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主持人:葛院长您好!我们知道,青光眼和白内障是导致失明的主要疾病。其中青光眼只要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干预,绝大部分都是能够治好的。那您认为目前来看,青光眼的致盲率算是有效控制了吗?
葛院长:至今青光眼的致盲率还不能算是有效控制,所以要加大宣传,从08年开始,每年的3月8日是世界青光眼日,在这天,各大眼科医院为公众提供免费的检查诊断,在全国各地展开宣教,让大家更清楚认识青光眼,了解青光眼的危害。
主持人:中山眼科中心的青光眼专科是 “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在治疗青光方面,有哪些优势呢?
葛院长:中山眼科中心的青光眼专科是广东省卫生厅定的医学重点专科,也是我们国家最早成立的青光眼专科之一,从70年代成立开始,至今已经有三十年时间。我们治疗青光眼的优势有这么几个,第一,配备了相当完整的人才结构,比如我们有5位教授,4位副教授,4位主任医生,还有十几个医生,这是一个完整的团队。另外,还配备了目前青光眼领域里应该配备的最先进的检查诊断、治疗设备,比如青光眼的眼底图像处理系统、视网膜血管造影系统、视网膜视觉电生理检测系统以及一套国际上最好的手术显微镜等等。第三、我们跟国际接轨,除了一般的经典青光眼治疗方法,也掌握了相对复杂的现代青光眼治疗方法。
除了传统的青光眼手术之外,我们经常进行的手术有两个,一个是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青光眼,特别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这个手术我们专科99年首先在全国推广,至今已经非常成熟。第二个是置管,即青光眼的引流管植入。青光眼是因为房水循环障碍所导致,植入引流管,把原本排出不畅的房水引流到球结膜下,开通旁路,从而治疗青光眼。这两类手术,都是我们做得比较多的。
主持人:那手术之后,青光眼患者是不是可以100%治愈?
葛院长:也不一定。青光眼是不可以说100%治愈的,只能说是控制。青光眼治愈的概念跟肿瘤是一样的,比如肿瘤只要实现5年生存率就称为治愈。青光眼也是这样,真正的治愈,是要阻断视网膜视神经的进一步损害,而只要把眼压控制在目标眼压水平,即把眼压降到安全眼压水平,就叫临床上的治愈。所以,青光眼患者就算通过手术临床治愈以后,还需要终生的随访,建议可以半年一次或者一年一次检查,千万不要以为手术后就可以完全解决了。有的青光眼发展比较慢,开始并没有症状和体征,比如痛感或者胀感,患者平时没有这样的感觉,等到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了,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另外,晚期青光眼患者,虽然控制得很好,但视野还是比较差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我推荐一个药,叫川芎嗪,这药很便宜,成品药一瓶不到十块钱,可以吃十天。中药改善青光眼视野视功能的疗效,是通过临床研究证明的。
主持人:防盲治防工作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中山眼科中心的防盲治盲办公室早在1983年就成立了。在这25年之中,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葛院长:实际上防盲治盲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中国政府在2000年时,跟世界卫生组织有个协议,中国政府庄严承诺:到2020年,人人都享有看得见的权力。就是说到2020年,患者不应该因白内障或者青光眼而失明,将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失明全部消灭掉。所以说防盲治盲不只是千秋大事,而且是国家一个必须完成的承诺。
但实际上,防盲治盲工作在我们国家开展还存在一些困难,远远不如其他国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从下面的数字对比就可以看出来,每百万人口的白内障手术率(CSR:cataract surgical rate)是衡量一个国家防盲治盲水平高低的指标,在美国,CSR大概是5500,印度至少也有2000,而中国,2007年数据显示,中国CSR是450,只是发达国家的1/10,这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水平的指标, 实际上,这不是钱的问题,现在手术费用比较低,比如国家有规定,做一个最好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费用只能是6000块以内,我们83年成立以后,在将近5年时间,通过医院的努力,寻求国际防盲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帮助和捐助,实施了大概一万三千多例免费白内障手术。所以说,这是要靠国家、政府、医院医生、靠全社会去关注的问题。
现在我们把防盲治盲办公室改成“预防眼科”。主要是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基层去,第一,为当地人民群众、患者提供一些价格低廉甚至免费优质的服务,第二,是给当地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眼科医生,第三,我们在各个基层还建立了完善的防盲治盲网络,有很多工作点,主要还是针对白内障。第四,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防盲治盲诊疗系统,从筛查、培养到传播、治疗等,受到了国外眼科同行的高度评价。今年我们还在医院里面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专门培养两种人,一种是年轻的住院医师,第二是给乡村、基层的医生,让他们熟悉最先进的设备,训练自己的诊疗技术,6月份刚完成一期培训,反应非常好。
所以说,眼科医疗机构不要以盈利为目的,不要以赚钱为首要目标,真正为老百姓做点事,那中国的眼病诊疗情况,早就会大有改善了。
专家简介:葛坚,男,博士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光眼专科主任,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华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学会广东眼科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中华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组长,《中华眼科杂志》副总编,《眼科学报》主编,《眼科研究》、《中国眼视光学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眼耳鼻喉杂志》和《国外医学眼科分册》等杂志编委。
从事眼科青光眼临床、科研与教学20余年,对青光眼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有较高的造诣。在青光眼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激光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难治性青光眼的诊治。所进行的青光眼相关研究连续获得了国家科技部资助的“973”子项目与“863”重大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一系列科研基金的资助。其研究领域涉及:1.青光眼的发病机理与早期诊断研究;2. 国人青光眼致病基因TIGR、OPTN基因筛查与功能研究;3.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发病机理与防治研究;4.视网膜与神经节细胞损害与再生研究;5.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6.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纤维化调控的研究;7.胚胎干细胞与组织干细胞等定向诱导与功能重建研究。这些研究为解决眼科领域目前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提供了创新的思路,确立了在国内眼科学界的学术地位。
近年,主编卫生部与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七年制《眼科学》和八年制《眼科学》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统编五年制《眼科学》教材和《现代青光眼研究进展》4本著作,参编4本专著。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100多篇,其中SCI收录8篇。领导的课题组获各类科研基金30余项,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4名,出站博士后4名,在读博士研究生9名,在站博士后2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叶惠玲)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眼角膜科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北京爱仁眼科 眼科
二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公立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新名南路28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大连市甘井子区东街2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孝义市新义东街20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葫芦岛市葫芦岛区望海寺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山西省太原市金刚堰路130号
三级 综合医院 民营
仓丰路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