物的浓度逐渐降低。“不过,很多养殖业者不管兽用激素的使用时限,即使才用过激素的家禽或家蓄,只要长壮长肥了,也许过几天就急于屠宰销售,这样的激素残留浓度是比较高的。”

  高度关注

  我们的身体在遭遇什么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激素分泌往往处于一种高度的平衡状态。但是,有资料称,过量进食激素不仅容易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衡,还会直接促使人体发胖体质变虚、内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导致一些器官发生病变。激素食品在这个“快速食物”的时代随处可见,我们的身体究竟会遭遇到什么?

  “尽管没有做过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但通过病史回顾,我们发现,这几年乳腺癌病人明显年轻化,而且在以每年百分之二三的比例快速增长”,江苏省人民医院乳腺内分泌外科副主任医师凌立君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女性乳腺癌的发生与过多摄入雌激素有一定关系,譬如绝经后的女性常吃含雌激素成分的蜂胶保健品或冻干粉,乳腺可能出现疼痛现象。国外也做过动物性雌激素研究,研究表明女性吃红肉一周超过三次者,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应增高。专家还告诉记者,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污染,虽然本身不是激素,但吃进人体后,可能产生转化为类似于雌激素的作用,总之,食品以及环境污染对乳腺癌发生的影响必须关注。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南医大二附院小儿内分泌科于宝生主任医师对记者说,儿童发育的确有提前趋势,而食品与环境则是首要因素,于宝生认为,洋快餐、油炸食物高热量、营养低、含激素水平高。此外,一些塑料制品所含的化学成分易转化为环境雌激素,还有食品中的防腐剂、农药残留等,它们在自然界代谢得很慢,然后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干扰人体内分泌平衡。“添加激素对动物的影响比较大,为防止孩子发育提前过早,家长应注意别经常给孩子吃鳝鱼、老鳖、动物初乳等食品,不过偶尔吃一吃是没有关系的”,专家建议。

  深度思考

  检测无标准监管有空白

  激素的应用是为了在安全范围缩短植物的生长期,增加经济效益,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于食品激素含量是不是在安全范围内,则需要有关部门去监管。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袁宝君所长对记者说,化学激素在动物的养殖中是禁止使用的,农业部235号公告也对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做出了相关规定,但实际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

  记者则在采访中了解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虽然涉及真菌霉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包括激素)、元素部分、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食品中违禁添加物质等多项内容。但是,关于兽药残留(包括激素)这方面的监测仍是空白。究其原因,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学会常务理事周树南教授指出,多方监管是主因,农业、质检、卫生、工商、药监等部门都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但是由于各部门相互之间没有协调好,监管的力度不够,致使市场上仍旧存在许多在动物的养殖过程中使用化学激素催肥的现象。

  更为关键的是,关于食品中的激素含量安全问题,至今为止没有相应标准出台。而且,国内目前也尚未颁布雌激素在动物饲料配料标准方面的规定。国家对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的标准仅只包括重金属含量、黄曲霉含量等卫生指标和营养指标。“也就是说,从食品的源头管理上就存在监管漏洞”。周树南教授同时还建议,应尽快制定出台相关规定和措施,限令生产厂家停止生产催长、催肥等激素制品,并对激素制品市场进行清理和规范。

(实习编辑:万文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