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月经异常原是内分泌失调作怪 专家教你三招搞定内分泌

黎燕霞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不少男性总爱调侃脾气暴躁的女性“你大姨妈来啦!”,而女性总是将莫名其妙的发火或者月经不调归咎于内分泌失调。不管是脸上突然冒出了许多小痘痘,肌肤变得暗淡无光还是月经不调,又或者总爱莫名其妙的生气,女性总说,“我是内分泌失调了”,并努力寻找各种调节内分泌的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黎燕霞主任指出,其实内分泌失调只是一种功能性失调,并非什么大病,只要学会放松心情,多数都可以不治而愈。

400X30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黎燕霞主任

    【专家介绍】

    黎燕霞,副主任医师,科副主任,1987年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1995年在湖南医科大学或医学硕士学位,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多年,熟悉妇产科各种疾病的诊治,擅长月经异常、计划生育、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脱垂及女性尿失禁的诊治,擅长宫腔镜、腹腔镜手术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手术治疗。

    出诊时间:周三全天

  月经异常是内分泌失调最明显的症状

  那么是不是和大多数女性所想的那样,月经不调,脾气暴躁,肌肤出现问题就预示着内分泌出现了问题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黎燕霞主任告诉39健康网编辑,女性内分泌失调最明显的表现是月经异常,如月经提前或者推迟,月经量变多或者变少,月经持续的时间过长或者过短,淋漓不尽等。

  当然女性体内激素减少或波动,是可以引起情绪发生变化,出现急躁或忧郁等症状,最典型的就是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月经来潮前,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下降,无法支撑子宫内膜,以至于内膜脱落形成月经,这会引起情绪的变化,即经前期综合征。而处于更年期的妇女体内的雌激素也在波动中下降,月经也跟着改变,常伴有脾气急躁、忧郁和睡眠不佳等症状,并且由于植物神经调节失常,即使在很凉爽舒适的环境中,也会出现突然发生的,阵发性的潮热出汗等症状。”

  专家教你三妙招搞定内分泌

  很多女性都误以为内分泌失调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但黎燕霞主任指出,它实际上只是一种功能性失调,只要调养得当多数是不需要治疗的。

  首先,自我精神的调节很重要。据黎燕霞主任介绍,在她的门诊中,一到年底或者学期末总有许多月经不调患者前来就诊,这都是由于精神上的压力和紧张所导致。一般只需做个检查,如果没有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那么只需放松心情即可恢复正常。黎燕霞主任建议,女性要学会适当放松,闲暇时可以和朋友聚一聚或者适当运动,转移注意力。

  其次,女性自己也要多了解一些关于内分泌方面的知识,要认识到内分泌失调只是功能性异常,并不是疾病,它在年轻女性当中多数是暂时性的。

  再次,在饮食上也可以稍微注意,比如天气炎热的夏天容易丢失水分,要多喝水;胃口不好,消化功能不好就保持清淡饮食,多吃蔬果,少吃肥腻,以免肠胃负担过重。

  需要提醒月经异常的女性,如果月经异常持续的时间不是特别长,自己适当调节即可;若是持续时间特别长就需要适当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通讯员:韩文青)

2013-08-01 06:13:14浏览1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钱凯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C1酯酶抑制物缺乏或功能缺陷所致。 C1酯酶抑制物缺乏或功能缺陷:正常情况下,C1酯酶抑制物对补体经典途径的关键酶C1r和C1s以及凝血因子Ⅻa、Ⅺa等具有抑制作用。当C1酯酶抑制物缺乏或功能缺陷时,这些酶的活性失去有效控制,导致补体经典途径被异常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异常激活会产生大量的C2裂解片段C2a,进而引发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水肿。凝血系统也可能被异常激活,同时缓激肽系统也参与其中,进一步加重水肿表现。 此类人群应该识别并避免可能引起过敏或加重症状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此外还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疾病急性发作时,可以遵医嘱用温水送服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通过阻断组织释放组胺来减少毛细血管扩张和液体渗出,从而缓解肿胀症状。适用于轻度至中度发作时的快速止痒和消肿,但不建议长期大量使用。此外C1酯酶抑制剂如苯佐卡因、盐酸苯海拉明等,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急性发作。这种药物可以阻止C1酯酶激活,进而防止激肽和其他活性物质的产生,从而减少水肿的发生,其中苯佐卡因如果是服用含片剂型,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将含片直接放在舌头根部或者唾液腺窝处进行含服。 建议患者发病时积极就医诊治,以减轻对身体的进一步不良影响。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后脑血管神经闭合性癫痫怎么回事,怎么办
后脑血管神经闭合性癫痫可能是由家族遗传倾向、颅脑损伤、脑血管畸形、脑梗死、颅内感染等引起的。如果出现持续的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的可能性。 1.家族遗传倾向 如果患者有家族史,特别是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类似的疾病,则其患病风险会增加。家人应学习癫痫急救知识,以便在发作时能正确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2.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可能导致大脑功能异常,从而引发癫痫发作。对于此类患者,应定期遵医嘱进行头颅CT或MRI扫描以监测是否有新的损伤发生,应穿着宽松前往检查。 3.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可能会导致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脑部缺氧,进而诱发癫痫。针对这种情况,可考虑遵医嘱采用介入手术或开颅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可以由家属或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四肢进行轻柔的按摩。 4.脑梗死 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阻塞引起的脑组织坏死,当病变累及特定区域时,可能会影响神经元的功能,导致癫痫的发生。治疗脑梗死通常需要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如遵医嘱静脉注射阿莫西林、链激酶等,严重者需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 5.颅内感染 如病毒性脑炎或细菌性脑膜炎,这些感染可以破坏脑细胞,导致神经元放电异常,从而引发癫痫。针对颅内感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可以遵医嘱静脉注射青霉素、阿昔洛韦等,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症状。此外,还应注意饮食健康,减少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因和酒精,以降低癫痫发作的风险。
朱鹏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过敏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症状
过敏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症状一般有皮肤瘙痒、皮肤红斑、皮肤肿胀、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1、皮肤瘙痒过敏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属于一种过敏反应,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而且还有可能会伴随长红斑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氯雷他定片等抗过敏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2、皮肤红斑过敏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通常是由于接触过敏原而引起的,比如动物皮毛、植物花粉等。过敏原会对皮肤造成刺激,从而引起皮肤红斑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3、皮肤肿胀过敏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通常是由于过敏原会对皮肤造成刺激,从而引起皮肤肿胀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抗炎、抗过敏的效果。4、呼吸困难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有可能会导致喉头水肿,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的症状,甚至会引发过敏性休克,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5、恶心呕吐过敏性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能会导致胃肠道黏膜充血,从而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维生素B6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止吐的效果。患者要避免接触过敏原,以免加重病情。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避免挠抓患处,以免引起皮肤损伤的情况。同时,患者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等,有助于促进疾病康复。
朱鹏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血管神经损伤
血管神经损伤可能是由于外伤、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外伤当患者身体受到外力撞击时,可能会导致血管以及神经受到损伤,从而引起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2、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主要是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血脂异常升高的情况。由于血脂异常升高,可能会导致血管壁内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上述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糖尿病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机体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等原因所引起的。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出现病变,从而引起血管神经损伤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降糖治疗。4、高血压高血压主要是由于遗传、饮食不当、精神刺激等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的情况。由于血压升高可能会导致血管内膜受到损伤,引起血管神经损伤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硝苯地平片、氢氯噻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脑梗死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情况。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可能会导致血管神经受到损伤,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