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为什么赵飞燕和杨玉环都没有生娃?原因可能是……


  作者|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蒋庄亮

  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古代和月亮的故事有很多,如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堪称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

  不料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怎奈这些倾国倾城的红颜多薄命,怎奈这些如梦如幻的佳人常不孕!

  号称第五大美女的赵飞燕,水晶盘里载歌载舞,舞艺超群,艳压群芳,机关算尽。母仪后宫,无奈多年未孕,无法母以子贵,欲为自利长久计,保住皇后地位,铲除异己,活埋了汉成帝临幸的许美人子嗣,最后落得个鸡飞蛋打泪涟涟。

  枝开叶散,话分两头。有诗赞: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她就是我们另一位要说的美人,杨玉环,著名的杨贵妃。早年嫁作寿王李瑁妇。后因唐玄宗李隆基伯乐“慧眼识珠,收归国有”,成就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谈。但不完美的只是光开花,不结果,无可奈何,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话说环肥燕瘦皆不孕,是有诊断依据?还是赤裸裸的性别歧视?

  当然不是,WHO最新的定义,是婚后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未孕1年以上,即不孕。无论是汉成帝与赵飞燕,还是唐玄宗与杨贵妃,耳鬓厮磨,岂止1年。

  而史料为证,汉成帝与上林苑沐馆中的许美人生了个儿子,只是被赵飞燕设计活埋了。唐玄宗更是个多产的皇帝,一生日理万机,昼夜操劳,精耕细作,加班加点,已生了三十个儿子,二十九个女儿。所以如若可以查男方精子,应该排除男方因素的不孕。

  更何况,杨贵妃第一次婚姻,与寿王李瑁在一起就有4~5年未避孕未孕,而李瑁是与其他妃子育有子嗣的。所以说问题应该出在女方上。

  为什么体态轻盈能作掌上舞的赵飞燕不能生,就连唐朝美的标杆杨玉环也生不了?

  这个问题挺烧脑,挺纠结,挺专业。

  话说赵飞燕不孕,很可能是因她的职业落下的工伤。

  为什么呢?最近上宫腔镜门诊碰到一个身材超级棒的女孩,人精神,性格好,一问病史,没月经了,追问爱好职业,酷爱跳舞,一旦训练跳起舞来,和张惠妹一样,可以三天三夜。

  一算体重指数,惊掉我的下巴,查个性腺六项,叫他赶紧适当增肥,她不愿意,说破坏身材。我只好和她讲以前也有一位病人一生都献给了舞蹈,为了舞蹈,严格控制饮食,不食人间烟火,最后太瘦了,身上没脂肪,要生小孩,必须增肥。

  因为女人太瘦,脂肪含量太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不够,内分泌就会紊乱,引起月经紊乱,甚至闭经,更有甚者,不孕。有专家表示,6%的不孕可能是体重过轻,脂肪含量太低。

  所以说赵飞燕不孕可能系工伤所致。

  说赵飞燕因工伤致瘦,从而不孕,那么杨玉环不孕,又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太胖了吗?

  显然是。以我医生的角度来看,有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没有办法问杨贵妃病史,若是可以穿越。

  一问保不准月经不好,二问体重有可能超标,三问烦恼,肯定是想怀孕也怀不了。

  大家就要问了,为什么呀?

  之前诊断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呀。

  排卵稀发,体型丰满,甚至肥胖,月经失调,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雌激素投桃报李,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你想想,排卵稀发,不要说怀孕,你要是怀孕了,算是中了个500万的大奖,甚至都有可能子宫内膜病变。

  当然史料都提到,赵飞燕,驻颜有术,媚惑有工,常用香肌丸,而杨玉环的独门护肤用品竟是杨太真红玉膏。

  没办法,基辛格都说,权力是最好的春药。为了留住这些男人,这些女人使尽浑身解数,为的就是使肌肤胜雪,双眸似星,岂知无论是香肌丸还是杨太真红玉膏,都含有麝香酮,长期使用易致流产甚至不孕。

  赵飞燕和杨贵妃也可能经常逛个某宝,搞个海淘,买些个化妆品,提升品位,哪知这些个化妆品都有可能铅、汞超标。

  当然杨贵妃忙于应酬,长期醉酒,也可能是不孕的推手之一。另外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明杨贵妃爱甜食,长期过甜饮食易肥胖,从而不孕。

  虽然这是一个颜值和身材横行的时代,但身体健康第一才是亘古不变,颠扑不破的真理。

  无论是“楚王爱细腰,宫人多饿死”,还是“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多运动,合理膳食总没错,既可以保持身材,又可以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

 

2018-11-04 16:53:37浏览4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失重恐惧症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失重恐惧症可能由遗传因素、性格因素、前庭功能障碍、恐高症、焦虑症引起。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治疗。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指家族中存在失重恐惧症的人群,其子女也有可能继承相同的基因,导致同样的症状表现。这是因为遗传信息决定了个体的生理结构和神经发育模式,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体对失重环境的适应能力。遗传咨询和家庭支持是预防和管理遗传性失重恐惧症的方法之一。通过了解家族史和遗传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早期干预和心理教育,有助于降低后代患病的风险。 2.性格因素 性格因素也可能影响个体对失重环境的反应。某些人天生就比较胆小或者容易紧张,面对失重环境时可能会感到特别不安,从而表现出失重恐惧症的症状。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改变个体的性格特征,减少对失重环境的恐惧。例如,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习放松技巧和应对策略,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失重环境。 3.前庭功能障碍 前庭系统负责感知头部位置和运动状态,失重状态下,由于缺乏视觉反馈,可能导致大脑无法正确处理来自前庭系统的信号,从而出现晕眩、恶心等症状。这种失调会导致患者对失重环境产生过度反应。针对前庭功能障碍,可以采用平衡训练来增强前庭系统的适应性。例如,在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特定的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或闭眼行走。 4.恐高症 恐高症是一种特定的恐怖症,源于对高度的不合理的害怕和回避。当处于高空时,患者可能会因为恐惧而感到身体失去控制,进而导致失重恐惧症的症状加重。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恐高症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暴露于逐渐升高的环境中并逐步增加高度,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对高度的认知和接受能力。 5.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这可能导致他们对各种刺激更加敏感,包括失重环境。失重状态下的不适感可能会加剧他们的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药物治疗是缓解焦虑症症状的重要手段,常用药物有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如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可减轻焦虑引起的不适感,一般用温水送服即可。 对于失重恐惧症患者,建议避免突然进入失重环境,如乘坐过山车等刺激性游乐设施。同时,定期的心理评估和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改善症状。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雷电恐惧症怎么回事,怎么办
雷电恐惧症是一种对闪电和打雷的自然现象产生强烈害怕、紧张不安的心理障碍。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暴露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和物理治疗等。一、原因1.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患有焦虑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雷电恐惧症。2.生物学因素:某些人可能存在神经系统异常或者大脑化学物质失衡等问题,从而增加了患上雷电恐惧症的风险。3.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经历过创伤性事件或者在童年时期缺乏适当的社交和情感支持的人来说,患雷电恐惧症的可能性也增加。二、治疗1.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药物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时间。2.暴露疗法:通过逐渐暴露于引发恐惧的情境中来减轻症状。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逐渐适应并减少对闪电和打雷的恐惧感。3.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来减轻症状。例如,教给患者如何识别和挑战负面的思维模式,并学习放松技巧来控制身体反应。4.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以帮助患者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恐惧感。5.物理治疗:如生物反馈疗法等,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生理活动(如呼吸、心率)来帮助患者控制恐惧反应。总之,雷电恐惧症是一种可治疗的心理障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暴露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和物理治疗等。针对不同个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死亡恐惧症能自愈吗
死亡恐惧症一般是指死亡恐怖症。死亡恐怖症是否能自愈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如果患者自身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且症状较轻,可能可以自愈;但如果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且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可能难以自愈。如果患者具有积极的心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比如,一些患者在经历对死亡的恐惧后,能够主动去思考死亡的意义,或者与他人交流探讨,逐渐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可能会缓解对死亡的恐惧。此外,如果患者的生活环境稳定,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关爱,也可能有助于他们克服死亡恐怖症。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将注意力从对死亡的恐惧转移到当下的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提升生活质量,从而实现自愈。然而,如果死亡恐怖症的症状较为严重。患者可能会持续陷入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中,无法自拔。这种恐惧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如果患者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或者没有寻求专业的帮助,症状可能会持续加重。例如,有些患者可能会过度回避与死亡相关的话题和场景,这反而会强化他们的恐惧。另外,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心理疾病或处于压力较大的生活环境中,也会增加自愈的难度。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患者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等。性格较为敏感、内向的患者可能更难自愈;成长过程中经历过重大创伤的人可能更容易陷入死亡恐怖症且难以自愈。对于死亡恐怖症患者,治疗方面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都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自己的不合理思维和行为模式。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缓解焦虑情绪。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多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获得情感支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转移对死亡的过度关注。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分离恐惧症是什么
分离恐惧症一般指的是分离性焦虑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过度担心分离或者害怕失去独立性,患者常常会出现紧张、坐立不安、心神不宁、失眠等症状。分离性焦虑障碍指与生活中重要依恋对象分离、离开熟悉环境或预期分离时,出现过度的焦虑、恐惧与害怕等情绪,给患者的生活、社交、学业等方面带来一定影响。此外,还可能存在做噩梦、头痛、恶心、呕吐等痛苦的躯体症状,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发病原因主要与、个人心理特质、社会环境因素等有关。如果患者本身性格比较胆小、内向,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可能会导致精神压力过大,从而诱发分离性焦虑障碍。此外,如果患者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处于不愉快的环境中,也可能会诱发分离性焦虑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如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理解患者此时的情绪变化,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患者克服恐惧的心理。同时还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压力和不良情绪。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