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发现!卵巢癌的早期症状

  卵巢癌一直被认为是“无声的杀手”。卵巢癌很难诊断以至癌细胞扩散到整个卵巢后才被发现,卵巢癌的生存机率很低。

  那时,治疗卵巢癌几乎是没有希望的。经过二十几年的研究,华盛顿大学妇科肿瘤医师芭芭拉教授,最终发现卵巢癌确实有早期症状的。

  2007年6月13日,世界权威的三大机构——妇科癌基金会、妇科肿瘤协会和美国癌症协会一致证实了四个重要早期症状的可靠性。

发现!卵巢癌的早期症状

  卵巢癌是相对罕见的病,大约有1.4%的女性会患上这种病。但是如果发现得早,90%的病人都能活下来;发现得迟,癌细胞扩散到卵巢,存活率就低于30%。

  “没有人可预计卵巢癌细胞的扩展速度,”华盛顿大学妇科肿瘤专家伊丽莎白教授说,“医生和病人自身必须要谨慎对待早期症状。”

  许多人认为家族里有患乳癌或卵巢癌的女性,患卵巢癌的机率会较高。可是,芭芭拉教授却强调,必须要重视卵巢癌的前期症状,因为90%患卵巢癌的女性,都没有家族病史。

  早期症状

  根据芭芭拉教授所说,57%的癌症初期患者或87%的中期患者都会有一个或多个一下的症状:

  · 肿胀

  · 盆骨或腹部疼痛

  · 不想进食或很容易觉得饱

  · 尿频

  可是上述症状,正常的人有时都会出现,什么时候才应该要去治疗呢?

  芭芭拉教授解释到,上述症状是新的症状并且持续出现,你就要考试注意了,但不包括因经期而卵巢肿胀的女性和肠易激综合症患者。

  “当新症状出现并持续两到三个星期,它们可是就是卵巢癌的症状,或者是其他严重的疾病,如尿道感染或者结肠癌,”芭芭拉教授说,“尽管大多数女性不会患上卵巢癌,但是仍需要立刻去看医生。”

  如果上述症状持续几个星期,你最好去看一下妇科医生。

  妇科医生会帮你做一个全面的从直肠到盆骨的检查,并且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法。

  “当然,最好是由患者提出,要是你真的对你的症状感到不安。”

  检验项目

  CA-125血液测试

  CA-125血液测试可诊断一半以上患初期卵巢癌和大多数中期卵巢癌的病患者。

  但是有一半初期卵巢癌患者的CA-125测试都是正常,可是一些月经前的女性(尤其是子宫内膜异位的)测试值较高,所以测试的准确度偏低。

  但是对于那些已有初期症状并且CA-125测试偏高的女性,必须要注意了。

  阴道超声检查

  阴道超声检查是直接把测试管伸到阴道处。阴道超声检查比腹部超声检查更容易发现卵巢和子宫的肿块。

  CT扫描

  如果你没有很明显的症状,如肿胀或难进食,医生会建议你做腹部CT扫描。

  找一名专家

  一个成熟的检验和治疗必须要找一个熟悉生殖器官癌症的妇科专家咨询。越专业的医生对你的检验结果得出越准确的判断,并且能确定要不要做活组织检验。因为活组织检验的最佳人选是专业的妇科医生。

  活组织检查

  卵巢活组织检查和乳房活组织检查不同。

  “打孔活组织检查的过程中会使肿块破裂,让恶化的癌细胞扩散到整个腹部。”芭芭拉教授说。相反,整个卵巢肿块的会被移除。

  三分之一的女性得到好的手术治疗,但是四分之一的却是失败。

  你的生存机率会大大提高,如果你找的是妇科肿瘤专家来做手术,尤其是在癌症末期。

  卵巢癌的治疗

  标准的治疗方法是六个月的化学治疗,结合紫杉醇和铂类抗癌药物(卡铂或顺铂)。强止吐药可以减轻化学治疗的呕吐症状。

  如果能在初期发现,90%可治愈。所以必须要对早期症状多加重视,并且立刻进行治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王杨)

2008-01-08 07:06:00浏览28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酒糟鼻什么症状疼吗
酒糟鼻通常是指玫瑰痤疮,该疾病的症状包括皮肤泛红、丘疹脓疱、眼部症状、鼻赘等,出现时可能会伴随疼痛。若出现这些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皮肤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1、皮肤泛红:初期常表现为面中部,如两颊、鼻部、前额等部位阵发性泛红,情绪激动、温度变化、食用辛辣食物等都可能诱发。随着病情发展,泛红持续时间延长,逐渐变为持久性红斑,影响面部美观。2、丘疹脓疱:病情进展,皮肤上会出现散在分布的丘疹、脓疱,大小不一,类似痤疮,但没有粉刺。丘疹呈红色,脓疱内含黄色脓液,通常伴有轻微瘙痒或疼痛,严重影响皮肤外观,容易留下色素沉着。3、眼部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眼部不适,如眼睛干涩、瘙痒、有异物感,结膜充血,严重时可出现角膜炎、睑缘炎等,影响视力。眼部症状可能与面部皮肤症状同时出现,也可能单独存在。4、鼻赘:多见于病情严重且病程较长的患者,主要发生在鼻部。鼻组织增生肥大,导致鼻尖和鼻翼增厚、变形,表面凹凸不平,形成鼻赘,严重影响面部整体形象。日常应注意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可使用遮阳伞、宽边帽、物理防晒霜等。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品,避免使用含有酒精、香料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帮助修复皮肤屏障。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少精神压力,因为情绪波动和睡眠不足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饮食上,减少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酒精饮料,以免刺激皮肤血管扩张,加重泛红等症状。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酒糟鼻有什么症状,是怎样得的
酒糟鼻,其症状表现多样,包括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组织增生等,该疾病可能是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等原因导致的。对于酒糟鼻患者,需要注意皮肤护理,使用温和的护肤品,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刺激性化妆品,保护皮肤屏障功能。一、症状:红斑:初期常出现在鼻部、两颊、前额等部位,呈对称性分布,多为暂时性红斑,在食用辛辣食物、情绪激动、温度变化等刺激后出现,随后可自行消退。随着病情进展,红斑会持续存在。毛细血管扩张:鼻部及周围皮肤的毛细血管逐渐扩张,表现为纵横交错的树枝状或蛛网状的红血丝,肉眼清晰可见。组织增生:严重的酒糟鼻患者,鼻部皮脂腺及结缔组织会增生,导致鼻尖和鼻翼肥大,形成鼻赘,表面凹凸不平,影响面部外观。二、病因: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酒糟鼻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酒糟鼻患者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微生物感染:毛囊蠕形螨感染在酒糟鼻发病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其代谢产物及分泌物可能引发炎症反应。此外,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感染也可能与酒糟鼻的发生发展有关。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屏障功能减弱,使得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引发炎症反应,从而诱发或加重酒糟鼻。若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导致病情加重。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治疗酒糟鼻看什么科
酒糟鼻患者通常可以到皮肤科、医学美容科、变态反应科等科室就诊。1、皮肤科:皮肤科医生具有丰富的皮肤疾病诊断和治疗经验,能够准确判断酒糟鼻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通过详细观察皮肤症状,如红斑的范围、丘疹和脓疱的数量、毛细血管扩张的程度等,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生活习惯,进行综合诊断。常见的检查包括皮肤镜检查,有助于更清晰地观察皮肤表面和皮下的血管及组织结构,辅助诊断。2、医学美容科:当酒糟鼻发展到中后期,出现明显的皮肤肥厚、鼻赘等影响外观的症状时,医学美容科可以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例如,激光治疗是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作用于扩张的毛细血管,使其闭塞,从而减轻红斑;还可以利用激光的光热作用,刺激胶原蛋白增生,改善皮肤质地。3、变态反应科:部分酒糟鼻患者的发病可能与过敏因素有关,如对某些食物、化妆品、花粉等过敏,可能会诱发或加重酒糟鼻的症状。变态反应科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过敏史,并进行相关的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过敏以及具体的过敏原。一旦明确过敏原,医生会指导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同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怀疑自己患有酒糟鼻,建议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面部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面奶或化妆品,以免加重不适症状。同时,要注意防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免引起皮肤血管扩张,加重酒糟鼻的红斑。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酒糟鼻真的治不好吗
酒糟鼻并非治不好,尽管其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会给患者带来诸多困扰,比如严重影响面部美观,导致患者自信心受挫。但只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甚至临床治愈的。在现代医学领域,针对酒糟鼻的治疗手段极为丰富。处于红斑期时,外用的甲硝唑凝胶、壬二酸乳膏能发挥抗炎、杀菌的功效,有效缓解皮肤炎症,减轻红斑症状。口服小剂量的多西环素等抗生素,可从内部调节机体炎症状态,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步入丘疹脓疱期,除上述治疗方式外,激光治疗能精准作用于扩张血管,不仅减轻红斑,还能抑制皮脂腺分泌,改善皮肤外观。到了鼻赘期,外科手术治疗能够直接修整鼻部外形,去除增生组织,助力鼻部恢复正常形态,多管齐下为治愈酒糟鼻提供了有力保障。酒糟鼻在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有效应对方案。在初期红斑期,病情较轻,此时若能及时发现并积极干预,规范使用外用药物,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酒、保持规律作息,多数患者可有效阻止病情发展,促使红斑逐渐消退。进入丘疹脓疱期,综合运用口服和外用药物,并结合激光等物理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控制炎症,消除丘疹和脓疱。即便病情发展到鼻赘期,虽然相对严重,但通过手术等治疗方法,仍可显著改善鼻部外观,恢复鼻部正常结构与功能,这充分说明各个阶段的酒糟鼻都具备治愈的可能性。一旦发现鼻部及周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脓疱等疑似酒糟鼻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依据病情严重程度、所处分期等,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治疗期间,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