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警惕伤害卵巢的N种生活方式

  卵巢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对女人格外重要。一旦卵巢衰老、早衰,女人这朵花就算蔫了,不仅没有卵子,不能生孩子了,而且皮肤暗沉、满脸皱纹、潮热胸闷、失眠烦躁、阴道发干等毛病都会来。总之,卵巢“下岗”预示女人的衰老来临。妇产科专家称,与人体的其他器官不同,卵巢的生命极其有限,因而女性在青春期到49岁左右,这段30多年的时间里,一定要避免各种损伤卵巢的行为,以防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表现:

  40岁之前绝经,激素水平下降

  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李小姐,今年才35岁,最近3个月来,她感觉自己的月经量明显减少了,每次连一包卫生巾都用不完。她暗暗担心自己会闭经,更加怀疑是不是卵巢早衰了。因为她12岁来月经,以前月经每次都28天来一次,每次经期差不多要5天才干净,中等量。近3个月她觉得月经量明显减少,3天就干净了,经期第二天多一点,第三天基本上就是暗黑色,只需要用卫生护垫就行了。这种状况让李小姐她非常担心,这样下去是不是要闭经了,这与传说中的卵巢早衰是不是很有关系?

  在妇产科门诊,经常会遇到很多这样疑问的女性患者。广州市第一人民妇产科主任康佳丽说,每个人的月经量大约在20-60ml,月经量的多少和体内性激素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也和子宫内膜局部的环境有关,如果李小姐没有雌激素缺乏的表现和症状,那么就不能说是卵巢早衰。

  在医学上认为,40岁之前绝经,血中促卵泡生成素FSH>40IU/L及雌二醇E2。

  预示卵巢功能下降:

  连续2个月“大姨妈”周期改变超7天

  “与身体的其他器官不同,卵巢的寿命较短。”康佳丽说,“从女孩子青春期(一般是10-12岁开始)卵巢开始工作,直到49岁左右绝经(据调查,广州地区女性平均绝经年龄为49岁)卵巢功能就衰竭了。算起来,卵巢真正发挥作用的时间也就37-39年。”

  一般来说,女人从35岁开始,卵巢储备能力明显下降。康佳丽说,平时女人自己多留意观察,是可以提早发现自己的卵巢功能状况的,比如连续2个月的月经周期超过7天。比如7月份17号来月经,8月份10号就来了月经,9月份又提前到2号。即连续两个月月经周期都提前了7天以上。康佳丽说,月经周期提前或推迟7天,这是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典型表现。

  另外,做B超发现卵巢体积<3毫升(正常的卵巢体积为6毫升),窦状卵泡数<10个,抽血查促卵泡生成素>10IU/L,这些都提示着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康佳丽说,如果女性发现自己的月经、卵巢发生了以上这些变化,就应该提高警惕,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找一找诱因,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自己的卵巢功能发生了明显改变,否则接下来很有可能就是卵巢早衰缠上身了。

  伤害卵巢的生活方式:

  精神压力大、长期熬夜要注意

  卵巢的寿命短,而且很脆弱,但是在有限的生命力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康佳丽说,它有两大功能:一是生殖功能,定期产生卵子。二是产生雌激素、孕激素等。有了这些激素,女人才像一朵花一样美,乳房丰满、皮肤细嫩圆润等。

  缺乏这些激素时,女人就提前进入了更年期,即步入衰老的阶段,出现潮热出汗、睡眠障碍、情绪低落、性生活困难、性交痛、性欲低下、反复泌尿系统感染等,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然而,很多女性并不了解卵巢对自己有多重要,常常会因为个人生活习惯与环境饮食会伤害到卵巢,导致卵巢早衰,有以下情况必须引起重视:

  (1)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影响人体内分泌调节,可对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轴产生影响抑制排卵,长久导致卵巢功能过早衰退。

  (2)长期熬夜。女性长期熬夜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发生卵巢功能不足的情形。而良好的睡眠是延缓卵巢衰老的方法之一。研究发现,许多卵巢早衰者长期睡眠不足,因加班、聚会、泡吧、上网通宵达旦或昼夜颠倒,不知不觉中透支了自己的健康。

  (3)过度的减肥。快速不当的减重会导致体内脂肪急剧降低,当脂肪比率过低时就会导致雌激素成不足,雌激素减少又会引起月经紊乱、闭经,接着会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容易造成卵巢功能早衰。

  (4)频繁做人流手术。一些女性错误地认为,“人流”是小事情。实际上,肉体的创伤很快能修复,但人体的内分泌变化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恢复的。如果反复多次人流,经常扰乱内分泌,会造成体内看不见的损伤,渐渐使卵巢失去功能。

  (5)放疗和化疗。近年来肿瘤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为了治病,许多患者需要接受化疗或放疗,当她们的头发开始一根接一根地脱落,她们卵巢里的卵泡也在大批地凋亡和闭锁,卵巢也会逐渐萎缩。

  (6)不恰当的X线照射。放射性照射、化疗药物、辐射线等也会影响卵巢功能,导致女士卵巢早衰,所以在妇科检查时,尽量选择B超、MR等无辐射的检查项目。

  (7)化工原料。有不少首饰厂车间、家具厂、装修工地、化工厂等单位都习惯使用大量含有甲醛等VOC的化工原料,在此工作的女性如果没有实施很好的防护,必然会使自己的卵巢受损。

  特别提醒

  卵巢保养,不靠谱!

  从科学的角度讲,卵巢保养之说值得怀疑。如果卵巢保养真的有效,真的能让卵巢寿命延长至60岁或者70岁,这就意味着女性七老八十仍有月经,过多的雌性激素会对女性身体产生副作用,还可能诱发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人为的刺激卵巢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对乳腺和子宫等器官都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康佳丽认为,即便卵巢保养真有效果,让你的月经变得鲜红,月经量增加,你也不要冒险去做,因为这种做法不可控制,无法预知自己的激素水平升高了多少,这样“盲目做法”风险很高,很容易诱发激素相关性肿瘤的发生。

2014-09-15 01:45:30浏览2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过敏性紫癜吃什么食物最好
一般没有过敏性紫癜吃什么食物最好的说法,患者可以适当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低脂肪的食物、低糖的食物。1、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通常与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胀等症状。建议患者适当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苹果、猕猴桃、西红柿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有利于病情的恢复。2、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患者也可以适当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瘦肉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有利于身体健康。3、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具有促进胃肠道蠕动的作用,还可以辅助预防便秘。因此,建议患者适量食用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燕麦、荞麦等。4、低脂肪的食物低脂肪的食物包括鱼肉、青瓜等,此类食物的脂肪含量比较低,一般不会加重病情。同时,患者还可以适当进食该类食物,有助于增强饱腹感,从而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量。5、低糖的食物低糖的食物包括草莓、蓝莓等,上述食物含糖量较低,一般不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此外,患者还可以适量食用该类食物,有助于控制总热量摄入。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可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于不适症状的缓解也有积极意义。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应前往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吴剑波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三甲
过敏性紫癜能活动吗
过敏性紫癜患者能否活动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来判断,若患者的病情较轻,一般可以适量活动。但是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此时则建议适当卧床休息。在过敏性紫癜病情较轻,如仅有皮肤紫癜表现,无明显腹痛、关节疼痛及肾脏受累等症状时,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活动。适当活动的好处在于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但活动强度要适中,避免剧烈运动。例如,可以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以不感到疲劳为宜。适度的活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情,缓解因患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当过敏性紫癜患者病情较重,出现严重的腹痛、关节疼痛,特别是有肾脏受累,如蛋白尿、血尿等情况时,应尽量减少活动,甚至需要卧床休息。如果在病情严重时活动,可能会加重病情。比如,在腹痛严重时活动可能会加剧胃肠道的痉挛和疼痛,甚至可能导致胃肠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关节疼痛时活动会加重关节的损伤和疼痛程度。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治疗,当病情稳定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增加活动量。可以从短时间的散步开始,逐渐增加活动的时间和强度。此外,患者在恢复活动的过程中,要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肾脏损害等问题。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儿童过敏性紫癜怎么确诊
儿童过敏性紫癜可以通过症状、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方式进行确诊。1、症状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可能与感染、遗传、免疫紊乱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则可以初步考虑是过敏性紫癜。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主要是观察皮肤紫癜的形态、分布、大小、数量等,是否存在关节肿痛、肿胀等情况,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则可以初步考虑是过敏性紫癜。3、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主要是检查血小板、白细胞等,如果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高的情况,则可以初步考虑是过敏性紫癜。4、尿常规检查过敏性紫癜的患者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可能会出现血尿、蛋白尿等情况,如果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则可以初步考虑是过敏性紫癜。5、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主要是检查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时间等,如果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则可以初步考虑是过敏性紫癜。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与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