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你知道试管婴儿技术吗?一代、二代、三代还傻傻分不清?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疾病都得以解决,不孕不育也在此列。在医疗技术不是很发达的过去,不孕不育对于很多小夫妻来说等于被宣判了死刑。

  不过,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针对不孕不育的技术也越来越多,试管婴儿技术也可用于治疗不孕不育。说到试管婴儿,估计大家都不会陌生。距离国内首名试管婴儿诞生已经过去了30年,大众对于试管婴儿技术的认知也越来越多。

  不过,很多没使用过试管婴儿技术的人并不知道试管婴儿技术分为若干种,今天我们聊聊试管婴儿技术。

  

你知道试管婴儿技术吗?一代、二代、三代还傻傻分不清?

  试管婴儿技术在迭代

  对于试管婴儿不太了解的人,或许不知道试管婴儿技术分为若干种。试管婴儿是一个较为笼统的称呼,其实含有几代技术。

  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IVF)

  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指的是体外受精技术,主要适用范围是女方原因导致不孕,例如严重输卵管疾病等,该技术目前是国内绝大多数生殖中心都能采用的辅助生殖技术。

  第一代试管婴儿是通过取出女方卵子和男方精液,在实验室环境下让精卵自然结合,不采取干预措施。体外受精技术的优点是精子经过千辛万苦与卵子结合,精子的质量相对优质。不过,如果男方天生弱精、畸精、无精,又想生出健康宝宝的话,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ICSI)

  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被称为“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主要适用范围是男方原因导致不孕的情况,比如男方无精、畸精、少精等。其实,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并没有比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更好,只是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

  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仅需数枚精子,适用于男性不育。部分不孕不育的患者可能担心,精子质量不行容易导致孩子不行。其实,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用的精子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不用特别担心精子质量的问题。

  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PGD)

  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指的是“胚胎移植前基因诊断”,主要适用范围是有染色体疾病、可能生育异常患儿的高风险人群。

  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与一代技术和二代技术最大的不同就是会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判断是否有染色体疾病,经过层层筛选把有问题的胚胎淘汰掉,把没有人染色体遗传疾病的胚胎放入子宫中。

  在我国,对于申请使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的夫妻有着严格的限制,只有极少数夫妻能符合标准。

  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就是以上三种,至于第四代试管婴儿技术在这里不做介绍,毕竟还没到临床广泛适用阶段。这三代技术并没有孰优孰劣,选择什么试管婴儿技术主要还是看夫妻双方的实际情况。有需要的话,记得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或者医疗机构。

2019-08-06 00:00:05浏览8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金泽主治医师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三医院 三甲
长期脑鸣怎么办
长期脑鸣要明确是心因性脑鸣还是真实脑鸣,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1、 心因性脑鸣 心因性脑鸣是患者的自我感觉,这种声音在夜间或安静集中时会更明显,甚至影响睡眠。多数与疲劳、精神压力过大、熬夜或休息不好等心理因素有关。临床上治疗心因性脑鸣,常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安非他酮等药物,改善患者症状。此外,还需调节自身情绪,转移注意力,可以通过听歌或运动,如慢跑、打乒乓球等适当释放压力,同时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 2、 真实脑鸣 真实脑鸣多是由颈动脉海绵窦瘘引起,通常与脑动脉硬化和脑循环障碍有关。可以到医院做头颅及颅内血管相关检查,明确是否有脑损伤、脑动脉硬化等问题。如果有异常,需及时治疗。若是脑损伤引起的脑鸣,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脑神经药物,如安神补脑液,参芪五味子等,缓解脑鸣症状。若是脑动脉硬化导致,可以服用血管扩张类药物,如盐酸氟桂利嗪、盐酸倍他司汀等,改善患者症状。 脑鸣患者应当合理饮食,多喝牛奶,多食用含锌、含铁食物,如牛肉、鱼肉、鸡肝等,还可以适当食用活血类食物,如黑木耳、韭菜等,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管循环,减少脑鸣症状发生。同时减少脂肪摄入,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怎么办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以通过一般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长期精神紧张不能缓解会造成失眠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长期精神紧张不能放松,会使交感神经一直兴奋,大脑皮层活跃,精神长期都处于高唤醒状态,容易出现心烦、易怒、不安等情绪反应,也会出现心悸、胸痛、头晕、乏力、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 1、一般治疗 当患者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最有效的办法是患者要休息,通过睡眠患者的大脑紧绷的状态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会使大脑处于放松,精力也将更加的旺盛。也可以做一些深呼吸,这样可以使血液中的氧气增多,改善紧张、焦虑情绪。 2、心理治疗 患者一定要注重自身心态的调整,一定要放松心态,闭目养神,听听舒缓的音乐。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心跳会减慢。血压会降低肌肉紧张和皮肤的电位会下降,皮肤电阻值会升高,血管的容积会增加等,这些生理变化,都是机体进入放松状态的表现。也可以通过心理医生的心理教育、倾听患者,支持、鼓励患者等方式向患者传导积极良好的情绪,缓解焦虑。 3、药物治疗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如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的药物,可以快速的缓解焦虑。但是,由于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的抗焦虑药起效快,所以要避免长期的服用,以免产生依赖性。 建议当患者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