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熬夜正透支着女性卵巢的生命

  年轻人白天精力旺盛,晚上空虚落寞;白天繁忙工作,晚上恶战加班;白天烦劳无度,晚上过分放纵,新的一天往往不是从七八点开始,而是从两三点开始。对女性朋友而言,短期的熬夜并不会出现什么异常,大多数女性仅仅感觉有些许疲劳,但长期熬夜则会出现皮肤暗黄、痤疮等现象,还可能诱发月经不调。但女性不知道的是这些表面症状的显现,实际上是内部分泌系统失调引发的,而卵巢是女性重要的内分泌腺体之一。医生表示,女性熬夜透支生命时,也在透支着卵巢的生命,可能诱发卵巢早衰

  长期熬夜为何会诱发卵巢早衰?

  首先,熬夜是对身体的损耗性非常大,有人认为,晚上熬夜可以通过白天睡觉恶补回来,这也是很多上班族周末常见习惯之一。但研究显示,虽然正常睡眠需要满足八个小时,但白天补睡八个小时以上也难以修复身体损伤。熬夜导致性腺轴功能紊乱,出现失眠、易醒、烦躁多汗等早衰症状。短期熬夜,女性荷尔蒙分泌紊乱,会造成月经不调、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妇科炎症。

熬夜正透支着女性卵巢的生命

  其次,卵巢衰退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卵巢功能衰退到闭经大约需要经历一到五年的时间。也就是说短期熬夜造成的卵巢功能衰退并非不可逆。月经明显减少或月经紊乱是卵巢早衰的主要症状之一,还可能会出现潮热、出汗、心烦、健忘等类似更年期表现。  因此对于女性而言,熬夜就等于在扼杀卵巢生命,使其提早衰老,对女性的外貌健康以孕育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可能产生不孕。因而,女性应改变熬夜习惯,否则长期熬夜可能会导致不可逆性卵巢早衰,为治疗带来困难。

  哪些原因还可导致卵巢早衰?

  除了熬夜,生活中很多不良习惯或者因素都可能导致卵巢早衰,39健康网的编辑为您盘点一下可导致卵巢早衰的原因有哪些。

  长期不恰当减肥。节食减肥是“肥胖者”们最常见的减肥方式,长期节食,可诱发营养不良及蛋白质缺乏,引起卵巢早衰。

  大量喝酒、吸烟等行为习惯。女性吸烟的人数相对男性比较少,但生活中不乏烟瘾酒瘾比较大的女性,或者处于工作需求长期饮酒、吸烟的女性。这类女性很有可能出现月经不调的症状。专家表示,香烟中的尼古丁和酒精,可扰乱到正常的月经功能,导致卵巢早衰。

  月经初潮因素.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初潮年龄比较小的女性,临床显示,初潮越早,则绝经便越早,而绝经时间与卵泡初始数目和卵泡衰竭率相关。因此,也可导致女性的卵巢越早萎缩,从而直接造成卵巢早衰的出现。

  家族遗传史。研究显示,卵巢早衰有很强的家族遗传性,这主要是基于染色体异常而诱发的家族性表现。往往母亲或姐妹40岁前有绝经现象的女性,其卵巢早衰几率比较大。

  盆腔手术史。由于炎症等诱发的妇科疾病,如盆腔炎等手术后,可能会对卵巢造成一定的伤害,引发卵巢早衰。

  免疫性疾病因素。女性因患有免疫性疾病,就可引发风湿性关节炎、体内的免疫系统失衡等疾病的出现,从而导致患者自身的卵巢组织内,生殖细胞因被当成外来的异物而遭到杀伤和破坏,致使其卵巢功能萎缩,直接造成卵巢早衰的发生。

  精神压力异常。女性内分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极易受到外力的改变。长期的精神紧张或者心理压力可导致体内的内分泌系统失调,致使卵巢功能衰退、萎缩,从而引发出雌激素分泌减少的发生,这也是导致卵巢早衰的因素之一。此外,强烈的情绪波动或突然巨大的精神刺激可使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导致月经失调,引起卵巢早衰。

  使用促排卵药物。促排卵药物是用来治疗难以正常排卵怀孕的妇女,药物打破了卵巢月产一卵子的规律,提前透支卵子,也加剧了卵巢的衰退,导致卵巢早衰。

  39健康网推荐阅读:

  吃“多子丸”小心卵巢早衰 

  导致少女卵巢早衰的原因有哪些?

2014-09-11 04:40:19浏览6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凯群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女性骨质疏松怎么调理
女性骨质疏松可从饮食调理、运动锻炼、药物辅助等来调理。骨质疏松是一种女性在绝经后等特定阶段较易高发的病症,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损坏为特征,致使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应积极干预以控制疾病症状。1、饮食调理:女性骨质疏松与钙质流失密切相关,饮食调理尤为关键。应确保充足的钙摄入,牛奶、豆制品是优质钙源,如每天饮用300-500毫升牛奶,食用适量豆腐。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像深海鱼、蛋黄等,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协同维持骨骼强度,还可适当摄入坚果、绿叶蔬菜,补充镁、钾等微量元素,全方位助力骨骼健康。2、运动锻炼:适度运动对女性骨质疏松有辅助改善作用。像散步、慢跑这类有氧运动,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60分钟,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利于骨骼获取营养。还有力量训练,如简单的深蹲,双脚与肩同宽缓慢下蹲再起身,锻炼下肢与骨盆肌肉,增强骨骼支撑力;另外瑜伽通过伸展、扭转动作,提升身体柔韧性与平衡感,减少跌倒风险,保护骨骼。3、药物辅助:必要时需遵医嘱用药,如碳酸钙D3片,补充钙质。对于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加速骨质流失,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盐酸雷洛昔芬。此药能模拟雌激素作用于骨骼,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骨密度等指标,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女性若确诊骨质疏松,需定期到医院复查骨密度等指标,了解病情变化。日常要做好保暖,寒冷天气注意关节部位防护,避免受寒引发骨骼疼痛。保持心情舒畅,情绪波动过大会间接影响内分泌,不利于骨骼健康,以全方位调理应对骨质疏松问题。
黄阳亮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年轻人骨质疏松可怕吗
年轻人骨质疏松有一定可怕之处,会使骨折风险大增,影响生活甚至导致残疾,还可能预示潜在复杂疾病,加速骨骼老化;但并非不可控,随着医疗进步,有效治疗方法增多。年轻人可调整生活方式改善骨健康,治疗潜在疾病阻止病情发展。老年人通常被视为骨质疏松的频发群体,但在年轻人中发生,则意味着骨骼的过早老化和脆弱。这可能导致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在进行日常活动或轻微外伤时。骨折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长期残疾。此外,年轻人骨质疏松还可能预示着存在某些潜在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不良或遗传性疾病等,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往往更为复杂和困难。更重要的是,骨质疏松在年轻时的出现,可能会加速骨骼的老化过程,对未来的健康状况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然而,年轻人骨质疏松并非不可逆转或无法管理的状况。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对骨质疏松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有效治疗方法被开发出来。对于年轻人而言,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可以显著改善骨骼健康状况。此外,针对潜在疾病的治疗和干预,也可以有效阻止骨质疏松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年轻人而言,要注意提高健康意识,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骨质疏松问题。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以期达到较佳的康复效果。
黄阳亮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骨质疏松症痛怎么办
骨质疏松症疼痛的缓解办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调整以及康复锻炼等。该疾病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疼痛常是患者的突出困扰。1、药物治疗:药物是缓解疼痛的重要手段之一。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用药,钙剂如碳酸钙D3片,能补充钙质,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协同作用以维持骨骼健康。对于疼痛明显者,降钙素类药物效果显著,如鲑降钙素注射液,其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迅速缓解骨痛,还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减轻疼痛感受,一般皮下或肌肉注射给药。注意上述提及药物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2、物理治疗:多种物理方法有助于减轻疼痛,常见如热敷,其是简便易行的方式。用温热毛巾或热敷袋敷于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通过热传递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带走致痛物质,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此外,红外线照射利用红外线的穿透性,深入骨骼周围组织,改善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加速组织修复,每次照射20-30分钟,每周3-4次。3、生活调整:日常应注意保证充足睡眠至关重要,每晚尽量睡足7-8小时,睡眠期间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利于骨骼和肌肉恢复。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时变换姿势,减少骨骼承重,防止疼痛加剧。在日常活动中,动作要轻柔缓慢,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用力,降低骨折风险。4、康复锻炼:适度的康复锻炼能增强骨骼强度,减轻疼痛。如散步,这是一种低强度有氧运动,每日坚持30-60分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刺激骨骼生长,增强下肢力量。太极拳也是不错的选择,其动作舒缓,可锻炼全身肌肉骨骼协调性,增强身体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45分钟。若患有骨质疏松并伴有疼痛症状,建议积极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定期复查骨密度等指标,监测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全方位维护骨骼健康。
郑帅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骨质疏松症怎么治疗效果最好
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较好的方式通常涵盖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抗骨质疏松药物分多种。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能特异性结合到骨表面,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从而增加骨量,降低骨折风险。降钙素类如鲑降钙素,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减少骨质破坏,同时还能缓解骨痛症状。2、康复治疗:运动疗法很重要,适当的运动能对骨骼产生机械应力刺激,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量。如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可提高骨密度,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平衡能力,降低骨折风险。物理因子治疗如体外冲击波,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改善骨骼的微结构,增强骨骼强度。3、生活方式调整:患者还需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影响骨代谢,导致骨量丢失。另外,还要增加日照时间,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化为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每天15-30分钟的日照为宜。此外,避免高盐、高咖啡因饮食,高盐会增加钙的排出,咖啡因会影响钙的吸收,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需注意的是,服用药物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康复治疗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运动损伤。另外,生活方式调整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有耐心。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