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蛋肉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饮食 > 鱼蛋肉

煮前先焯水 鱼肉鲜美无腥味

举报/反馈
2010-08-27 00:01:0039健康网社区

  鱼肉鲜美,但是生鱼的腥味很是让人反感。美食专家教你一个去除鱼肉腥味的小窍门,这种方法无论做河鱼还是海鱼都适用。

  具体做法是,将鱼洗干净,然后将整条鱼用滚开的水焯一下,立即捞出,平放在案板上,用刀背把鱼皮上的黏液刮一下,接着便可采用各种方法烹制。这样不仅可有效去除鱼的腥味,还能使肉质显得比较鲜嫩。

  用开水焯还同时去除鱼里的嘌呤,尤其适用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痛风、高尿酸血症的人。

  营养师教路

  主持人:卞华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营养科副主任。

  食用海鱼贝类养殖的比野生的更安全

  不久前广州出现了好几例食用带子中毒的事件,这里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就算是吃了我们认为天然的、无变质的食物,一样会造成食物中毒,而且这些食物还是种类繁多,如深海的雪卡鱼、赤潮后的贝类、河豚鱼、有毒的蘑菇等。而大多数不包括微生物活动的食物中毒均由海洋鱼类引起。

  食用海洋动物中毒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件,我们不能根据鱼类本身的“健康”状况来判断它们体内是否含有毒素;还有更麻烦的是这些毒素都耐热、耐寒,加热或冷冻均不能破坏其毒性。因此,人类至今没有有效的办法来预防海洋食物的中毒。但要我们放弃海洋动物性食物显然不可能,尤其是对于沿海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来说,海洋鱼类是他们摄取蛋白质的最重要来源。不但如此,鱼类提供的营养成分可能比陆地动物更为优越,尤其在保护心血管方面,鱼类利用量高的地区,动脉硬发生率会更低。

  其实食用海洋鱼类、贝类引发中毒,但是其毒素的最初来源并不在鱼和贝类体内,而是来源于有毒的海洋藻类。海鱼和贝类吃了这些有毒海藻,海藻中的毒素直接进入其体内储存起来,吃的海藻越多就越毒。小鱼、贝类吃海藻,大鱼会吃更多的小鱼,由于毒素的富集效应,所以大鱼比小鱼更毒。另外,鱼类的毒素多存在于内脏,处理好鱼的内脏,尽量不要食用,也可减少中毒的机会和中毒程度。

  其实现在很多鱼类,包括深海鱼都可以人工饲养,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海鱼能接触到有毒海藻的机会很少,因此,食用海洋养殖鱼类是一个安全、效率高的方法。但有不少人相信野生的营养就是比养殖的好,实际上经过分析对比,它们在营养成分上并无明显的差别,蛋白质含量、脂肪种类含量比例都基本相同。而另有些人一定要选择吃野生的深海鱼,觉得野生的口感和味道要好,就像走地鸡和AA鸡的区别,但是,当风味和安全有冲突时,我们该选择哪一方呢?

(实习编辑:万文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