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爆料章子怡怀孕30周了,体重居然才116斤!
说来也巧,前几天,彦蓉又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来自安徽的杨女士今年28岁,怀孕7个月,体重却已经涨到了406斤!
“平时出门得带着呼吸机,走两步就得停下,连削个苹果都气喘吁吁的。”杨女士说。
刚结婚时,杨女士其实大约就170斤。怀上第一个宝宝后,她的饭量开始暴增,一天要吃三顿以上,而且一顿能吃两个以上的馒头,外加两碗粥。
“要是吃少了,过不了多久就饿得难受。”
结果,离预产期一个月时,她的体重增涨到300多斤。正式生产前,更是一路飙到388斤。
生完第一胎,杨女士的体重一直维持在300多斤。然而,对于现在的她来说,能不能顺利生下第二个宝宝,还是个未知数……
对大多数孕妈妈来说,这两个例子可能太过极端,那就让我们看看一般情况下——
孕妈妈的体重应该长多少?
研究人员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1176名孕妇进行调查后发现:孕16周前,体重增加范围为-0.6kg-3.8kg,孕期总增重范围为7.5kg-18.1kg。
孕中期的增重速度(周增重)高于孕晚期,且在24周后递减。
超重/肥胖组体重增幅缓慢,且从孕20周开始,增幅明显低于低体重组和体重正常组。
研究还发现,二胎妈妈增重不足或增重过多的比例要高于初产妇。
换句话说,对于孕前体重正常的妈妈来说,第一次怀孕时体重增加正常,并不等于第二次也一定正常。
事实上,无论体重增加过多还是过少,都会对妈妈和胎儿造成不利的影响。
体重增加过多,不仅会增加出生巨大儿的风险,增加分娩的难度、提高剖宫产率,还会大大增加母亲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综合症、宫缩乏力、滞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而体重增加过少,则会引起低体重或极低体重胎儿,降低胎儿出生后的存活率,对孩子日后的生长发育构成不利影响。
有研究表明,如果孕期中体重增长小于7 公斤,出生低体重儿的相对危险就会增大2倍之多。
反之,如果体重增长大于15 公斤,出生巨大儿的相对危险就会增大2 倍之多。
怎么知道自己增加多少才合适?
让我们先算个账。
怀孕期间,子宫肌肉层大约增加0.9kg,乳房重量大约增加0.4kg,血容量增加约1.2kg,羊水及组织间液增加约2.6kg,胎盘大约0.6kg……
这么算来,不管吃多吃少,怀孕带来的必然体重增加大约是5.7kg。
如果以出生时3kg重的宝宝为例,由胎儿带来的体重总增加值大约在9kg左右。
接下来,我们要算算自己的孕前BMI值:体重/身高2。
然后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应该增加多少体重。
来自中山三院爱博恩国际妇产中心的范主任表示,对于BMI指数在18.5以下的孕妇,我们建议体重增加的幅度可以放宽一些,但上限也要在18kg以内。
对于BMI指数正常的孕妇来说,通常建议增加12.5kg左右。
如果孕前BMI指数就大于25,建议在孕期增加7kg-11kg。
如何科学管理体重?
膳食营养摄入
2016版孕期妇女膳食指南:
1. 补充叶酸,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
孕期叶酸的推荐摄入量为600μgDFE/天。除了每天摄入两三种绿叶蔬菜200g外,还应补充叶酸400μgDFE/天。
2. 如果孕吐非常严重,可以选择少食多餐,保证摄入含必要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每天必需摄取≥130g碳水化合物,可以首先选择容易消化的粮谷类食物。
130g碳水化合物的常见食物可以是:180g米或面食,550g薯类或鲜玉米。
3. 孕中晚期适量增加奶、鱼、禽、蛋、瘦肉的摄入
孕中期开始,每天增加200g奶,使总摄入量达到500g/天。
孕中期每天增加鱼、禽、蛋、瘦肉共计50g,孕晚期再增加75g左右。
每天至少吃一两红肉,1个鸡蛋,全天肉蛋禽鱼虾类总量200-300g。
每周最好食用2-3次深海鱼类,其中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胎儿脑和视网膜功能发育有益。
管理体重
定期称体重,检查体重增加是否符合标准。
适当运动:
怀孕初期——走路。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天累计6000步以上;
怀孕中期(13到28周)——游泳、固定式脚踏车、快走、温和的有氧运动、孕妇瑜珈;
怀孕后期(29到40周)——36周前与中期相同,但可以降低运动强度;36周后可易爬楼梯或进行顺产运动。
坑坑莫入
水果吃太多也会发胖!
孕期很容易血糖过高,甚至可能会发展成孕期糖尿病。水果的糖分不低,所以孕妈妈们每天摄入约200g的水果就足够了。
淀粉类食物三餐不可少!
很多孕妈妈担心发胖而避免摄入淀粉类食物,如米饭、面食等等。
但淀粉类食物是身体活动所需热量的重要来源,我们可以用糙米、五谷饭、全麦面包等代替,既能提供饱足感,又有营养。
红肉可以少吃!
红肉是优质的铁质来源,但很多妈妈担心脂肪太多,吃了发胖。
到底会不会致胖还是要看吃进身体的总量。一天两到三份红肉(一份约女性的半个手掌心大小)还是可以摄取的。
最后,孕妈妈们一定要定期产检,毕竟,宝宝和自己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