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2017年8月31日,陕西榆林一位待产妇疑因剧痛要求剖宫产被拒,从五楼坠亡。
生孩子究竟有多痛?像用美工刀切开中指,像手指被门夹,仅次于烧伤的疼痛……中国民间用20根肋骨同时折断的疼痛来形容生产痛。
医学上把人类能感受到的疼痛感分为12个级别,级别越高,感受到的疼痛感就越大。疼痛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它包括伤害,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
第1级:蚊子叮咬
第2级:打过麻药后动手术
第3级:情人间友好的打情骂俏
第4级:父母恨铁不成钢的打骂?
第5级:用巴掌抽打,留下红色掌印
第6级:不注意饮食引起的肠胃炎,肚子痛?
第7级:用棍棒打,留下黑紫色印记
第8级:各种方式引起的大面积流血性外伤?
第9级:皮肉之苦,老虎凳、扎竹签、红烙铁等满清十大酷刑?
第10级:造成肢体残疾,如打仗中受伤被炸掉手指?
第11级:内脏痛,据说苏联特工发明了一种逼供法,把毛巾拧成螺旋状,让人吞下去,毛巾到胃部与胃壁缴在一起?
第12级:母亲分娩时的感觉,有人说相当于男人蛋蛋碎掉的感觉!
总之,分娩痛不可忽视。
我国分娩镇痛的普及程度不高。专家介绍,在美国,无痛分娩实施的比例大概为85%,英国是98%,加拿大是86%,而我国实施无痛分娩的比例不超过10%。即使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北京、上海、广州,也并非所有的三甲医院都开展了分娩镇痛。中小城市,实施分娩镇痛者凤毛麟角。
辣么,分娩镇痛技术成熟、操作不难,但为何推广率不高?笔者带你深扒。
其一,老一辈的传统观念。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生孩子疼痛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产房内经常充斥着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和某些不和谐声:“忍忍吧,生孩子哪有不痛的,真是娇气”之类。产妇婆婆或妈妈的献身说法:不就是生个孩子嘛,打神马麻药,麻药可是对孩子有害的——我生了几个都不像你这样,忍忍吧……根本还是对产痛的漠视。
无论宫廷剧或现代剧在体现生孩子的镜头哪一个不是疼痛难忍痛不欲生,最后嘹亮的婴儿啼哭声似乎让这疼痛消弭至无,女子的卑贱在生产时可用张爱玲的一句话形容:她觉得自己很卑微,低到尘埃里去……社会学家李银河曾说过,“产妇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为产妇减轻痛苦,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反映了一种生育文明。”然鹅,千年的文明古国在分娩镇痛上远远落后于她眼中的蛮夷之地。
其二,麻醉医生严重缺乏。
2015年,中国共有麻醉医生75233人,每万人拥有麻醉医生0.5人,而欧美国家每万人至少有2.4个麻醉医生。
如果想要很好开展分娩镇痛,必须要有一两个麻醉医生24小时在产房,但很多医院连完成正常的麻醉任务都很困难,何况并不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无痛分娩?近年来屡见中青年麻醉医师猝死的报道见诸报端更是雪上加霜?
麻醉医生人员的不足,是造成无痛分娩普及率低的最直观原因。从临床数量看,麻醉科医生数量无法匹配需要做无痛分娩的产妇数量。在综合性医院,麻醉科医生主要配置给全院各科室的手术,不会专门配置给妇产科。
麻醉医生在全国缺口巨大。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副会长黄文起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即提及“目前全国有麻醉医生 8.5 万多名,缺口约有 30 万人。” 与此同时,全国麻醉专业招生人数还在减少,缺口巨大的麻醉科医生却在收缩入口,两者看似相悖却折射出国内麻醉科医生的尴尬。
因此,当产妇提出无痛分娩要求时,一般并不容易满足,理由往往是麻醉医生抽不开身或讲出种种副作用来劝说产妇放弃。这也是中国剖宫产率高的社会因素之一。
其三,经济原因。
缺乏相应的经济回报,也被认为是分娩镇痛未能普及的一个主要原因,分娩镇痛在国内并无统一收费标准,在综合性医院麻醉费用很便宜,通常在一两百元左右。与半个多小时即可结束的剖宫产相比,做分娩镇痛至少需要四五个小时,这对医生来讲是不合算的,谁愿意去做呢? 医保没有将无痛分娩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畴,也缺乏物价等实施细则,这导致许多医院不愿开设无痛分娩项目。
无痛分娩更像是一种奢侈品而非基本医疗需求。
除了公众存在认识盲区,医院也缺少相应的人力资源和动力,分配到这件“吃力不讨好”的服务上。分娩镇痛麻醉定价低,对医院是一台可开可不开的手术,实施起来还有许多困难,谁愿意去开展?提高麻醉医生待遇,改革定价机制,听起来很简单,但如果制度无法保证,喊口号是没有意义的,最关键的是,无痛分娩不普及只是医疗诸多问题的一个表现而已,很大程度上在于国家在用计划经济思维管理医疗,而非利用价格规律让医疗市场良性运行,因此,在私营医院,分娩镇痛普及率远远高于公立医院。
其四,分娩镇痛误区。
医学上一直在尝试通过物理或药物的方法为产妇减轻疼痛,比如水中分娩、导乐、针灸、按摩等,效果最好的还是药物方法,特别是椎管内阻滞镇痛,通过腰麻或硬膜外给药镇痛。这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普遍、安全性较高、镇痛效果最确切的无痛分娩方法。广大民众却对麻醉针有所顾虑,这也很正常,因为椎管内麻醉有禁忌症,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实施穿刺,另外局麻药过敏,局麻药毒性作用以及穿刺后腰痛及神经症状截瘫风险因素都阻碍了分娩镇痛的普及推广。
事实上,一些医务人员及家属对分娩镇痛也有误解,认为麻药对新生儿及哺乳带来弊端,尤其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让许多产妇望而止步。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小调查:我院女职工或男医务人员家属剖宫产后使用PCEA情况:外科系统及麻醉科女职工及家属使用率达98%,而儿科内科等非手术科室使用率仅43%,她们大多认为使用PCEA延迟伤口愈合,使用止痛栓剂副作用小于PCEA等……
因此,分娩镇痛在我国推广实施还需很长的路!鲁迅先生曾说过:地上原本没有路,只因为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
倘若有了分娩镇痛,陕西榆林待产妇毛某某就不会坠楼身亡,为了悲剧不再上演,我辈仍需努力!
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妇科
主任医师
上海天佑医院 妇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妇科微创中心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