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患上乳腺增生不必过分忧虑

  每位女士都希望拥有健康美丽的乳房,但是近年来,乳腺增生成了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很多单位在为员工安排的体检中发现,不少女士患上了双侧或者单侧乳腺增生。在门诊中,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25至45岁的女性更是高发人群。专家表示,乳腺增生演变成癌症的几率并不大,只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再配合治疗,定期复查,就不会有大碍,不必过分担忧。

  乳腺疾病越来越普遍

  行政人员黄小姐表示:“我们公司检查结果显示,7成女性有乳腺增生。”有些竞争激烈的单位,例如广告公司、资会计师事务所等,高达80%以上的女职工有乳腺增生。而乳腺囊肿也占了两成。有专家说,特别是被称为“癌前病变”的囊性乳腺增生病这几年病人更是增加得很多。在平时的接诊中,乳腺疾病的病人大幅度上升,长期忽视疾病不治疗最后导致已到乳腺癌晚期的人也不在少数。

患上乳腺增生不必过分忧虑

  压力过大、分泌紊乱引起乳腺增生

  造成乳腺增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普遍认为精神压力过大和内分泌紊乱是主要原因。

  造成乳腺增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专家们的看法到目前为止也不完全一致,但有两个因素是比较认同的。一个是内分泌紊乱,如果女性体内卵巢分泌的激素量不太正常,就容易出现这种毛病。内分泌紊乱的表现还有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经期不是很准确等等。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精神因素。现代人的精神压力普遍很大,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都在提高,而女性面临工作、人际关系、家庭等状况也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样平稳,而是充满了变动的因素,一些女性因而出现由精神因素引发的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紊乱,睡不好觉、脾气暴躁,这些都会对乳腺产生不良影响。

  九成乳腺增生不会癌变

  乳腺专家介绍,乳腺增生多发生于30至50岁,从目前的情况看,乳腺增生的发病率一直呈年轻化和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患者精神上不必过于焦虑,乳腺增生发展为乳癌的几率很小,但定期检查、治疗是防止癌变的重要环节。

  乳腺增生患者更需心理调适

  乳腺增生作为一种常见病,本质上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而是乳腺正常组织结构的紊乱。据统计,大约有1/4—1/3的妇女在一生中曾患此病,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需要面对职场、家庭和子女抚养等种种问题,精神压力变大而造成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紊乱、失眠、脾气暴躁等情况,这些都会诱发乳腺疾病。其中白领女性的发病率趋高。

  “出现乳腺增生的病人,必须要学会保持情绪的稳定,减少精神刺激,否则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升高,内分泌紊乱,反而会加重病情。”专家提醒,“尤其是白领人士,配合治疗的同时,要自我舒缓压力,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定期体检 以防癌变

  乳腺增生的患者一般不需要用药,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女士们每个月应该自我检查乳腺,平躺下来或者坐下来,用4个手指并拢,平着摸自己的乳房,感觉一下有没有哪个部位有异物感,摸起来不太平滑的地方可能就是长结节的位置。一旦发现乳房疼痛有肿块,乳腺腺体出现局部性增厚和非哺乳期溢乳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对于月经正常的女性,就诊的最佳时间是月经过后的第9-10天,因为这段时间,乳腺最松软,乳腺组织较薄,病变也容易被查出来;而绝经后的女性则随时都可以就诊。已经出现乳腺增生的女士要坚持定期体检,以防癌变。

  其实“乳腺增生”是个纸老虎,专家指出,如果女性朋友发现有乳腺增生,绝大部分是可以通过调养和防治来杜绝的。首先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不让自己过于疲劳,放松心态,自己给自己减轻负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采用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明显的疗效,大部分患者通过服用中药都能有效消散乳块和治疗乳痛。

(责任编辑:严毓芳)

2012-04-24 01:46:00浏览9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卵巢早衰检查什么项目要注意些什么
卵巢早衰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激素水平检测、超声检查等,在检查过程中有检查时间、饮食、药物使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对于怀疑有卵巢早衰的女性,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妇产科或生殖科就诊,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检查。一、检查项目:激素水平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等激素水平来评估卵巢功能。卵巢早衰时,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通常会明显升高,而雌激素水平则会降低。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卵巢的大小、形态及卵泡数量等情况。卵巢早衰患者的卵巢可能会出现体积缩小,卵泡数量减少等表现。经阴道超声检查更为准确,能清晰地看到卵巢内的窦卵泡数,有助于判断卵巢储备功能。二、注意事项检查时间:对于激素水平检测,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月经周期时间进行采血,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月经不规律,应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判断检测时间是否合适。超声检查则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较为合适,但如果是紧急情况,随时都可以检查。饮食:在检查前一天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或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血液检测结果。药物使用: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激素水平检测结果,如避孕药、激素类药物等。在检查前可能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暂停使用相关药物,以确保检查结果真实可靠。如果确诊为卵巢早衰,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调整心态,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生育机会。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卵巢早衰一般如何治
卵巢早衰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激素替代治疗、免疫治疗、促排卵治疗等,需依据患者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生育需求等,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卵巢早衰通常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闭经、不孕等。1、激素替代治疗:激素替代治疗是卵巢早衰常用治疗方法。雌激素类药物戊酸雌二醇、结合雌激素,可补充体内雌激素水平,改善因雌激素缺乏导致的潮热、盗汗、阴道干涩等症状,还能预防骨质疏松。搭配孕激素,如黄体酮、地屈孕酮,可模拟正常月经周期,保护子宫内膜。激素替代治疗能缓解症状。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免疫治疗:若卵巢早衰是由自身免疫因素引起,可采用免疫治疗。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减少对卵巢组织的攻击,保护卵巢功能。免疫抑制剂可能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使用时需密切监测。3、促排卵治疗: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卵巢早衰患者,可尝试促排卵治疗。克罗米芬、来曲唑等药物,能刺激卵巢排卵,增加受孕机会。在促排卵过程中,需通过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受孕成功率。在治疗期间,要注意缓解精神压力,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可能加重卵巢早衰,可通过旅游、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线、化学毒物等,减少对卵巢的损害。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激素水平检测,及时了解卵巢功能变化,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卵巢早衰是做什么检查
卵巢早衰的检查主要通过性激素水平测定、抗苗勒管激素测定、超声检查、染色体检查等方式来获取结果,以此综合判断卵巢功能是否早衰。对于怀疑卵巢早衰的女性,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妇科或生殖内分泌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检查前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和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1、性激素水平测定:通常在月经周期的第2-3天抽取静脉血进行检测。主要检测指标包括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激素等。若促卵泡生成素水平连续两次高于40IU/L,同时伴有雌激素水平降低,促黄体生成素也可能升高,提示卵巢功能减退,可能存在卵巢早衰。2、抗苗勒管激素测定:抗苗勒管激素由卵巢小卵泡的颗粒细胞分泌,能更准确地反映卵巢储备功能。通过抽取静脉血检测,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低于正常范围,表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数值越低,提示卵巢早衰的可能性越大。3、超声检查:采用阴道超声或腹部超声检查卵巢形态、大小及卵泡数量。卵巢早衰时,超声可能显示卵巢体积缩小,窦卵泡数减少,甚至难以发现成熟卵泡。连续监测还可观察到卵巢内血流信号减少。4、染色体检查:抽取静脉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排除因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卵巢早衰,如特纳综合征等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疾病。若存在染色体异常,可明确病因与卵巢早衰的关系。若确诊卵巢早衰,应积极配合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卵巢早衰有什么危害性
卵巢早衰可能导致生育能力下降、内分泌失调、骨质疏松等后果。同时,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激素水平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卵巢早衰的迹象,及时采取干预措施。1、生育能力下降:卵巢早衰意味着卵巢功能过早衰退,卵子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卵巢内的卵泡储备明显减少,卵子的发育和排出变得不规律甚至停止排卵,这使得自然受孕的几率大幅降低,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给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带来极大困扰。2、内分泌失调:卵巢是女性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卵巢早衰会使其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等性激素水平显著下降。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导致月经紊乱,如月经量减少、月经周期延长甚至闭经。还会出现潮热、盗汗、阴道干涩、性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夫妻关系。3、骨质疏松:雌激素对于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保持骨量的平衡。卵巢早衰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加速,而成骨细胞的功能相对不足,导致骨量快速丢失,骨质变得疏松脆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脊柱等部位的骨折,会给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增加了因骨折导致的并发症和致残的风险。对于已经出现卵巢早衰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等方法,以缓解症状,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但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定期复查。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