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栓五项包括抗凝蛋白、血小板功能、凝血因子、纤溶活性和遗传性易栓症检测。

易栓五项中的“抗凝蛋白”、“血小板功能”、“凝血因子”、“纤溶活性”以及“遗传性易栓症”都与血液凝固和溶解过程有关。异常的抗凝蛋白可能导致凝血障碍,而血小板功能异常则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凝血因子缺乏可导致凝血时间延长,纤溶活性增强则会引起纤维蛋白溶解亢进,遗传性易栓症涉及多种基因突变,影响上述生理过程。这些病理机制异常可能会引起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皮肤发红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肢体远端缺血甚至坏死。
针对易栓五项的检查通常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水平测定等实验室测试,必要时还可能会建议进行血管超声波检查以评估深静脉血栓的存在。治疗措施需个体化制定,可能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者抗凝剂如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监测疗效和副作用。
患者应避免长时间静坐或站立,特别是在乘坐飞机或火车后,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若确诊为易栓性疾病,则需要定期复查易栓五项以及其他相关指标,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