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饮食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营养过剩、不均衡饮食导致肥胖人群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在加拿大,从1985年到2011年肥胖人口比例由6.1%增加至18.3%。而在美国将近1/3的育龄女性肥胖。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2010年我国成年女性的超重、肥胖率分别达29.4%、12.0%,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4.3%~9.0%。在产科领域,孕妇的肥胖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育龄期女性肥胖,能够引起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
怀孕期间的不良孕产妇心脏事件在患有心脏病的妇女中很常见,其中,孕产妇肥胖是与妊娠期间不良心血管结果最相关的一个常见、可调节的风险因素。虽然孕产妇肥胖是妊娠人群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决定因素,但其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的结局的影响尚未得到研究。
为此,来自美国西奈山和多伦多总医院的妊娠和心脏病项目的Birgit Pfalle教授及其同事对患有心脏病和肥胖症的孕妇心脏不良事件(CE)的发生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旨在探讨孕产妇肥胖对心脏病女性妊娠并发症的影响。相关结果发表在最新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
在一组患有心脏病的妇女中,对怀孕期间的不良CE进行了分析,主要评估了以下几项不良反应:心脏死亡/停搏、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中风、主动脉破裂和血栓栓塞以及先兆子痫和产后出血。
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对孕妇进行身体评估。为了确定CE的额外预测因素,计算了所有妊娠的基线风险评分(CARPREG II),用于预测心脏并发症,并纳入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
共纳入790例妊娠孕妇,19%的孕妇存在肥胖(BMI≥30 kg/m2)情况,25%的孕妇存在超重(BMI 25~29.9 kg/m2),53%的孕妇体重正常(BMI 18.5~24.9 kg/m2),余3%孕妇体重过轻(BMI<18.5 kg/m2)。
总的来说,与体重正常的女性相比,肥胖女性发生CE的风险更高(23% vs 14%)。肥胖(OR=1.7;95% CI 1.0~2.7)和较高的CARPREG II风险评分(OR=1.7;95% CI 1.5~1.9)可以更好预测CE。与体重正常的妇女相比,肥胖妇女发生子痫前期的频率更高(8% vs 2%)。
综上,肥胖会增加患有心脏病的孕妇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因此,研究人员建议,这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应在孕前咨询时及时解决。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妇科微创中心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妇产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妇科微创中心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妇科
二级 专科医院 民营
白马镇白马村花园组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城镇鹰峰二路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人民大道南57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山东省泰安市新太市小协镇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南大街68号
三级 专科医院 特色医院
贵阳市中华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