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答案是否定的。专家列举了当前我国近视眼防治的六大怪现象,并分别给出“医治良方”,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近日有媒体报道,广州将开展一项名为“小学生屈光不正自然病程”的追踪调查。其中的一项课题,就是让2000名一年级小学生每天戴一个小时的老花镜(300度),追踪观察3年,看该方法是否能够治疗近视。
戴老花镜真能治疗近视吗?记者在第一时间拨通了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褚仁远教授的电话。当记者说明情况之后,褚教授当即表示:这项研究其实并不新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眼病防治所就曾开展过类似的研究,让10万个孩子戴150度的老花镜,随访观察4年。但遗憾的是,研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还导致了一个新问题——不少孩子非但没有避免“近视”,反而变成了“外斜视”。
作为一名在近视眼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了47年的老教授,褚教授对我国近视眼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非常忧虑。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居世界第二,人数居世界第一,且渐趋低龄化。中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为53.8%,在某些特殊人群(如高中以上学生)中已高达70%以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如此之高呢?褚教授列举了当前我国近视眼防治的六大怪现象,并分别给出“医治良方”,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怪现象1
该戴眼镜的人不戴眼镜
不少家长不愿意过早地给近视的孩子戴眼镜,认为戴眼镜会使近视度数加深,一旦戴上眼镜,就再也摘不下来了,能不戴尽量不戴。
点评:近视眼患者若不合理配戴眼镜,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容易出现视疲劳,影响学习;二是患者为了让视力更清晰,常被迫眯眼看东西,上下眼睑长期压迫眼球,会拉长眼球前后径,促使近视度数增加。可以说,戴眼镜非但不会加深近视,反而有减缓近视加深的作用。部分孩子之所以会在配镜后出现近视度数加深现象,主要与其不注意用眼卫生、阅读习惯不良有关,与戴眼镜并无直接关联。
对策:对有一定近视度数的青少年患者而言,适时配戴合适的眼镜是减轻视疲劳、减缓近视度数加深的有效手段。此外,患者还应在注意用眼卫生、改善阅读习惯方面,加强预防保健工作。
怪现象2
不该戴眼镜的人却戴上了眼镜
一名3岁儿童在幼儿园查视力,老师发现他的视力仅为O.6,便通知家长,说孩子可能是弱视,快去医院检查。到了医院,医生经过散瞳验光,发现孩子是200度的远视眼,便给孩子配了一副200度的远视眼镜……
点评:人出生后,眼球会随着身体各器官成比例地长大。刚出生时,眼球的横径与成人相差不大,但纵径(眼轴)却很短。新生儿的眼轴只有16毫米,3周岁幼儿的眼轴为19.5毫米,直到18岁,才达到正常成人的眼轴长度(23毫米)。也就是说,儿童都是远视眼(眼轴短,外界物体的影像聚焦在眼底黄斑的后面)。随着年龄增加,眼轴逐渐加长,屈光状态逐渐向正视眼方向发展。然而遗憾的是,大部分家长、验光师,甚至许多医院的眼科专业人员并不了解这些知识,盲目地给视力正常的孩子配眼镜。殊不知,3岁孩子本来就应该是200度远视,明明是正常的眼球,却戴了远视镜,这么做岂不是把孩子往近视眼的方向推?
对策:鉴于目前我国验光师的资质良莠不齐,不少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视光学知识,为避免发生错误配镜、危害视力的情况,家长们不妨带孩子去综合实力强、医疗质量过硬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就诊。
怪现象3
“近视”了,才想到“预防”
现在国内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要么无目标地搞全民预防,要么等发现孩子已经变成近视了,再想到要预防。在门诊,不少家长对医生抱怨说:“医生,我们孩子的视力一直很好,为什么突然近视了?”
点评:近视并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发生的。家长们之所以对孩子的近视“后知后觉”,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家长并没有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做眼科检查的意识,以至于无法早期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眼科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北京爱仁眼科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