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多囊卵巢综合征到底怎么诊断?指南是这样说的!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生育及远期健康。但PCOS在临床表现方面呈现高度异质性,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争议,治疗方法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临床诊疗的难度较大。


2018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为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在参考国外相关指南及共识后,结合我国的患者情况、临床研究及诊疗经验,制定了《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


指南适用于青春期、育龄期和围绝经期PCOS患者的诊疗及管理。本文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指南中的诊断要点。



PCOS诊断依据


正因为PCOS的临床表现呈现高度异质性,因此临床诊断中,病史询问、查体、实验室检查和盆腔超声检查都是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



病史询问:



详细的病史询问将有助于判断病因、判断PCOS分型的进一步以及设计个体化诊疗方案。



PCOS病史询问要点


PCOS的两大主要临床症候群为内分泌异常和(或)代谢异常。对于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脂代谢紊乱等代谢异常的PCOS患者,应详细询问患者的体重改变情况和月经异常情况、饮食和生活习惯、家族或既往代谢性疾病发生情况。对于稀发排卵或无排卵患者会导致患者出现月经紊乱和排卵障碍性不孕,应详细询问是否合并脱发、多毛等高雄激素症状。


月经紊乱常是国内PCOS 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月经频发、稀发、闭经、不规则子宫出血,询问病史时应注意患者月经异常的类型、出现的时间、动态变化模式、是否合并体重的改变、直系家属的月经模式等;排卵障碍性不孕妇女中约70%为PCOS患者,PCOS如合并肥胖、糖脂代谢异常,其对生殖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可导致月经紊乱、无排卵、不孕、流产、孕产期并发症风险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等。因此,细致的病史询问,区分PCOS患者两类不同症候群的主要表现方式,对于PCOS的精准诊断分型、个体化处理提供诊断依据。




体格检查



高雄激素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毛,特别是男性型黑粗毛,但需考虑种族差异,汉族人群常见于上唇、下腹部、大腿内侧等,乳晕、脐部周围可见粗毛也可诊断为多毛。相对于青春期痤疮,PCOS患者痤疮为炎症性皮损,主要累及面颊下部、颈部、前胸和上背部。



盆腔超声检查


多囊卵巢(polycystic ovarian morphology, PCOM)超声相的定义为:1侧或双侧卵巢内直径2-9 mm的卵泡数≥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 ml(卵巢体积按0.5×长径×横径×前后径计算)。


超声检查前应停用性激素类药物至少1个月。稀发排卵患者若有卵泡直径>10 mm或有黄体出现,应在以后的月经周期进行复查。无性生活者,可选择经直肠超声检查或腹部超声检查,其他患者应选择经阴道超声检查。


PCOM并非PCOS患者所特有。正常育龄期妇女中20%~30%可有PCOM,也可见于口服避孕药后、闭经等情况时。



PCOS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提出的PCOS诊断标准主要围绕高雄激素血症和(或)临床表现、排卵障碍/月经紊乱、卵巢多囊改变(PCO)三大临床特征展开,但PCOS的诊断受人种影响较大,2011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制定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国内的行业标准,首次提出“疑似PCOS”这一概念,并将月经稀发、闭经或不规则子宫出血作为中国PCOS诊断的必要条件。


2018年中国“多囊卵巢综合征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继续延用了2011年的诊断标准,分两步进行确诊中国的指南将PCOS的诊断分为两个不同的年龄段:育龄期及围绝经期、青春期。



排除诊断


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是确诊PCOS的条件。


1)高雄激素血症或高雄激素症状的鉴别诊断



2)排卵障碍的鉴别诊断



总结


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紊乱疾病,患病率约为5%-10%[3]。不同的人群发病率报道亦有不同,我国育龄人群PCOS患病率为5.61%[4]。PCOS严重影响患者生育能力、生活质量及远期健康,因此受到妇产科、生殖医学、内分泌学专家高度重视。但PCOS的诊断并不容易,需要结合病史、体查、实验室检查等多项指标进行全面诊断,今天的几张思维导图,希望大家能够用上~


2020-01-03 10:18:28浏览7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焦虑症状出现如何迅速缓解
焦虑症状出现时会给人带来不适,通常可以通过深呼吸、转移注意力、渐进性肌肉松弛法、接触自然、营造舒适空间等方法帮助缓解。1、深呼吸: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使腹部膨胀,然后再缓缓地呼气,重复几次。深呼吸能调节呼吸频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让身体从应激状态恢复到平静状态,缓解焦虑带来的紧张感。2、转移注意力:可以尝试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影、阅读书籍等。将注意力从引发焦虑的事情上转移开,能让大脑从紧张的状态中暂时解脱出来,使情绪得到放松。3、渐进性肌肉松弛法:从脚部开始,先紧绷脚部肌肉几秒钟,然后突然放松,感受肌肉的紧张与松弛的差异,接着依次对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胸部、手臂、肩膀、颈部和面部的肌肉进行同样的操作。这种方法能帮助身体放松,减轻肌肉紧张,进而缓解焦虑情绪。4、接触自然:如果条件允许,到户外公园、花园等地方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自然景色。自然环境能让人感到平静和舒适,降低焦虑水平,其宁静的氛围和丰富的视觉刺激可以舒缓紧张的神经。5、营造舒适空间:待在自己觉得舒适、温馨的房间里,调暗灯光,播放轻柔的音乐,或者使用香薰等。舒适的环境可以给人带来安全感,帮助放松身心,减轻焦虑症状。当焦虑症状出现时,要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不要忽视或压抑焦虑。平时也可以通过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等方式来增强心理韧性,预防焦虑症状的频繁出现。如果焦虑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吃什么中成药
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可服用逍遥丸、解郁安神颗粒、四磨汤口服液等中成药来进行治疗。焦虑情绪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诱因之一,患者常伴随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1、逍遥丸:逍遥丸是一种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作用的中成药。其主要成分包括柴胡、当归、白芍等,能够缓解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对于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逍遥丸可通过调节情志,改善肠道功能,从而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2、解郁安神颗粒:解郁安神颗粒主要用于治疗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其成分包括柴胡、大枣、石菖蒲等,具有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的功效。该药物能够缓解患者因焦虑导致的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进而改善肠道功能,减轻肠易激综合征的消化道症状。3、四磨汤口服液:四磨汤口服液由木香、枳壳、乌药、槟榔等中药组成,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尤其是那些伴有大便干结、腹痛腹胀等症状的患者。四磨汤口服液能够调节肠道平滑肌的收缩,改善肠道功能,从而缓解患者的消化道症状。针对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重心理调适。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冥想、瑜伽等方式来缓解焦虑情绪,从而减轻肠道症状。同时,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可能刺激肠道的食物如辣条、麻辣火锅等,也是缓解症状的重要措施。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焦虑症躯体化障碍有哪些症状
焦虑症躯体化障碍是指焦虑情绪以躯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其症状主要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1、神经系统症状:常表现为头晕、头痛,疼痛程度和性质不一,可为胀痛、刺痛或隐痛等,可能会在紧张或焦虑情绪加重时发作或加剧。还会有失眠症状,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等,导致睡眠质量严重下降。部分患者会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像蚁走感、烧灼感等,仿佛有东西在皮肤上爬行或皮肤有发热感,但实际并无外部刺激。2、心血管系统症状:可能出现心慌、心悸,自觉心跳加快、不规律或有强烈的心慌感,在安静状态下也可能明显感觉到心跳异常,有时会伴有胸闷、胸痛,胸部有压迫感或紧缩感,疼痛可呈放射性,向左肩、左臂等部位扩散。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血压波动,紧张焦虑时血压可能升高,伴有头晕、头胀等不适。3、消化系统症状:常见食欲减退,对食物缺乏兴趣和欲望,进食量明显减少,即使面对平时喜欢的食物也没有胃口。还会有恶心、呕吐感,尤其是在情绪紧张时,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可能会频繁出现干呕或呕吐。此外,可能出现腹胀、腹泻或便秘等肠道功能紊乱症状,肠道蠕动加快或减慢,导致大便性状和频率改变。焦虑症躯体化障碍的症状多样且复杂,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和改善躯体症状。同时,尝试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也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怎样才能走出焦虑、抑郁的困境
要走出焦虑、抑郁的困境,可从心理调节、社交互动以及药物辅助等方面着手。1、心理调节:学习情绪管理技巧,通过深呼吸、冥想、正念练习等方式,专注当下,缓解焦虑情绪。当感到焦虑、抑郁情绪袭来时,做几次深呼吸,用腹部呼吸,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再缓缓呼气,重复多次,能帮助放松身体,平静思绪。积极的自我暗示也很重要,每天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些正面肯定,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重塑自信,增强心理韧性。2、社交互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保持密切联系,分享生活点滴。社交支持能提供情感慰藉,当遇到困难或情绪低落时,与他人交流可获得不同视角和建议,缓解内心压力。参加兴趣小组、志愿者活动等,结识志同道合的人,拓展社交圈子,丰富生活内容,增强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改善焦虑、抑郁状态。3、药物辅助:若焦虑、抑郁症状严重,经医生评估后,可能需药物治疗。例如舍曲林,其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的浓度,调节神经递质平衡,改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症状。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建议患者正视焦虑、抑郁情绪,不要逃避,及时采取行动应对。在自我调节过程中,要有耐心,改变不会一蹴而就,持续坚持才能看到效果。严格按医嘱使用药物,定期复诊,向医生反馈治疗效果和身体反应,以便调整治疗方案。若进行心理治疗,积极配合治疗师,认真完成布置的任务。保持积极心态,相信通过自身努力和外界帮助能够走出困境。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