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精准治疗使乳腺癌成为目前治愈率最高的肿瘤之一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递增,目前已成为中国女性第一大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27万女性新诊断为乳腺癌,7万死于乳腺癌,仅在广州每天就有5.6个户籍女性被确诊患癌。

001

  本文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主任刘强教授

  精准治疗使乳腺癌成为目前治愈率最高的肿瘤之一

  目前乳腺癌分为多种分子亚型,有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和三阴型的乳腺癌等,乳腺癌为什么要分子分型?刘强教授介绍说:“不同亚型乳腺癌的特点各不相同,发病人群不同,预后以及对治疗的反应都会不一样。”

  虽然乳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是死亡率还是受到了较好的控制。从2000年到2011年,中国乳腺癌每年发病率增长速度平均是3.9%,死亡率的年增长却只有1.1%,而美国的乳腺癌死亡率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达到高峰,至今已下降了30%。“有效的治疗方式降低了乳腺癌的死亡率,在规范治疗的前提下,目前大约三分之二的乳腺癌病人可以完全治愈,三分之一会出现复发转移。随着乳腺癌精准分型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推广和普及,目前乳腺癌治疗方式越来越趋向于精确化、个体化前提下的综合治疗,不同的病人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案。”刘强教授进一步指出,“对每一个乳腺癌病人进行‘量体裁衣’个体化精准治疗模式,希望在获得最大疗效的同时,最小化副作用,这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

  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精准医学指导下的乳腺癌治疗已成为大势所趋。个体化治疗使不同人群治疗日益精准。通过基因分子分型进行“分类而治”,有效改善了乳腺癌患者预后。15年前,乳腺癌就进入靶向治疗时代,这意味着针对乳腺癌的治疗变得更精准、更高效,乳腺癌患者可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即使是疾病进展速度更快、恶性程度更高、更易复发和转移的HER2阳性乳腺癌,在早期以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1年标准抗HER2辅助治疗明显提高早期患者治愈的机会,10年无病生存率达到近70%,10年总生存率高达近80%;而对于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也可使她们的生存期显著延长,如果是联用帕妥珠单抗的话,一半左右的患者生存期可以接近5年。

  但是,刘强教授也指出,受靶向治疗价格昂贵的影响,目前只有不到20%的确诊患者接受了抗HER2的治疗,这与西方国家90%的比例相差甚远。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各个省份将其纳入医保,将极大减轻患者的大部分经济负担,显著提高了靶向治疗药物的可及性。

  “新辅助治疗”可提前预估“耐药”

  乳腺癌治疗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耐药”,目前是否有方法提前筛选出耐药的病人?刘强教授介绍说:“手术前给病人做‘新辅助治疗’就可以筛选出病人是敏感还是耐药。即将以往病人手术后要做的化疗和靶向治疗放到手术前来做。因为这个时候病人是有明显可见的肿瘤,通过治疗可以监测出肿瘤大小的变化,也可以看到肿瘤缩小的速度和程度,从而判断病人对治疗是敏感还是耐药,对于耐药的病人就需要更换或者加入额外的治疗,降低复发的几率。如果是把化疗、靶向治疗放到手术后来做,患者临床上已经看不到肿瘤了,就无法评估肿瘤对后续治疗的反应。”他进一步指出:“有些分子类型对‘新辅助治疗’反应很好,比如HER2阳性或者三阴乳腺癌患者,有大概20-30%的可能可以获得病理完全缓解(手术标本再也找不到一个癌细胞),这种患者一般预后很好,而且保乳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了。

  “‘新辅助治疗’是目前乳腺癌早期治疗的趋势所在,医生不单能做手术,能拿掉肿瘤,还要能清楚的知道肿瘤的生物学信息,能准确评估出病人的预后。三阴和HER2阳性乳腺癌、有保乳指征的患者尤其推荐新辅助治疗。”他补充道。

  每年一次正规的乳腺体检非常重要

  乳腺癌的早期,常无特殊的自觉症状,多数为偶然发现乳房内有无痛性、单发的硬性小肿块,其表面不平、不易活动、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肿块渐渐增大,发展到后期与肿块相连的皮肤有凹陷,呈桔皮状。现代医学的发展,已有很多方法用于早期发现乳腺癌,如乳腺X线摄片和超声波检查。但是,最方便的方法,还是自我乳房检查,注意乳房的大小是否对称,是否有小结节,乳房的皮肤、乳房的位置有无变化,发现有可疑的变化时,应及时去医院专科检查。

  刘强教授提醒广大女性对于乳腺疾病不能走“两个极端”:第一、不要过度紧张、过度治疗。即使有良性结节,也不要过度担忧,普通的增生结节完全没有必要做手术切除;第二、不要“讳疾忌医”。乳腺癌早发现早治疗对患者的意义重大,中国女性的乳腺癌的发病年龄45-55岁之间,他建议女性朋友每年到正规医院做一次乳腺专项检查非常必要,35岁以上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乳腺B超,40岁以上每1-2年做一次钼靶检查,以便能够早期发现肿瘤,进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专家简介:

  刘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普外科主任、乳腺肿瘤中心主任,乳腺外科主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外科获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Dana Farber癌症中心及Brigham and Women医院讲师,2011年以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回国。擅长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乳腺癌的综合治疗。现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会员,并担任多个SCI杂志的审稿人,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的编委,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乳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目前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和化疗耐药的机制。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简介: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集乳腺肿瘤预防、诊断、治疗和研究于一体,是华南最大的乳腺肿瘤综合诊疗中心。乳腺肿瘤中心下设乳腺外科、乳腺内科、乳腺诊断科、乳腺整形外科、乳腺放疗科,以及树华乳腺癌研究中心等临床专科和研究机构。中心坚持为病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即把“一个屋檐下”松散的多学科会诊变成了单中心内紧密结合的多学科诊疗系统。该中心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体化”乳腺中心,在乳腺疾病规范化及个体化治疗方面国内领先,乳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90%以上,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率达57%,远超国内同行的保乳比率并达到欧美先进水平。

  相关阅读:

  《走进医学》刘强教授视频推荐:

  保乳有希望!乳腺癌不一定要切乳房

  http://cancer.39.net/a/160415/4823703.html

  乳腺癌讲究个体化治疗 如何搭配乳腺癌最佳治疗方案?

  http://cancer.39.net/a/160416/4823766.html


2017-04-20 00:12:07浏览5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流感疫苗几月份打最好
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种月份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到地理位置影响,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整体而言,在流感高发季的前1个月开始进行接种较好。在我国,由于南北气候条件不同,流感高发期存在明显区别。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且来得较早,流感高发季一般从10月开始。因为接种流感疫苗后,身体需要2-4周的时间来产生足够的抗体以达到有效的免疫保护水平,所以北方地区9-10月接种流感疫苗最佳。如此一来,当10月流感高发期来临,身体已经具备足够的免疫力来抵御流感病毒的侵袭。而南方地区气候相对温和,流感高发期相对较晚,多在11月或12月,因此10-11月接种较为合适,能确保在流感高发时段体内抗体处于有效防护状态。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及流感病毒的流行规律更是各不相同。在一些温带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且空气流通不畅,利于流感病毒传播,所以流感高发期通常在冬季,秋季接种疫苗是比较适宜的选择,可提前为身体建立免疫防线。而在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流感的流行时间可能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全年都有一定的发病风险。不过总体来说,在流感病例增多前的1-2个月接种,能使身体及时产生抗体,获得较好的防护效果。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人群,其免疫力相对较弱,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更应重视流感疫苗的接种时机。同时,在接种流感疫苗时,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接种的安全性。接种后,需注意观察自身身体状况,若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种疫苗的情况。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上半年打的流感疫苗下半年还要打吗
通常来说,上半年打的流感疫苗下半年一般还要打。因为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只能维持一年左右,所以需要每年重复接种。流感疫苗是指用来预防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所引起流感的疫苗,通常在接种疫苗后2-3周左右,机体就可产生足够的抗体,当接触到流感病毒时,就可启动保护性免疫反应,目前我国流感疫苗有3价疫苗和4价疫苗两种,这两种疫苗接种后分别可预防三种或四种流感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流感。流感疫苗是我国免疫计划外的二类疫苗,属于自费自愿接种。这种疫苗的最佳时机是在每年流感季节开始前,在我国冬季和春季是流感流行季节,因此9-10月份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期。对于老人、儿童、孕妇,某些慢性病患者以及涉及接诊流感患者的医务工作者,很有必要在每年入冬前接种流感疫苗。如果在上半年的流感疫苗中没有接种禁忌症,则建议在下半年的流感季节来临前再次接种流感疫苗。因为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导致人体对原有流感的免疫力消失或下降,所以每年都需要重新接种新的流感疫苗来保持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在平时患者可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例如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如果患者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流感疫苗多久能产生抗体
流感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的时间多在2-4周,但并非固定不变,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健康状况、年龄、疫苗类型等。从普遍情况而言,健康成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一般在2-4周内会产生抗体。疫苗进入人体后,首先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开始协同工作。在这个相对有序且复杂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各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需要一定时间,所以通常2-4周才能使体内抗体达到足以抵御流感病毒的有效水平。不同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的差异,产生抗体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对于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初次接种的儿童,产生抗体的时间可能会偏长一些,部分儿童可能需要3-4周甚至更久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这是因为其免疫系统需要更多时间来识别和适应外来的疫苗抗原,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应答机制。而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都有所下降。此类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后,抗体产生的速度往往较慢,产生足够抗体的时间可能延长至3-4周,且产生的抗体水平可能相对较低,维持有效抗体水平的时间也可能较短,这使得老年人在接种疫苗后,抵御流感病毒的能力相对较弱。此外,流感疫苗的类型也会对抗体产生时间产生影响。常见的灭活流感疫苗,由于其病毒是经过灭活处理的,不具备感染性,但保留了免疫原性,接种后免疫系统需要对其进行识别和处理,产生抗体的时间一般在2-4周。而减毒活疫苗,其病毒经过减毒处理,保留了一定的活性,能够在体内引起相对更接近自然感染的免疫反应,理论上可能使抗体产生的时间稍快一些,但整体仍处于2-4周的大致时间范围,只是在个体差异上,部分人群可能会稍早达到有效抗体水平。在接种流感疫苗后,应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观察是否有急性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接种后要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如果在接种后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一般属于疫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多在1-2天内自行缓解。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流感疫苗加强针间隔多久
流感疫苗加强针间隔时间大概一个月,而流感疫苗的目的、接种对象、注意事项等如下。 1、目的 流感疫苗接种,有助于减少接种疫苗者感染流感和感染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降低流感相关住院率、病死率。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手段。流感疫苗包括三价和四价两种类型,三价流感疫苗组分含有甲型H3N2亚型、甲型H1N1亚型和Z 型毒株的个系,四价流感疫苗组分含甲型H3N2亚型、甲型H1N1亚型和乙型Victoria系、 Yamagata系。 2、接种对象 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6至35个月的儿童、60岁及以上老人、长期患病和身体虚弱者。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以及服务业,尤其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共汽车司乘,商务和旅游业的从业者等均需要接种。 3、注意事项 接种流感疫苗后最常见的反应是接种部位疼痛,全身发热、乏力等症状较为少见。避免空腹接种,接种完毕需观察30分钟。疫苗或菌苗都不可能对人的机体产生百分之百的保护作用,应平时还是需要预防和采取保护措施。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或急性感染时,建议症状消退至少2周后接种疫苗。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有慢性疾病者、有癫痫史者、过敏体质者慎用本品。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