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有些女性总是“不孕不育”,很可能得了这种病……


  全世界每年有上百万人次借助试管婴儿这一辅助生殖技术解决不孕不育问题。但仍有一部分人,即使借助试管婴儿辅助生殖技术(IVF),也无法解决不孕不育的问题。这些妇女的共同特点是卵子成熟障碍:始终无法获得成熟的卵子。

  成熟功能性卵子的获得,是成功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关键。卵子成熟包括细胞核成熟和细胞质成熟,这些无法依靠形态辨别。当前IVF成功率只有30%~40%。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卵子和胚胎的选择仅依靠形态评分(缺乏分子指标)。因此,在辅助生殖中实现精准医学的关键在于,明确影响卵子、受精、胚胎发育的分子指标。

  今天,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主办的“生殖医学新进展学习班暨第六届集爱中美生殖医学高层论坛”现场,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教授王磊,与大家分享了《影响人类卵子“质量”的分子指标》,以下内容根据王磊教授现场发言整理。

  人类卵子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根据卵母细胞是否开始减数分裂排出第一极体,分为GV,MI,MII三个阶段。患者的卵子成熟障碍可能阻滞在不同的时期。

  一、MI阻滞

  1990年,第一例卵子成熟障碍患者被描述。一项研究报道了美国的一例辅助生殖患者,其卵子一直停留在MI期,因此称为“MI阻滞”。此后20余年间,国内外不断有相似病例被报道。但这一临床表型背后的病因和机制却无法得到解释。

  2016年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的一项研究首次明确卵子成熟障碍为显性遗传病,及第一个致病基因TUBB8。TUBB8突变可解释约30%的MI阻滞患者。

  该研究揭示了TUBB8功能是人类卵子纺锤体组装所必须,且TUBB8突变基因表型存在差异。可表现为MI阻滞、受精障碍、胚胎碎片化、移植失败,可见TUBB8突变基因在整个生殖过程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TUBB8基因完全不影响男性生育能力,表明该基因在女性生殖及卵子中的特异功能。TUBB8突变卵子染色体分离状态将对认识非整倍体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GV阻滞

  GV阻滞即卵子发育停滞在GV时期。已发现第一个导致卵子GV阻滞的突变基因PATL2,且患者表型多样性与突变类型相关。PATL2突变是GV阻滞的主效基因。

  三、受精障碍

  临床有部分不孕患者表现为卵子始终无法与精子受精。受精障碍的病因包括卵子物理结构异常和卵子内部异常。

  卵子物理结构异常主要为透明带异常,目前发现ZP家族基因可导致透明带异常。

  卵子内部异常是指卵子在外观上与正常发育的卵子无差异,但仍存在受精障碍。在小鼠中,已经敲除六个基因:Juno、CD9、IZUMO、ADAM2、Calmegin、ADAM3,均会导致小鼠发生受精障碍。但仅一个致病基因(TLE6)与人类卵子受精障碍相关。

  2018年,第二个导致受精障碍的突变基因WEE2被发现。研究发现突变导致受精信号通路异常,并针对患者卵子成功进行干预,注射WEE2的cRNA,逆转了受精障碍表型,为未来患者进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四、早期胚胎停育

  2016年发现了导致早期胚胎停育的第一个突变基因:PADI6。PADI6突变导致患者胚胎基因组激活异常。

  而最近发现,基质母源复合体基因NLRP2,NLRP5突变致早期胚胎停育。

  五、卵子死亡

  以往的发现均是在临床表型已然存在的基础上发现了遗传机制,而“卵子死亡”,这一人类新的孟德尔遗传病、糖基化疾病及离子通道疾病则是被中国科学家发现并命名。

  经过筛选,最终锁定了PANX1突变,该突变遗传自父亲。

  哺乳动物细胞连接有两个重要离子通道家族:Connexin(21个成员)、Pannexin(3个成员)。Connexin基因突变与多种人类遗传病密切相关。此前未发现PANX1,2,3引起人类疾病。因此该研究也是第一个发现PANX1突变引起人类遗传病的研究。

   总结

  迄今已知多个分子指标影响卵子质量,其中PATL2可解释约30%的GV阻滞患者,TUBB8可解释约30%的MI阻滞患者,WEE2突变可解释约40%的受精障碍患者。这为患者的精准分子诊断、遗传咨询及分子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首发: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本文作者:忘川

  文章审校:上海集爱

  责任编辑:郑华桔

2019-05-28 00:52:25浏览3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查肝病一般做什么检查
肝病的检查通常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方法,旨在全面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结构变化及病因。1、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肝病诊断的基础,主要包括肝功能检查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肝功能检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胆红素、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评估肝脏的代谢、合成及排泄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可帮助诊断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等。此外,甲胎蛋白检测对肝癌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肝脏形态和结构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CT和MRI。超声检查无创、便捷,可初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回声特征以及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CT和MRI分辨率较高,可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肝硬化和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超声弹性成像和磁共振弹性成像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3、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尤其适用于病因不明或疑似恶性肿瘤的病例。肝穿刺活检是获取肝组织的主要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炎症、纤维化程度,可明确肝病的病因和病理分期。此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病理学检测可进一步提供病因学信息,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或代谢性肝病等。建议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饮酒、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者或家族史阳性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筛查和影像学检查。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什么是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DNA是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其承载着乙肝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在乙肝的发病机制、病情监测和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了解乙肝病毒DNA,对乙肝患者的诊疗和康复至关重要。乙肝病毒DNA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结构独特。其包含多个基因区域,如S基因区、C基因区、P基因区和X基因区等,每个区域都编码着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对于病毒的生存、复制和感染能力至关重要。乙肝病毒感染人体肝细胞后,其DNA会进入细胞核,并在一种特殊的酶作用下,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cccDNA十分稳定,能持续转录出病毒的信使RNA(mRNA),进而翻译出病毒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实现病毒的大量复制,这也是乙肝难以彻底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检测乙肝病毒DNA定量具有重要意义。其能直观反映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当乙肝病毒DNA定量数值较高时,表明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传染性较强,此时患者病情可能处于活动期,肝脏受到损伤的风险也相应增加。相反,若定量数值较低,说明病毒复制相对受到抑制,传染性较弱。此外,通过动态监测乙肝病毒DNA定量的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如果在治疗过程中,DNA定量持续下降,说明治疗方案有效;反之,若数值不降反升,则可能需要调整治疗策略。对于乙肝患者,若乙肝病毒DNA定量高且伴有肝功能异常,通常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务必严格按医嘱按时服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治疗期间定期复查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指标。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肝病有什么症状和表现
肝病的症状和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消化道不适、全身乏力、黄疸以及出血倾向等。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各种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等。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储存能量、合成蛋白质等多种功能。当肝脏受损时,其功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和表现。1、消化道不适:肝脏受损后,其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减弱,胆汁分泌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和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肝脏疾病。2、全身乏力:肝病患者常感到乏力、容易疲劳,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能量代谢障碍,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3、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时,胆红素会在体内积聚,导致皮肤和眼睛的黄染,尿液颜色变深,大便颜色发白。这是黄疸的典型表现。黄疸的出现,提示肝脏疾病已经严重影响到肝脏的代谢功能。4、出血倾向: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器官之一。当肝脏受损时,凝血因子的合成会减少,导致患者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这些症状的出现,表明肝脏疾病已经对患者的血液系统产生了影响。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肝脏疾病。肝病患者应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方面,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可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等。同时,应避免饮酒和食用对肝脏有害的食物和药物。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指血液中检测到针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提示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可能通过自然感染后恢复或接种乙肝疫苗获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存在是评估乙肝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意义因具体情况而异。对于接种乙肝疫苗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表明疫苗接种成功,机体已产生保护性抗体,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于自然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者,则提示病毒已被清除;此外,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也可能见于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后,但此种情况抗体水平通常较低且持续时间较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以抗体滴度表示,滴度≥10mIU/mL通常认为具有保护性。对于接种疫苗者,建议在完成全程接种后1-2个月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水平,以评估免疫效果。对于自然感染恢复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伴随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可与疫苗接种者区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所有感染风险。在少数情况下,即使抗体阳性,仍可能发生乙肝病毒的再感染,尤其是当抗体滴度较低或病毒发生变异时。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一个积极的检测结果,表明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检测,以确保健康状态。对于抗体滴度较低者,可考虑接种加强针,以维持足够的保护力。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