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乳头溢液需警惕 10%~15%可能是乳腺癌

  乳头溢液是乳房疾病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也可能是全身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产生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的,也有疾病性的,其中可能是乳腺癌的表现之一。因此,对于乳头溢液要警惕,不能等闲视之。应仔细观察溢液的性质和溢出时的状况。

  1.溢液是真性还是假性:真性溢液是指液体从乳腺导管内流出。假性溢液常见于乳头凹陷者,由于乳头表皮脱落细胞积存于凹陷处,引起少量形似液体豆渣样的渗出,时常有臭味,一旦拉出凹陷的乳头,保持局部清洁,溢液即会消失。

  2.溢液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双侧性溢液有可能是生理性的,如停止哺乳一年内,多数妇女仍会有少量乳汁分泌;妊娠中后期,一些孕妇的双乳可挤出少许清淡的初乳;少数妇女在强烈的性高潮后,由于乳房血管高度充血,乳房胀大,乳头勃起,也会出现短时间的泌乳;妇女进入更年期,内分泌紊乱会使部分妇女分泌少量乳汁,以上都属生理情况,不是病态。

  乳头溢液也可以是病理的,如一种叫闭经-溢乳综合征的病是由于垂体微腺瘤引起,除溢乳外还伴有闭经、头痛、视野变窄,血中催乳素升高等。脑部核磁检查可确诊。另一种双乳头溢液见于少许乳腺增生的患者。

  3.溢液是单孔还是多孔:乳头有15~20个乳管的开口。出现乳头溢液时要观察液体从哪一个或几个开口溢出。单孔溢液多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孔溢液可是生理性的、药物性的、全身良性疾病或乳腺增生病。

  4.溢液时自行外溢还是挤压后溢出:前者多为病理性的,乳腺癌病人约13%有自发性溢液史。良性或生理性溢液以挤压后溢液多见。

  总之,乳头溢液是乳房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其中10%~15%可能是乳腺癌。出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乳头溢液可发生在许多非哺乳期的妇女身上,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乳管内乳头状瘤,其次是乳房囊性病及乳腺导管扩张,约15%的病变为恶性病变,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乳头溢液均须手术治疗,关键在于了解乳头溢液的病因,警惕乳腺癌存在的可能。

  非哺乳期的妇女一旦出现乳头溢液,应注意对以下几点进行自我鉴别:

  1.溢液的性质:一般认为血性溢液约2/3有癌症的可能,浆液、乳汁样溢液一般良性的可能性较大。

  2.有无肿块:有分泌液而无肿块者常属良性,若伴有肿块应怀疑癌症。

  3.年龄:50岁以下应怀疑癌的可能性大,而良性病变则多发生于40岁以下。

  4.单侧或双侧乳头溢液:后者少见,一般为良性癌变。

  5.药物影响:是否正在服用雌激素、氯丙嗪及避孕药等,药源性乳头溢液多为双侧,呈清亮浆液或乳汁样分泌物,月经前期症状加剧,停药后可自愈。此外,绝经后妇女用雌激素治疗也可引起乳头溢液,须注意和乳腺癌鉴别。

  患者一旦出现乳头溢液不容易忽视,须到专科医院就诊,行乳腺导管内窥镜检查。

  (注:作者为北京中医医院乳腺科医师)

2015-10-08 16:57:58浏览6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黄晓东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右屁股坐骨神经痛怎么锻炼
右屁股坐骨神经痛可通过伸展运动、适度下蹲、高抬腿运动及瑜伽练习等进行缓解。右屁股坐骨神经痛,通常指的是由于坐骨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而引起的疼痛,这种疼痛常从臀部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部。坐骨神经痛可能由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多种原因引起。针对这一症状,合理的锻炼方式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康复。1、伸展运动:伸展运动对于缓解坐骨神经痛至关重要。患者可以尝试靠墙压腿等伸展动作,这些动作能够有效拉伸腰部、臀部、大腿和小腿肌肉,减轻神经压迫,从而缓解疼痛。进行伸展运动时,动作应缓慢、柔和,避免过度拉伸导致肌肉损伤。2、适度下蹲:适度下蹲可以锻炼大腿和臀部肌肉,增强肌肉力量,有助于减轻坐骨神经的负担。下蹲时,注意保持背部挺直,避免过深下蹲,以免加重神经压迫。同时,下蹲的速度和次数应根据个人情况逐渐增加,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疼痛加剧。3、高抬腿运动:高抬腿运动也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在仰卧位下,双腿伸直,缓慢向上抬腿,可以锻炼到腰背肌及腹肌,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物质的吸收,从而缓解疼痛。进行高抬腿运动时,动作不宜过快,抬腿的高度和次数应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肌肉拉伤。4、瑜伽练习:瑜伽中的某些体式,如下犬式、宽腿前屈、鸽子式等,能够改善颈部、背部、骨盆和臀部的柔韧性,有助于减少坐骨神经痛的发生几率。瑜伽练习注重呼吸与动作的协调,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疼痛。进行瑜伽练习时,应在专业瑜伽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动作正确、安全。在锻炼过程中,注意保持动作正确、适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疼痛加剧。同时,若疼痛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其他症状,如麻木、无力等,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减少坐骨神经的压迫和损伤。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