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变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眼病 > 眼底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发现

举报/反馈
2008-10-08 00:45:0039健康网社区

  林先生两口子一年前喜添男丁,夫妻俩为了这宝贝儿子倾注了不少的心血。虽说早产两个月,但孩子还是被养得白白胖胖,招人喜欢。但不知为什么,这孩子总有点不对劲。都快一岁半了,还不会辨认爸爸妈妈,不会抓玩具,但却经常用手抓眼睛。这些异常的现象开始并没有引起夫妇俩的注意。直到最近,他们发现宝宝的眼睛里长出了两个白点,夫妇俩这才感觉事情不妙,赶紧抱上宝宝去了医院。在给宝宝测试视力时,医生发现宝宝的眼睛左右摆动,不能注视物体,眼底检查和超声波探察发现宝宝两眼内各有一处异常病变。医生还从他们夫妇处了解到:宝宝是个早产儿,体重不足1500克,又遇难产,经过吸氧并在温箱内抢救10天才转危为安。根据这些情况,医生肯定地说:"你们的孩子患的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今后很可能会看不见东西。"这句话犹如五雷轰顶,吓懵了林先生两口子。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已成为高收入国家儿童致盲的首位原因。这一问题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已经相当重视,但让人遗憾的是,尚有不少初为人父为人母的年轻夫妻对新生儿眼疾认识不足,不注意早期观察。

  为什么早产儿易发生视网膜病变呢?

  正常眼睛是一个球形结构。眼球壁的最内层为视网膜,也就是我们看到物体的感光层,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容易出现病变,即在玻璃体内异常增殖。这种异常结构一方面阻止了光线到达视网膜,影响了玻璃体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增殖组织会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的脱离,导致患儿失明。正常分娩的新生儿,一般在妈妈怀孕后38周出生,此时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早产儿则不然,出生时视网膜没有发育成熟,出生后视网膜在发育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上述变化。所以,这种病多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儿,这也是引起新生儿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吸氧也是危险因素之一,氧气本身是并没有毒性的,主要是新生儿身体对高浓度氧气的过度反应。新生儿身体发育不完善,缺氧、低氧时,血管会像藤蔓一样向四周生长。当外界给予充足的氧气时,血管就"懒"得生长。一旦停氧,视网膜血管则过度增生,导致视网膜增殖性病变而失明。但是吸氧的早产儿不一定都会发生眼底病变,即使视网膜血管有损伤,在早期还是可以自愈。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给氧标准掌握不好,氧气浓度过高、时间过长才会诱发视网膜病变。因此只要按照标准给氧,新生的宝宝也不会遭遇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为五期:

  依据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进程,主要分为五期:

  第1、2期为观察期,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成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视网膜周边血管停止生长,视网膜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形成一条分界线。随着病情发展,分界线变宽,变厚,可形成嵴。终止于该嵴的动脉、静脉迂曲扩张。该期部分患儿可以自发消退,部分进入第3期,同时少部分患儿在该期需要治疗。

  第3期是最佳的治疗时期,这段时间很短,在医学上称为窗口期。如果在此时期内使用激光进行治疗,预防新生血管形成,或使新生血管消退,疗效较好。约有20%-25%的患儿,病情继续发展,进入第4、5期。

  第4、5期:视网膜新生血管有机化膜形成,可引起视网膜脱离。重症者视网膜全部脱离,整个玻璃体充满白色机化组织,直达晶状体后,形成"白瞳",视力完全丧失,只能通过手术的方法做玻璃体切割或巩膜环扎,部分患者可维持一定视力,但预后较差。

1/2上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