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怀孕、避孕、流产,她们都经历了什么?

怀孕、避孕、流产,她们都经历了什么?

  本文通过分享4个案例为大家带来如今全球女性共同面临的几个问题。究竟是什么让女性们的生殖健康以及权利受到侵犯,女性们应怎样捍卫自己的权利,且看下文。

  01国家法律

  人物 | Vidya

  地点 | Jamia Hamdard大学医院的产科病房

  印度籍女孩Vidya今年18岁,未婚怀孕2个月,她的母亲把她带到Jamia Hamdard大学医院的产科病房进行流产。当医疗人员问及她关于孩子爸爸以及他们是否会结婚的情况,Vidya的妈妈表示会跟男孩的父母谈相关的问题,而Vidya自己对此却并没有多少发言权。

  未婚先孕在印度是一个大禁忌,是对家族的一种耻辱,非法堕胎的情况很常见,而这种风气正对女性的生育权造成巨大的侵害。

  在1971年,印度通过终止妊娠法案(MTP),使堕胎合法化,但是不能随意由怀孕女性的意志而进行堕胎。如果生育孩子的过程会使母亲的身体或精神健康受到威胁,或者出生的孩子会有“身体或精神上的严重残疾”,那堕胎是允许的。

  这项规定的实施对象包括18岁以下经监护人同意的怀孕妇女,以及不幸被强奸以致怀孕的女性。怀孕的女性不需要丈夫的同意,可以在怀孕20周前可合法地终止妊娠。还有一项条款是专门为已婚妇女而设的:因避孕失败而需要流产的。

  02避孕教育

  人物 | Sanathoi

  地点 | 英帕尔

  印度籍女孩Sanathoi今年21岁,刚于英帕尔中心的一所政府医院里生下她第一个孩子,这位新妈妈与普通妈妈有点不同,她是从家里所在的村落步行17公里到政府医院生下她的孩子,她不希望自己像妈妈及村里其他妇女一样在家里生孩子,她更喜欢一种有制度,规范化的分娩方式。她的母亲,现年46岁的Manitombi,在她12岁的时候结婚了,在15岁时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接着又连续生下了9个孩子。Manitombi说:“在我的年代,有10到12个孩子是正常的。”Sanathoi的母亲认为她的女儿的人生已经被限制成不断生孩子的命运。

  Sanathoi及其母亲沦落为生育机器的这种情况与其避孕教育缺乏有关,没有人去她的村落教育她如何避孕,村里的风气习俗也在迫使她继续生育。

  根据国家家庭健康调查,在过去的十年里,印度的计划生育需求不达标率一直徘徊在13%左右:相当于在15-49岁的已婚妇女中,七个人里有一个不想怀孕却没有使用避孕措施。现代避孕方法(如避孕药、避孕套、IUDs和绝育)的使用率也保持稳定,略低于50%。

  而随着时间推移,至2015年,曼尼普尔的计划生育未达标率高至30%,使用现代避孕工具的人数几乎减少了一半,从24%降至13%。这一变化的原因尚不清楚,但专家们表示,其中的一个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女性依赖堕胎来控制生育。

  来自印度最新的国家家庭健康调查的数据显示,只有1.5%的育龄已婚妇女使用了IUDs——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部分印度女性认为IUDs“会进入人的大脑,让人变得疯狂”,或者是“进入人的脖子,使人窒息而死”这一系列的谣言都阻止IUDs在印度的推广。

  03避孕措施

  人物 | Renee Bracey Sherman

  地点 | 伊利诺斯州

  来自伊利诺斯州的美国女孩Renee Bracey Sherman学生时期接受的性教育十分不规范,她的高尔夫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表示避孕套的不可靠,并通过展示一些性传播传染病的恶心图片告诫学生们节欲的重要性。高中毕业后的Renee Bracey Sherman跟男友住在一起,三年里她一直坚持服用朋友建议的口服避孕药,这颗药丸每3个月就花120美元,但这一个月她缺钱。一个朋友告诉她,避孕药会在她的身体里累积起来,即使错过几天,也很难怀孕。于是她错过了一个星期,接下来,她这个月的月经也错过了,她怀孕了。Renee选择了堕胎,这样她能保住自己的工作和学业。

  这个故事反映了两个问题:

  一是青少年的性教育以及避孕教育及其不规范所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她们容易被其他人误导,也不清楚避孕药在自己的身体内是如何运作的。这都会是堕胎发生的风险提高。

  二是女性在支付避孕费用时也会面临同样的经济困难,特朗普政府改革平价医保法的计划生育控制法案中要求几乎所有雇主提供涵盖广泛避孕用品的医疗保险。这意味着数百万目前免费获得避孕措施的妇女将不得不为此支付费用。对于两餐温饱也难以坚持的人来说,只能放弃节育。

  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社会科学副教授Cicely Marston表示:如果你真的真的反对堕胎,那么让尽可能多的人获得避孕机会才能降低堕胎率。

    04男性责任

  人物 | Geeta Devi

  地点 | 印度北部哈里亚邦的罗塔克地区的一个村庄

  Geeta Devi在28岁的时候,于在离她的村庄25公里远的但是最近的医院里接受节育手术。她的丈夫拒绝做输精管切除术,他认为这种手术会使他变得虚弱,不能下田工作,会对家庭的收入造成不利的影响。Geeta认为男性应该克服对节育手术的恐惧,站出来承担责任,不能总是让女性承担计划生育的责任。但许多男人却相信绝育会减少他们的性欲,使性生活不那么愉快,而这一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印度政府认识到有必要将计划生育的责任分担给男性,尤其是在缺乏避孕措施的情况下,需要增加男性绝育的流行性。在其国家卫生政策中,政府设定的目标是增加男性绝育率至少6倍,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待观察。

  计划生育的责任不是只属于女方一人的责任,无论是避孕还是节育的责任,男方得勇敢站出来承担。  

  上面案例中的四位女性,尽管她们彼此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语言、文化、地理人文,但案例中她们所遇到的问题都是如今全球女性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面对避孕、流产、怀孕等等,应如何管理他们的身体,她们的性和生殖健康以及权利正越来越受到攻击,应如何保障自己的健康和权利,应成为世界重大关注点之一。

2017-11-08 01:10:15浏览6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精神疾病包括哪些
精神疾病是一类复杂的疾病,其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与应激相关障碍等。这些疾病涉及大脑功能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1、器质性精神障碍:其一般是指脑部疾病或其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异常。比如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脑外伤等可导致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因原发疾病不同而有所差异。2、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组以思维、情感和行为紊乱为特征的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疾病,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情感淡漠等症状。此外,妄想性障碍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而思维障碍则包括思维形式和内容的异常。3、心境障碍:主要涉及情感的异常,包括抑郁症、躁狂发作和双相情感障碍等。抑郁症以显著的心境低落、兴趣缺乏、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为主要特征。躁狂发作则表现为情感高涨、言语增多和活动增多,严重时可伴有幻觉或妄想。4、神经症与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以心理因素为主要诱因的疾病,包括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广泛性焦虑症以持续的紧张不安和自主神经功能兴奋为特征。创伤后应激障碍则发生在个体经历严重创伤事件后,表现为反复的创伤性回忆、回避行为和警觉性增高等。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疾病负担至关重要。建议公众关注心理健康,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如果出现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帮助。同时,社会应加强对精神卫生的宣传和教育,减少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精神病的药吃多了会怎么样
精神病药物过量会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心血管毒性、神经系统毒性、药物不良反应加重等。1、心血管毒性:许多精神类药物在过量时会引起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例如,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时,心电图上可能出现QRS波群增宽,这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重要预测指标。尽管新型的抗抑郁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心血管毒性相对较低,但在过量情况下仍需警惕。药物过量导致的心血管毒性可能表现为心动过速、QT间期延长等,这些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心电监测和相应的治疗。2、神经系统毒性:精神类药物过量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问题。例如,抗抑郁药过量可能引发5-羟色胺综合征,表现为精神状态改变(如烦躁不安、谵妄)、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如心动过速、高血压、发热)以及神经肌肉异常(如震颤、肌阵挛、反射亢进、肌强直)。抗精神病药物过量则可能诱发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MS),其特征为精神状态改变(如激越谵妄)、发热、肌强直以及自主神经不稳定(如心动过速、血压波动)。这些综合征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3、药物不良反应加重:药物过量会使原本在治疗剂量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加严重。例如,一些药物在过量时会导致过度镇静,患者可能会出现嗜睡甚至昏迷。此外,药物过量还可能加重药物的其他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对身体的多个系统造成更广泛的伤害。建议患者及家属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用药频率。如果出现药物过量,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尽快就医。在就医过程中,需详细告知医生药物的种类、剂量以及过量的时间等信息,以便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精神障碍是不是精神病
精神障碍和精神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交叉。精神障碍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涵盖了多种影响精神功能的疾病或状态,包括情绪障碍、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病则通常指更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这些疾病往往伴随着显著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并非等同于精神病,但某些精神障碍可能表现出类似精神病的症状,或者在严重程度上接近精神病。例如,偏头痛患者中常见的焦虑、抑郁等精神共病,虽然属于精神障碍范畴,但其症状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此外,一些精神障碍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发展为更严重的精神疾病,如长期未治疗的抑郁症可能进一步加重,导致患者出现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在临床实践中,精神障碍和精神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对患者功能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生物学基础。例如,偏头痛患者中常见的精神共病,如焦虑和抑郁,可能通过共同的生物学机制,如神经递质失衡与偏头痛相互影响。对于这些患者,治疗不仅要关注偏头痛本身,还需同时管理共存的精神障碍。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对于存在精神共病的患者,如偏头痛合并焦虑或抑郁,应考虑联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同时,患者和家属应加强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及时识别和干预可能出现的精神症状,以避免病情恶化。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精神分裂中医能治吗
精神分裂症中医是可以治疗的。对于打算尝试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建议务必前往正规的中医院或综合医院中医科,找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诊治。首先,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讲究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以及脏腑功能的协调。精神分裂症在中医看来,常与七情内伤、痰迷心窍、气血瘀滞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长期的情志不舒,像过度愤怒、忧愁、惊恐等,可能会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进而影响到心、肝、脾等脏腑功能。心主神明,若心血不足或心窍被痰浊蒙蔽,神明失养,就容易出现精神异常。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疏肝理气、化痰开窍、活血化瘀、养心安神等治法,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从而改善精神症状。其次,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了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一方面,中药在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中药具有调节神经递质、改善大脑血液循环的功效。比如,石菖蒲能化湿开胃、豁痰开窍、醒神益智,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障碍和幻觉妄想等症状有一定帮助;远志可安神益智、祛痰消肿,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失眠、焦虑等表现。另一方面,中医的特色疗法如针灸也颇具成效。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百会、神庭、内关、神门等,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大脑神经功能,进而缓解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精神刺激,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这对病情的康复也极为重要。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