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女性健康的“沉默杀手”

方小玲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黄山市徽州区妇幼保健院

  旧观念认为,妇科癌与性生活、年龄有关,有性生活,已育或者上了年纪的妇女才会得癌症。然而,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这妇科三大癌的发病率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且与是否结婚生子无必然联系。

  据统计,在罹患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中,有21%是未孕年轻女性。以往好发于50岁左右的宫颈癌,正悄悄逼近30~40岁的女性,比以往发病年龄提早了近10年,最年轻的患者仅有16岁。子宫内膜癌也盯上很多年轻的女精英。环境污染,生活习惯不良,不生育,压力增大等可能是妇科肿瘤年轻化的原因。

  预防妇科三大癌,每年定期妇检应该被列入健康计划,同时远离致病的高危因素。

女性健康的“沉默杀手”

  宫颈癌

  任何保持有性生活的妇女都应该做宫颈癌筛查,每年均应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3次正常者可减少检查次数。

  高危人群:年龄>40岁;初次性生活年龄<18岁;宫颈中度、重度糜烂;本人或配偶性行为混乱、性卫生不良;男性伴有其他患宫颈癌的性伴侣;HPV、DNA检测持续阳性;尖锐湿疣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者。

  可疑症状:宫颈癌早期癌可无症状,一般表现阴道出血及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出血可表现为接触性出血、绝经后出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

  子宫内膜癌

  建议每年行妇科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必要时行宫腔镜检查及内膜活检。

  高危因素:肥胖、不育、未产、延迟绝经(52岁以后绝经);与垂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与雌激素增高有关的妇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瘤、子宫内膜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史及子宫肌瘤有不规则出血者;有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史者;有癌家族史、多发癌及重复癌倾向者如乳腺癌、卵巢癌等。

  可疑以症状:阴道出血、阴道不正常排液、下腹疼痛及其他症状等。应注意全面检查,注意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卵巢癌

  妇科检查、经阴彩超和血清CA125检测,是目前诊断卵巢癌常用的方法,也是国际上通行的高危人群筛查手段。

  高危因素:卵巢癌和其他癌症一样,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发病可能与年龄、生育、精神因素及环境等共同因素作用的结果。在流行病学上,还发现,吸烟、体重指数、节食、不健康饮食(少纤维素饮食)等与卵巢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可疑症状:卵巢癌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早期表现为盆腔肿块,但不引起任何不适,常在妇科检查时被发现。卵巢癌早期发现的比例并不高,大多数发现时即为晚期,常表现为腹胀、腹痛,向上压迫胸腔引起呼吸困难、憋气,压迫下肢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可引起腿肿,也有的表现为绝经后出血。

  提醒:

  肿瘤的发生与年龄、生育、性卫生、内分泌、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女性一定要注意方法,若有阴道出血,尤其是绝经后出血,接触性出血等一定要留心。同时观察白带,若有脓性白带、血性白带、米泔样白带、水样白带等也是不正常的。此外,还要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在清晨,空腹排解完大小便,平卧于床,略弯双膝,放松腹部,自己用双手在下腹部按触,由轻浅到重深,查探是否发现肿物。若有疼痛感,也应及时做检查。

2014-07-04 01:34:58浏览13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心源性心脏病是什么意思
心源性心脏病是指心脏本身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心脏疾病,病因多样,涵盖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变、心脏瓣膜疾病等。临床表现各异,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及乏力,严重时可能进展为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乃至猝死。冠状动脉疾病作为心源性心脏病的主要类型,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或梗死。心绞痛是其典型表现,心肌梗死则是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导致的部分心肌细胞坏死,属危急重症。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均为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心肌病变包括扩张型、肥厚型和限制型心肌病,各自特征鲜明。扩张型心肌病以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减退为主,易致心力衰竭;肥厚型心肌病以心室壁肥厚为特征,可能引发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限制型心肌病则因心肌纤维化或浸润性病变导致心室舒张功能受限。这些病变可能由遗传、感染或毒素暴露等因素引起。心脏瓣膜疾病,如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瓣相关病变,常由先天性畸形、风湿热或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所致,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进而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等,由心脏电活动异常引发,严重时威胁生命。预防和管理心源性心脏病需采取综合措施,首先,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降低风险;其次,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异常;此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及适量运动,有益心脏健康。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胎心率170-180次/分有危险吗
胎心率170-180次/分属于胎心过速,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评估。正常胎心率范围为110-160次/分,胎心率持续高于160次/分可能提示胎儿宫内窘迫、母体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胎心率170-180次/分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首先,母体因素如发热、感染、贫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导致胎心率增快。其次,胎儿因素如宫内窘迫、缺氧或心律失常也可能引起胎心过速。此外,药物影响(如使用β受体激动剂)或母体情绪紧张也可能导致胎心率暂时升高。因此,胎心率170-180次/分需结合母体症状、胎儿情况及病史进行综合评估。胎心率170-180次/分的临床意义在于其可能提示胎儿宫内窘迫或其他异常情况。胎儿宫内窘迫可能由胎盘功能不全、脐带绕颈或羊水过少等原因引起,需及时干预以避免胎儿缺氧或不良结局。此外,胎心过速也可能是胎儿感染或心律失常的表现,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因此,胎心率170-180次/分需引起重视,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若胎心率持续在170-180次/分,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应立即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包括胎心监护、超声检查及母体血液检查,以明确胎心过速的原因。其次,若胎心过速由母体因素引起,如发热或感染,需及时治疗母体疾病以改善胎儿状况。若胎心过速由胎儿因素引起,如宫内窘迫,可能需进行吸氧、改变体位等干预措施。需要注意的是,胎心率170-180次/分并不一定意味着胎儿存在严重问题,但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若胎心率异常伴随其他症状,如胎动减少、羊水异常等,应立即就医进行详细检查。通过合理监测胎心率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能够更全面地评估胎儿状况,确保母婴安全。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怀孕的女性需要保持好心态吗
怀孕的女性需要保持好心态,良好的心态对孕妇自身及胎儿的健康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大幅波动,若心态不佳,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会进一步干扰内分泌系统。而内分泌紊乱又可能引发一系列身体不适,如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睡眠不足会使孕妇身体疲劳感加剧,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食欲不佳则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孕妇自身的身体状态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相反,积极乐观的心态能促使身体分泌有益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如内啡肽等,有助于缓解孕期的不适症状,增强身体的抗压能力,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孕妇的情绪变化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传递给胎儿。当孕妇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时,体内会分泌一些有益物质,如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改善胎盘的血液灌注,为胎儿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反之,若孕妇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体内产生的不良激素,如皮质醇等,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若想保持良好心态,怀孕女性首先要了解孕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明白出现情绪波动是正常现象,但要积极应对。另外,日常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进行孕期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释放压力,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改善心情。当孕妇感觉情绪难以自我调节时,不要忽视,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胎儿的健康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清火栀麦片和牛黄清胃丸哪个治胃热口臭好
清火栀麦片和牛黄清胃丸对于治疗胃热口臭都有较好的效果,其均为清热泻火的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胃热所致的口臭等症状,但是药物的选择应该遵医嘱。清火栀麦片主要由穿心莲、栀子、麦冬组成。其中,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栀子能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麦冬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其对于胃热引起的口臭,可通过清除胃热、缓解胃热上炎导致的口腔异味来发挥疗效。同时,其还能改善因胃热引发的咽喉肿痛等症状,因为胃热常常也会循经上扰,导致咽喉不适。牛黄清胃丸的成分包括人工牛黄、大黄、菊花、麦冬、薄荷、石膏、栀子、玄参等。人工牛黄清热解毒;大黄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多种药物协同作用,具有清胃泻火的功效。此药能有效清除胃火,对于胃热炽盛引起的口臭,可从根本上清泻胃火,使胃的功能恢复正常,从而减轻口臭症状。并且,对于胃热导致的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等症状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因为胃火炽盛通常会伴随这些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上述其中药物来改善口臭,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热。同时,要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也可能导致体内火气上升,加重症状。如果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口臭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对于有脾胃虚寒等体质的人,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以免引起不适。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