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喜讯!新型肺炎阴霾下诞生的新生命们!

  总有人在努力!

  新型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但一线医护人员始终没有放弃,坚定地与病毒作抗争。而全国各地的产房里,也有许多妇产医护人员与疾病争夺着一个个新生命。

  这些感染新型肺炎的准妈妈们,都在为自己的孩子努力着!

  连夜剖宫产,哈尔滨肺炎产妇诞下女婴

  1月30日,哈尔滨市卫健委接到报告,有1名准妈妈处于孕38周+3,发热37.3℃,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立即抽调产科、呼吸内科、消毒与院感、新生儿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会诊。但考虑到妊娠期妇女对病毒性呼吸系统感染的炎症应急反应性明显增高,病情进展快,尤其是中晚期妊娠,易演变为重症的特点,而该孕妇未动产、短期内不能自然分娩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母婴安全,决定尽快实施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

  为防控疫情、减少感染的需要,在现有情况下,专家组向哈尔滨市防控指挥部建议由120负压急救车将患者转运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定点医院——市第六医院即市传染病院,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派出综合医疗团队,准备手术需要的器械,敷料及药品实施手术;市疾控中心派出消毒专家现场指导消毒与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市第六医院启动手术室、全面部署患者就诊收治流程、落实消毒隔离等各项措施;市儿童医院提供新生儿救治技术支持。

  经过连夜的剖宫产手术,1月30日23时32分,这位母亲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女儿。经护士测量,小女婴体重6斤1两,新生儿Apgar评分10分,母亲产后情况也良好。

  所有参与手术医务人员无职业暴露,术后处于隔离观察阶段。而母亲与女儿也分别于独立隔离间进行隔离观察和诊疗,由1名新生儿科医生带3名新生儿科护士、1名产科医生带4名产科护士组成2个专业团队,分别对新生儿和母亲进行监护,与呼吸、感染科医疗团队配合诊治。

  2月2日,这位母亲体温36.2℃,恢复正常,一般状态良好。新生儿分别于1月31日、2月2日两次采取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状态良好。

  2月1日,一名产妇被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温州乐清市人民医院立即决定临时成立专家组,对产妇进行会诊后,决定对其进行剖腹产手术。

  产妇情况特殊,时间紧迫,给手术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医护人员不仅需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对手术室的要求也较高。

  当日上午5点,由妇产科、手术麻醉科、新生儿科等多科室组成的团队迅速进入手术室。当时手术室处于高负压隔离状态,加上厚重的防护服,且护目镜起雾导致视线模糊,手术过程困难重重。

  危急情况下,手术中主刀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摘下护目镜进行手术,新生儿科医生由于短时间缺氧,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呕吐,但仍坚持手术。

  最终产妇顺利产下一名男婴,体重2.5 kg。孩子虽是提前一月出生的早产儿,但身体健康。产妇状态也较好,目前正在接受进一步治疗。

  收治后确诊!一名武汉产妇顺利分娩

  2月1日,湖北武汉一名新型肺炎产妇顺利分娩,成功产下一名男婴。

  此前,产妇龚女士丈夫发文求助称,妻子持续发热,却找不到接生医院。他们给武汉发热定点医院打电话,均表示不接收发热孕妇。发热的孕妇需要去另外的4家定点医院。

  夫妻两人打电话到其中的两家询问,结果一家表示还在转移患者、整理床位,另一家则已经不接收孕妇。而剩下的两家医院,仅接受孕产妇的检查。

  万分焦急之中,经各方协助,在防疫指挥部的协调下,龚女士被新型肺炎特殊病人定点医院收治分娩。

  被收治后,龚女士和丈夫先后被确诊为新型肺炎。

  目前,龚女士在医院隔离治疗中,新生儿各项指标正常,在单独育婴房看护。

  龚女士接受采访时说道:“我挺好的,就是有点累……我已经确诊为新型肺炎了,但我今天没有发烧,我老公也确诊了,孩子还需要进行隔离观察。”

2020-02-03 00:05:32浏览4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碘伏可以治扁平疣吗
碘伏不可以治疗扁平疣。对于患有扁平疣的患者,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HPV病毒主要感染皮肤表皮层的细胞,尤其是基底层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进而形成肉眼可见的扁平状丘疹,即扁平疣。碘伏作为一种含碘的消毒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碘与菌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真菌、部分病毒等病原体的效果。然而,碘伏对于已经感染并整合到皮肤细胞内的HPV病毒并无作用,无法进入细胞内部对病毒进行灭活或抑制其复制过程,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治疗扁平疣。其次,碘伏主要用于皮肤表面的消毒。其能够有效杀灭皮肤表面暴露的细菌、真菌等病原体,预防伤口感染。但扁平疣是皮肤细胞内的病毒感染引发的病变,碘伏只能作用于皮肤表面,无法穿透皮肤到达感染病毒的细胞层。即便将碘伏涂抹在扁平疣表面,也仅是对疣体表面进行了消毒,不能对疣体内部以及周围受感染但尚未表现出症状的细胞产生影响,无法阻止HPV病毒在细胞内的活动,不能使已经形成的扁平疣消退,也不能预防新的扁平疣产生。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搔抓疣体,以防因自身接种导致疣体扩散。
高进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碘伏的作用与功效
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皮肤黏膜消毒、创伤处理与预防感染、家庭护理与日常消毒等作用与功效。对于过敏体质者,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确保安全使用。1、广谱杀菌作用:碘伏能够杀灭多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包括一些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菌株。这使得碘伏在外科手术、创伤处理、皮肤感染治疗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2、皮肤黏膜消毒:碘伏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性较小,适用于各种皮肤黏膜的消毒处理。在手术前、注射前、采血前等需要皮肤消毒的场合,碘伏都是理想的选择。此外,对于口腔、鼻腔、眼部等黏膜部位的消毒,碘伏同样表现出色。3、创伤处理与预防感染:对于各种创伤,如烧伤、烫伤、切割伤、擦伤等,碘伏能够有效清洁伤口,杀灭伤口周围的微生物,预防伤口感染。同时,碘伏还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疤痕的形成。4、家庭护理与日常消毒:除了医疗领域,碘伏在家庭护理和日常消毒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家庭成员之间的轻微擦伤、划伤等,都可以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此外,对于厨房、卫生间等易滋生细菌的地方,定期使用碘伏进行消毒也是保持家居卫生的有效方法。在使用碘伏时,应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确保消毒效果。对于皮肤消毒,应先用清水清洁伤口,然后涂抹适量碘伏,轻轻揉搓至完全覆盖伤口,并保持伤口干燥。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轻微外伤或皮肤感染,可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但需注意,对于严重感染或伤口较大、较深的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延误病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脚气烂脚趾缝痒溃烂用碘伏有用吗
脚气烂脚趾缝痒溃烂用碘伏一般是没用的。对于脚气烂脚趾缝痒溃烂的患者,建议保持脚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尽量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首先,从脚气的病因来看,脚气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而碘伏主要是一种消毒剂,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对皮肤癣菌的杀灭效果有限。皮肤癣菌具有特殊的细胞壁结构和生存方式,碘伏难以穿透其细胞壁发挥有效的杀菌作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引起脚气的病因,所以不能有效治疗脚气导致的烂脚趾缝、痒和溃烂等症状。其次,从碘伏的作用机制分析,碘伏只是起到表面消毒的作用,能减少创面的细菌感染风险,但对于已经深入皮肤角质层的皮肤癣菌,碘伏无法到达病灶深处发挥作用。脚气患者的脚趾缝溃烂处,皮肤癣菌往往大量繁殖并侵入皮肤深层,仅靠碘伏在表面的消毒,不能解决深层的真菌感染问题,也就无法缓解瘙痒、促进溃烂愈合。在治疗上,应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外用硝酸咪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严重者还需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抗真菌药物。如果局部溃烂严重,伴有细菌感染,可先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软膏控制感染,再进行抗真菌治疗。同时,要坚持按疗程用药,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一段时间,以防止脚气复发。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碘伏可以用来清洗妇科炎症吗
碘伏可以用来清洗妇科炎症。对于想用碘伏清洗妇科炎症的患者,建议先咨询医生,明确炎症类型及严重程度。在使用前,将碘伏稀释至合适浓度,一般为0.5%左右,避免使用高浓度碘伏对黏膜造成损伤。碘伏是一种含碘的广谱杀菌消毒剂。其主要成分碘能够使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的蛋白质变性,从而失去活性,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妇科炎症通常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碘伏对于这些引发妇科炎症的常见病原体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在清洗过程中,碘伏能够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减少病原体数量,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有效控制炎症发展,减轻因炎症导致的瘙痒、红肿、异味等症状。在临床上,碘伏常用于妇科检查及手术前的消毒准备工作,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广泛验证。当用于清洗妇科炎症时,碘伏刺激性较小。相较于一些其他具有强刺激性的消毒剂,碘伏在有效杀菌的同时,不会对阴道及外阴的黏膜组织造成严重损伤,能够最大程度保护黏膜的完整性。这使得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不适感较轻,更容易接受。平时,患者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选择棉质、透气性好的内裤。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若清洗一段时间后,炎症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重新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