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药方剂内服外用巧治急性乳腺炎

  中医称急性乳腺炎为“乳痈”,认为本病是“肝气郁结内热壅滞”所致,应以“疏肝利气,清热解毒”治疗为原则。急性乳腺炎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对此,中医专家给出以下中药方剂:

  内服偏方:

  1、熟牛蒡子15g、青皮15g、蒲公英30g,水煎服,每日1剂。

  2、单味蒲公英60~90g,水煎服,每日1剂。

  3、露蜂房30g、生甘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

  4、赤芍30g、生甘草15g,水煎服,每日1剂。

  5、鹿角粉10g,黄酒送服,每日1次。此法只适用于初期患者。

  6、番泻叶5g,代茶饮,每日2~3次。

  外用妙招:

  ①鲜仙人掌适量去皮刺后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3日为1疗程。

  ②鲜蒲公英、鲜菊花叶捣烂成汁后外敷患处,每日1次,3日为1疗程。

  ③鲜葱150g煎汤后,先熏后洗患侧乳房,每日3~5次,2日为1疗程。

  ④芒硝以15的比例溶于开水中,用厚纱布蘸药液热敷于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3次,3日为1疗程。

  ⑤六神丸研细末,以适量凡士林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更换1次,3日为1疗程。⑥五倍子研细末,食用醋调后敷于患处,每2日更换1次,10日为1疗程。

  中医治疗急性乳腺炎方法较多,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用针刺、艾灸等疗法。不过,上述药方,仅供参考,切勿私自服用!

(责任编辑:阮文玲)

2012-10-20 04:42:42浏览4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脑出血恢复期中药方剂有哪些
在中医方面,脑出血一般为中风,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以活血化瘀、开窍醒神为基本治法,中风恢复期可以遵医嘱选用桃红四物汤、化瘀通窍汤、牵正散等加减治疗。1、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熟地等,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等功效。通常可用于治疗中风引起的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肢体关节疼痛、痛经、舌质暗或有瘀斑等症状,也可用于中风恢复期。2、化瘀通窍汤化瘀通窍汤主要由牛黄、全蝎、蜈蚣、僵蚕、钩藤、石菖蒲、远志、夜交藤等药物组成,具有化痰通络、息风开窍等作用。一般可用于治疗中风引起的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舌质暗或有瘀斑等症状,对中风恢复期也有一定的疗效。3、牵正散牵正散由白僵蚕、全蝎、僵蚕、钩藤、茯神、竹沥、珍珠、胆南星、丹参、地龙、大黄、红花等药物组成,具有化痰通络、息风定惊的功效。一般可用于治疗中风引起的口眼歪斜、舌质暗或有瘀斑等症状,对中风恢复期也有治疗的效果。除了以上中药方剂以外,还可以遵医嘱使用补阳还五汤等加减治疗。另外,还可通过按摩、针灸等理疗方式促进恢复。具体治疗应在医师辨证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用药应结合临床,以医生面诊指导为主,切勿自行服药,以免延误病情或出现不良反应。
王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下肢酸胀沉重的中药方剂
下肢酸胀沉重的中药方剂,需根据其引起的病因不同进行综合评估。下肢酸胀沉重可能是气滞血瘀、气血两虚引起。 1、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是由于情志不畅,或者外邪侵袭导致肝气久郁不解所致。气滞血瘀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局部刺痛、舌质紫暗,脉涩等为主。气滞血瘀可以遵医嘱用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活血祛瘀的功效。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选用一些中成药,比如红花清肝十三味丸、丹七片等,都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患者还可以选用逍遥丸、柴胡舒肝丸、红花逍遥片等中成药进行调理,这些药物也都具有一定的疏肝理气的作用。 2、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多由久病不愈,气血两伤所致。气虚则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血虚则不能充盈脉道,均导致血液运行失常,从而出现血瘀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自汗、眩晕以及心悸失眠等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黄芪精、生脉饮、八珍汤等药物。黄芪精具有补血、固本止汗、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气血两虚导致的四肢乏力、精神不足等症状。生脉饮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气阴两虚导致的心悸气短、脉结代等症状。八珍汤具有补气益血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气血两虚导致的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影响身体恢复。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反胃呕吐中药方剂
中医治疗反胃呕吐的中药方剂,需要根据引起反胃呕吐的原因对症使用。反胃呕吐可能因脾胃不和、泄泻、吐酸的原因所致。 1、脾胃不和 脾胃不和的发生可能与精神心理障碍、饮食不当、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反胃、反酸、厌食、嗳气、恶心、呕吐、剑突下的灼热感等症状。同时还伴有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和便秘,腹痛常因进食或冷饮而加重,在排便、排气、灌肠后减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升阳除湿防风汤、白术汤、胃关煎等中药方剂治疗,具有温中散寒、健脾胜湿、涩肠止泻、温中止泻等作用。 2、泄泻 泄泻主要是由情志失调、外邪内侵、劳逸失调、禀赋不足、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的。患者会出现胃肠症状,如频繁腹泻、反胃、恶心、呕吐,患者一天会腹泻多次,患者排出的大便不正常,有少量黏液等症状。患者遵医嘱使用白芍汤、益气汤、丁香温中汤、赤石脂汤等中药方剂治疗。具有补中、益气、清肠化湿、健脾温中、涩肠止泻、温阳益气等作用。 3、吐酸 吐酸是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是一种寒热错杂的状态。患者会出现胃酸反流至食管、咽喉部,出现胃灼热、胸痛、恶心、呕吐、反胃等现象。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半夏厚朴汤、血府逐瘀汤等中药方剂治疗。具有清热利胆、降逆和胃、解郁化痰、活血化瘀、疏肝健脾等作用。 以上方剂的内容仅供了解,如有病症请及时就医,用药谨遵医嘱。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固肠止泻的中药方剂
固肠止泻的中药方剂,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选择,通常是因为肝脾不和、肝胃不和、脾肾阳虚等原因所导致的。1、肝脾不和如果患者长时间情志不调,肝气郁结侵犯脾胃,就会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就会出现肝脾不和的情况,患者就会出现腹痛绵绵、大便时稀时稠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痛泻要方、柴胡疏肝散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其中含有柴胡、芍药、川芎、香附、甘草等中药材,可以起到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肝脾不和可以起到治疗的效果。2、肝胃不和肝胃不和是指肝气郁结,侵犯胃部,使胃失和降,患者通常会出现胃脘疼痛、大便时稀时稠等症状。患者可以服用痛泻要方、柴胡疏肝散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其中含有柴胡、芍药、川芎、香附、甘草等中药材,可以起到疏肝解郁、理气和胃的功效,对于肝胃不和可以起到治疗的效果。3、脾肾阳虚脾肾阳虚通常是指脾胃和肾脏阳气亏损所引起的病理现象,患者一般会出现大便久泄不止、面色黄白、畏寒肢冷等症状。患者可以服用四神丸、附子理中丸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其中含有附子、肉桂、人参、干姜等中药材,可以起到补阳温中、补气健脾的功效,对于脾肾阳虚可以起到治疗的效果。除此之外,湿热中阻、胃肠湿热等原因也可能会引起腹泻,就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治疗。在服用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盲目用药,不可多服漏服,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治疗心动过速的中药方剂有哪些
治疗心动过速的中药方剂需根据其具体证型进行辨证分析,临床上心动过速可分为心肝火盛证、痰火扰心证、心阴亏虚证、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等,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心肝火盛证 心肝火盛证是指火热炽盛,扰乱心神,出现心烦失眠、口燥咽干、狂躁妄动、舌尖红、苔黄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汤等具有清热养血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2、痰火扰心证 痰火扰心证是指痰火内盛,扰乱心神,患者会出现心烦不寐,胸闷脘痞,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黄连温胆汤进行治疗。黄连温胆汤是由黄连、竹茹、枳实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化痰,和胃利胆的功效。该药物适用于治疗痰火扰心引起的心烦不寐,胸闷腹胀,呕恶嗳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因此可以适用于痰火扰心证的心动过速症状。 3、心阴亏虚证 心阴亏虚证是指心阴液亏虚,心失滋养,心神不安,表现为心慌、心烦、坐立不安、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天王补心丹。天王补心丹是由丹参、当归、石菖蒲等药物组成,对于心阴亏虚证的心动过速患者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的功效。 4、阴虚火旺证 阴虚火旺证是指体内的阴液不足,可能与过度劳累、房事过度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烦意乱、盗汗、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症状,甚至还会伴有心动过速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5、心阳不振证 心阳不振证主要是指心中阳气不足,可能与长期熬夜、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还会伴有心动过速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桂枝甘草汤、参附强心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若患者出现心动过速症状,应及时前往中医内科咨询专业的医生,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