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产后女性 在“塑身”前先给盆底来次“安检”

  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曾对产后6~8周的准妈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询问妈妈们在孕前、妊娠期及产后42天尿失禁的发病情况和产后下尿路症状。数据显示368例产妇中就有高达13.86%的妈妈在产后42天内至少一次出现尿失禁症状,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刘刚表示,产后妇女出现“漏尿”现象多是因为盆底功能障碍导致,除此之外不少妇女产后还会伴随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小腹坠胀,尿频、子宫脱垂等症状。因此建议产妇在产后42天的例行复查中对盆底功能进行检查,及早进行干预,以提高产后的夫妻生活质量,预防更年期出现排尿异常等问题。

org_116864

  指导专家:刘刚,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组长,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针灸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常委。擅长脊柱、关节术后的康复、运动损伤康复,脑损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的神经康复,儿童脑瘫、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的康复治疗,产后康复。技术专长:1、中枢运动控制障碍的康复评估与治疗。2、脊柱关节术后的步态分析和平衡评的评估与治疗。3、肉毒毒素神经阻滞技术缓解肌痉挛。4、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5、悬吊训练技术6、盆底功能的评估与治疗。

   产妇遭遇“漏雨”尴尬 盆底功能障碍导致

  初为人母的Lisa最近有个难言之隐,她发现自己每次一打喷嚏,下体就会有尿液溢出,刚开始还以为是产后没坐好月子留下的“月子病”,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漏尿”现象非但没有减轻还出腰酸背疼,小腹坠胀的问题,无奈下来到医院进行检查,发现竟是盆底功能障碍问题。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刘刚主任介绍道,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患病率达45%以上,可是患者的就诊率却极低,某国际非营利性组织曾对10427人次进行调查,发现只有25—50%的尿失禁患者找医生咨询,而治疗率仅10%左右。

   为什么产妇成为了该病的高发人群,刘刚主任向小编解释道:“形象来说盆底的功能就像吊床一样,在会阴肛门处托起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维持夫妻生活快感、排尿动作、排便等多项生理功能。”

  然而,正常人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也就是说这张‘吊床’的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了,‘网’内的器官无法固定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刘主任说,盆底损伤轻者表现为产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或小腹坠胀、尿频、便秘等不适,重者可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疾病,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甚至造成家庭不和谐。

   顺产女性才需担心出现盆底功能障碍?

  顺产女性,大多有产道扩张,肌纤维变形、张力减退,骨盆不稳定关节脱位等盆底肌肉松懈问题,对于这一点大家很容易理解,那是否盆底功能障碍只针对顺产女性?剖腹产女性是否就不需要担心了呢?刘刚主任反驳道:“的确有研究认为经阴道分娩比剖宫产分娩者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者发病率明显增高,故阴道分娩是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与直接损伤盆腔内筋膜支持结构和阴道壁,以及直接或间接破坏盆底肌肉和神经有关,但这并不是唯一原因。”

   “妊娠、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孕产期体重的增加等因素都是盆腔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剖宫产患者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也需要做盆底康复训练。”

  产后42天,是盆底修复最佳时机

   刘刚主任建议,产妇在分娩后42天最好做一次盆底功能检查,发现问题尽早治疗,没问题也要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目前来看,大部分产后患有盆底障碍性疾病,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产后42天大部分产妇的恶露已排净,会阴裂伤及产道粘膜破坏已基本愈合,盆底肌张力恢复,身体各部分机能在逐渐恢复。所以在产后42天进行盆底检查和评估后,应及时开展康复训练,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尿失禁及脏器脱垂疾病的发生,更好的恢复产后阴道状态,提高性生活质量。

  此外虽然盆底康复治疗被称作“产后必修课”,但事实上,早在计划妊娠期,女性就有必要学习如何准确定位肌群、正确收缩,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地进行盆底训练。因为随着妊娠发展,子宫慢慢增大,盆底承受的压力和损伤也与日俱增。

   针对不同盆底功能障碍症状选择不同的康复训练方式

  其实,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并不复杂,而且治疗效果很好。“轻度的病人只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自己回家做盆底肌肉的锻炼。而中重度的病人可以在医院接受电刺激生物反馈等的治疗,以尿失禁为例,65%的人能彻底治愈,95%以上的人能缓解。”刘刚主任强调,如果不注意接受任何治疗,随着其年龄的增大,激素水平的下降,肌肉会变得越来越松弛,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也就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只能选择手术治疗。

  目前康复训练采取五大治疗方式:

  1、电子生物反馈: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生物信息原理,凭借高科技的治疗仪,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病人采用不同频率、不同脉宽、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不同效果的生物反馈模式,结合场景反射的训练,唤醒被损伤的盆底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并增强阴道紧缩度,提高性生活质量,同时有利于预防、治疗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松弛等盆底障碍性疾病。

  2、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原理是通过神经肌肉刺激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使盆底肌肉强度和弹性增强,同时反射性抑制膀胱兴奋,使尿失禁得到完全控制。

  3、运动治疗:①凯格尔训练(Kegel):有意识的对耻骨—尾骨(即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群进行自主性的收缩锻炼。反复进行缩紧肛门的动作,每次收缩不少于3s,然后放松,连续做15-30min为一组锻炼,每日进行2-3组,6-8周为一个疗程。②利用thera-band(弹力带、弹力球、振动棒)进行锻炼。

  4、膀胱训练:指导患者记录每天的饮水和排尿情况,填写膀胱功能训练表,有意识的延迟排尿间隔,最后达到2.5—3小时排尿1次,使病人学会通过抑制尿急而延迟排尿。

  5、生活方式干预:减轻体重、生活起居规律、避免强体力劳动等。(通讯员:陈晓霖)

2013-08-08 01:41:34浏览5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月经少是不是卵巢早衰
月经少并不一定意味着卵巢早衰,如果同时伴有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升高,一般高于25IU/L,且雌二醇水平降低,可考虑卵巢早衰;但月经少也可能由其他多种原因导致,并非都是卵巢早衰引起。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雌激素水平降低以及生育能力下降等。当月经少且经检查发现促卵泡生成素明显升高、雌二醇降低时,可能是卵巢早衰所致。卵巢早衰可能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卵巢组织,破坏卵泡,使卵巢分泌雌激素等功能受损,进而出现月经减少甚至闭经。医源性损伤如手术切除部分卵巢、盆腔放疗、化疗等,也可能直接破坏卵巢组织,引发卵巢早衰。治疗卵巢早衰,可遵医嘱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如戊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以缓解低雌激素症状,保护子宫内膜;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调整内分泌的基础上,可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提高受孕几率。然而,月经少还有其他诸多原因。多次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内膜变薄,月经量减少,严重时可引起宫腔粘连,需遵医嘱通过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紊乱,卵巢呈多囊样改变,排卵异常,子宫内膜受激素影响不足,也会出现月经量少,可遵医嘱使用短效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调节月经周期。此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节食等,也可能造成月经量少。若长期存在月经少应及时就医,进行性激素六项、妇科超声等检查,以明确病因。日常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度节食。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调节情绪,减少精神压力对内分泌的不良影响。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妇科疾病。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卵巢早衰导致月经不来吃什么药
卵巢早衰导致月经不来的患者通常可以遵医嘱口服地屈孕酮片、来曲唑片、坤泰胶囊、定坤丹等药物。1、地屈孕酮片:该药物能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防止子宫内膜过度增生。通常在雌激素服用一段时间后开始加用,与雌激素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人工周期,从而调节月经周期,使月经恢复来潮。2、来曲唑片:属于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减少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解除雌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抑制,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在促排卵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对改善卵巢早衰患者的月经状况有一定帮助。3、坤泰胶囊:由熟地黄、黄连、白芍、黄芩、阿胶、茯苓等中药组成,具有滋阴清热、安神除烦的功效。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改善卵巢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卵巢早衰引起的月经不来症状,还能减轻潮热、失眠等伴随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定坤丹:包含红参、鹿茸、西红花、三七、白芍、熟地黄等多种药材,有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的作用。通过调理气血,改善身体内环境,对卵巢早衰导致的月经紊乱、闭经等情况有辅助治疗效果,帮助恢复月经周期。对于卵巢早衰导致月经不来的患者,在用药治疗时,务必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同时,患者日常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睡眠,戒烟戒酒,减少精神压力,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改善卵巢功能,促进月经恢复正常。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月经三天就没了是卵巢早衰吗
如果月经周期缩短、经量明显减少且伴有潮热、盗汗、失眠等低雌激素症状,同时经相关检查证实卵巢功能减退,通常可确诊卵巢早衰。但如果月经一直规律为三天,且经量正常,身体无其他异常表现,通常属于正常月经情况,并非卵巢早衰。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由于卵巢功能衰竭而出现的闭经、低雌激素及高促性腺激素血症等一系列症状。卵巢早衰的患者,卵巢功能过早衰退,卵泡耗竭或被破坏,使得雌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和维持,导致月经量减少、经期缩短,月经可能三天就没了。对于卵巢早衰,治疗上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如使用戊酸雌二醇、黄体酮等药物,模拟正常月经周期的激素变化,缓解低雌激素症状,保护骨骼和心血管系统等。然而,每个人的月经周期和经期时长都有一定范围,在2~8天内都属于正常,部分女性本身经期就较短,只要月经量正常,能维持在20~60毫升,且月经周期规律,身体也无其他不适,就无需担忧。此外,近期生活方式改变,如过度节食、精神压力过大、剧烈运动等,也可能引起月经暂时变化,使经期缩短。这种情况下,调整生活方式后,月经可能恢复正常。如果对月经情况有疑虑,应及时就医,进行性激素六项、抗苗勒管激素检测、妇科超声等检查,以评估卵巢功能。日常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均衡摄入营养,避免过度节食。学会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运动、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若月经出现明显变化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再次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来月经时腹泻是什么原因
来月经时腹泻可能与腹部着凉有关,也可能由疾病因素引发,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若经期腹泻严重、伴有剧烈腹痛、发热、大量便血等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B超检查、肠镜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以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月经期间身体较为敏感,若不注意腹部保暖,着凉后会使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消化功能,引起腹泻。在此期间应注意腹部保暖,可使用热水袋热敷腹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腹泻症状。二、疾病因素:1、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期时异位的子宫内膜会出现周期性出血,刺激肠道,导致腹泻。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短效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或进行手术切除异位病灶,如腹腔镜下异位病灶切除术。2、盆腔炎:盆腔存在炎症时,经期盆腔充血,炎症刺激直肠,可能引起腹泻。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克肟联合甲硝唑,或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等进行抗感染治疗。3、肠易激综合征: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精神压力、饮食等因素可诱发。经期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加上身体不适带来的精神压力,易引发肠易激综合征,出现腹泻。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止泻药物蒙脱石散,配合调节肠道菌群药物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改善。月经期间要注意饮食规律和卫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注意腹部保暖,根据天气增减衣物,避免着凉。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