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乳房疼痛就是患了乳腺癌?专家说未必!

  乳房疼痛是大多数女性都曾有过的经历,据统计,女性中乳房疼痛者占了20-30%。在乳腺疾病发病危险不断上升的今天,很多有乳房疼痛的女性都会为一时找不到原因而苦恼害怕,总疑心是患了乳腺癌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科主任张永成教授指出,其实造成乳房疼痛的原因很多,未必就是癌,常见的诸如月经生理期、乳腺增生、性生活都可能是“元凶”之一。

IMG_1496

                张永成教授(左一)带领科室成员开展乳腺疾病义诊活动。通讯员供图

    专家简介:张永成,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

  出诊时间:每周三全天

  年轻女孩经前容易乳房胀痛

    专家:胸罩别太紧,给自己减压

  张永成主任表示,乳房疼痛是女性非常常见的症状,尤其是青春期女孩更多见,这个人群占了20-30%,原因最主要是内分泌调节能力尚未发育完善,同时年轻女孩在没有怀孕、生育哺乳的情况下,乳房疼痛也是很常见的。但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基本上都是月经前,有规律的胀痛,这种痛基本上都是能够忍受的。也就是说,不影响生活学习工作。

  “这种经前乳房胀痛,与雌激素周期的水平高低有关,月经前雌激素水平高,而乳腺是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高水平的雌激素会引起腺体细胞的增值,水肿,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乳房充血而疼痛。”因此,张永成主任认为,对于年轻女孩的有规律的乳房疼痛不主张做太多治疗,只要月经后能缓解一般问题不大。而且随着年龄增大,身体调节能力增强,尤其是怀孕生子经母乳喂养以后,乳房疼痛症状会有一定改善。有的患者甚至一生完小孩就不再有经前乳房疼痛。

  此外,他提醒年轻女孩们平时要注意做好乳房保健,不要穿太紧的胸罩,学会减压,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减少经前乳房痛的发生。

  乳房疼痛可能提示乳腺增生

    专家:需要治疗,不可能自行缓解

  另外一种情况,乳房疼痛跟月经无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乳腺增生的症状。乳腺增生患者来就诊最常见的症状是乳房疼痛和乳房包块,其中,疼痛症状比包块更多见。轻者痛起来犹如青春期乳房胀痛,但是除了疼痛以外,乳房检查有异常。比如:体格检查发现有包块,局部的腺体增厚,颗粒增粗,即小叶增生

  “一旦乳房疼痛与月经周期关系不大的时候,往往提示乳腺疾病来了。”张永成主任说,这类乳房疼痛需要治疗,无法通过月经周期缓解。

  性生活也可以引起乳房疼痛

    专家:随激素水平回落可自愈

  有没有一些患者反映性生活后出现乳房疼痛的?对此,张永成主任点头肯定说,“有!但少见,由于这个问题比较敏感,患者一般不会提及性生活,只是说乳房疼痛,我认为实际应该更多。”很多女性不知道,乳房疼痛跟体内激素水平改变有关系。在性生活后,乳房胀痛或局部的乳头发痒,其实都与性生活刺激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

  雌激素又叫美容激素,受到爱情滋润的女性显得特别漂亮。人的精神活动反过来作用于生理,当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精神活动,同样也会促进体内激素提高。雌激素一提高,而作用的靶器官就是乳房。况且,在性生活中,乳房就是处于充血状态。所以,性生活后第二天,乳头痒、疼痛并不奇怪。当然,这种情况无需进行治疗,一旦它的激素水平回归正常,就没事了。(通讯员:潘英媛)

2014-09-23 03:02:36浏览5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痣癌变前期有什么症状,应该看哪个科
痣癌变前期有形态改变、颜色变化、大小变化、感觉异常等症状;此类患者应该到皮肤科或肿瘤科就诊。痣是皮肤上的一种局限性皮损,有隆起性和非隆起性两种,若存在疑似癌前变化应积极就医。一、痣癌变前期症状:形态改变:正常的痣通常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一旦痣癌变前期,其形状可能变得不规则,边缘参差不齐,像是被虫子啃咬过,甚至出现锯齿状。这是因为癌细胞的生长不受控制,向周围组织浸润,破坏了原本整齐的边界结构。颜色变化:健康痣的颜色均匀统一,多为黑色、棕色或褐色。但癌变前期,痣的颜色可能会变深、变浅或变得斑驳不均,出现多种颜色混杂,如黑色中夹杂着红色、白色等。这是由于癌细胞影响色素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色素分泌紊乱。大小变化:一般的痣大小相对稳定,而癌变前期的痣会逐渐增大,直径可能超过6毫米。这是癌细胞不断增殖、堆积的结果,使得痣的体积慢慢膨胀。感觉异常:原本无症状的痣,在癌变前期可能会出现瘙痒、刺痛、灼热感,甚至破溃、出血、结痂后长时间不愈合。这是因为癌组织刺激周围神经末梢,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引发这些不适症状。二、应该就诊的科室:皮肤科:皮肤科医生专注于皮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于痣的良恶性判断有着丰富的经验。其通过肉眼观察、皮肤镜检查等专业手段,能够初步评估痣的情况,判断是否有癌变倾向。如果痣的外观表现出上述可疑变化,首先应前往皮肤科就诊。肿瘤科:当皮肤科医生高度怀疑痣已经癌变,或经病理活检确诊为黑色素瘤等皮肤癌后,就需要转诊至肿瘤科。肿瘤科医生会根据癌变的具体类型、分期,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利用专业知识对抗癌症,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身上的痣,建议定期进行自我观察,可拍照记录痣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以便对比发现细微变化。尽量避免对痣的刺激,如反复搔抓、摩擦、暴晒等,减少癌变风险。若发现痣出现上述异常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不要自行用药或轻信偏方,以免延误病情。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妇科炎症每个月都复发会癌变吗
妇科炎症每个月都复发,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癌变。这一结论基于妇科炎症与癌症发生机制的显著差异。妇科炎症,泛指女性生殖器炎症,包括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子宫颈管黏膜炎症、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等多种类型。这些炎症主要由细菌、真菌或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瘙痒、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而癌症的发生则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演变过程,涉及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虽然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增加细胞变异的风险,但其通常不会直接引起癌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妇科炎症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输卵管粘连堵塞导致不孕、异位妊娠,以及慢性盆腔痛等。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生殖健康造成长期损害。此外,妇科炎症的反复发作还可能导致阴道内菌群失调,使得阴道pH值升高,阴道自净作用减弱,从而增加感染其他病原体的风险。若妇科炎症反复发作,建议女性患者及时就医,通过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栓、替硝唑栓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或遵医嘱通过激光治疗、液氮冷冻治疗等方式进行物理治疗。同时,患者还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避免病情反复发作。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痣癌变前期有什么症状
痣癌变前期通常会有一些较为明显的症状变化,包括大小变化、形状改变、颜色变化、表面变化、感觉异常等。如果发现身上的痣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如皮肤镜检查、病理活检等,以明确痣的性质。1、大小变化:痣在短时间内,如几个月到一年内明显增大,体积变大或面积扩张,这可能是癌变的一个信号。2、形状改变:原本规则的痣变得形状不规则,边缘不再整齐,出现锯齿状、毛刺状或模糊不清的边界。3、颜色变化:痣的颜色变得不均匀,可能出现多种颜色混合,如棕色、黑色、红色、白色或蓝色等,或者颜色明显加深或变浅。4、表面变化:痣的表面变得不光滑,出现粗糙、脱屑、结痂的现象,甚至有渗液、出血等情况。5、感觉异常:痣周围的皮肤可能出现瘙痒、疼痛、烧灼感等不适,或者痣本身有压痛感。周围皮肤改变:痣周围的皮肤可能出现新的小痣,形成卫星灶,或者出现炎症反应,如红肿等。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日要注意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色素痣部位的摩擦,尤其是领口、袖口等容易与皮肤产生摩擦的部位。避免搔抓、抠挖色素痣,防止因外力刺激导致痣细胞异常增生,增加恶变几率。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色素痣及其周围皮肤的清洁,用温和的清洁产品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清洗后要及时擦干,防止水分残留滋生细菌,引发感染。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痣癌变前期有什么症状会痛吗
痣癌变前期会出现痣体形状不对称、边界不规则、颜色改变等症状,一般不会引起疼痛,建议患者留意痣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前往医院皮肤科检查。一、症状:1、痣体形状不对称:正常的痣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对称性良好。而在癌变前期,痣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失去规律,可能导致痣的形态变得不对称,这是判断痣是否发生癌变的重要形态学特征之一。2、边界不规则:在癌变前期,痣细胞的异常活跃可能使得其突破原有的边界,向周围正常组织侵袭,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过渡不明显,难以明确区分,出现锯齿状、星芒状等不规则形态。3、颜色改变:癌变前期,由于痣细胞内色素合成和分布发生改变,一些异常的痣细胞可能分泌更多或更少的色素,导致痣的颜色出现斑驳不均的现象,例如黑色中夹杂红色、白色或蓝色等。二、是否引起疼痛:痣在癌变前期一般不会产生疼痛。因为早期癌变主要是痣细胞的异常增殖,尚未侵犯到痛觉神经纤维。当病变进一步发展,侵犯到周围神经或引发炎症反应时,才可能出现疼痛症状。日常生活中,建议尽量避免痣受到反复摩擦、挤压,长期穿着紧身衣物或佩戴首饰可能摩擦到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另外,不要随意用手搔抓痣,以免损伤痣体,诱发癌变。同时,避免过度使用激光、冷冻等方法去除痣,因为不当操作可能刺激痣细胞,增加癌变风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