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激光矫正近视: 真可以一劳永逸?
正当中国的“近视眼们”越来越相信激光矫正手术,忙着进手术室与眼镜说拜拜时,美国国家食物与药品管理局、国防部及国家眼科学学院三大国家机构已经从去年开始了一项调查准分子眼科激光手术并发症及其安全性的调查研究。
考军校、拿驾照、找工作,因为眼睛近视过不了关而捶胸顿足后悔终生?如今,眼睛近视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做个激光手术就能与眼镜说拜拜,看起来方便又安全。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已经有几百万中国人通过激光手术矫正了近视眼,这一手术俨然成为庞大“四眼族”的最后一道保障。
然而,激光矫正近视的手术真的如此安全方便吗?手术后是否真的可以一劳永逸?据悉,美国3个国家机构——美国国家食物与药品管理局、国防部及国家眼科学学院,在去年同时开始了进行一项为期3年的研究,调查准分子激光手术并发症及其安全性。这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揭秘原理
对激光矫正近视手术,很多人虽然早有耳闻,但所知非常有限,对这个手术的专业描述是:通过准分子激光对角膜进行磨镶来改变角膜屈光度,从而治疗近视。
这一手术方法应用于眼科其实纯属偶然。上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了准分子激光技术,并在随后应用于精细加工行业,比如电子元件制造业等。198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眼科教授S.Trokei博士非常巧合地看到一张被电子显微镜放大的人类头发照片,这根头发上被准分子激光照射过的边缘部分非常整齐,而且周围部分竟然完全没有损伤,这引发了S.Trokei博士的思考,作为眼科专业人员,他想到了利用准分子激光的精密加工能力来代替传统的眼科角膜刀片——因为激光切割精度可达微米级,刀口损伤范围达纳米级,应用于娇贵的眼部特别合适。于是,准分子激光成为了眼科手术中的一把利器。
现在临床应用的准分子激光技术主要有两种,分别称为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 tu keratomileusis,LASIK)。LASIK先将角膜切开形成一个完整角膜瓣,大约130微米厚,包括上皮层、前弹力层和部分基质层,再通过激光消融角膜基质层,之后再将角膜瓣复位。这种方法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因而保持了角膜正常解剖状态。而LASEK是一种新的屈光矫正手术方法,与LASIK不同的是,LASEK是先从角膜最外面的上皮层制作一个厚度约70-80微米的角膜上皮瓣,也就是揭开角膜上皮后,然后在瓣下进行准分子激光照射切削,最后让上皮瓣复位。原来的上皮瓣在术后两周内脱落,由新长出的上皮取代。
暴露隐患
眼下,激光矫正近视眼的手术正在国内大举试验和宣传,而大多数人对这个手术的理解是:用激光“打”眼睛,于是社会上流行这么一种说法:如果你做了激光近视矫正手术,那么你眼睛的角膜就比别人少了一块,眼睛结构就发生了改变,今后用眼势必受到影响。其实这种担心也非常外行——激光矫正近视手术是在角膜的基质层进行切削,不是传说中被整体切割掉,只不过是按照视力恢复的要求被切出一道弧度,其原理就如同磨制玻璃镜片一样,只是这里的材料是人的角膜,镜片是天然的,所以理论上不会影响到眼球的正常视觉功能。
然而真正该引起我们担忧并重视的是手术的并发症以及手术后的副作用。
首先,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并不适合所有近视患者,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术前检查程序来筛选出符合手术条件的人,至少包括医学验光、眼压测量、角膜地形图、超声角膜厚度测量、眼轴测量、裂隙灯角膜眼表检查、散瞳后的眼底检查等7个部分。
和其他任何一项手术一样,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同样存在着风险,不是任何人都能从中百分之百地获益。很多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反映的问题是眼睛干涩,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在夜间几乎看不清物体的征兆。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在于手术时会把角膜微细神经干切断,专业术语叫做角膜去神经化,这会导致角膜无法正常感知外界,中断正常泪液分泌的反射机制,于是泪液分泌减少,也就产生了干眼。干眼的直接后果是使角膜表面的液层减少,使角膜变得不光滑。无论是景物的清晰度还是颜色的对比度,都会比正常情况下大打折扣,哪怕是再成功的手术,也几乎无法达到正常眼睛的效果。若干眼严重的话,会造成角膜上皮细胞死亡脱落。角膜表面的凹凸不平会产生不规则散光,于是视力模糊。即使正常的恢复,一般也需要在手术后几个月才能消除全部症状。更有甚者,会有小部分患者长期处于“眼花缭乱”的状态中,这部分人大约占到手术人数的5%。
术后恢复的过程中,角膜瓣与基质层的愈合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角膜瓣与基质层间仅靠较弱的粘附力才不至于发生移位和脱落。角膜伤口的牢固度,只及原来角膜的百分之二。那么,角膜瓣在术后究竟需多长时间才会与基质完全愈合?回答是目前还没有证据确切的结论,因为角膜伤口的愈合是一个生物学过程,通常包括上皮和基质细胞的移行,细胞有丝分裂和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再生等等。临床上发现,手术12年后,角膜瓣都有可能被拨开。所以患者在术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要严格防止外界伤害,哪怕是揉眼也要尽力避免。
还有一个大大的问号是:手术中激光造成的角膜去神经化是否真的能完全恢复原状?有研究表明,术后有90%的神经消失了,直到一年后才有不足50%的神经重新出现。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更长期的观察表明,术后3年才有不到一半的患者角膜神经恢复正常。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手术使角膜神经受到了不可逆的永久损害。
另外,在手术时,医生每次的用力、手法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使是机器切割,也不可避免地需要人手操纵,因此每次做出来的角膜瓣厚薄不均匀,无法做出完美的角膜瓣。病人无法控制眼球不动,所以角膜实际的激光切割与预先电脑计算好的仍有差距。再者,每个病人泪液分泌也各不相同,这会直接影响依赖环境湿度的激光的能量强度。这些因素在所难免,都大大增加了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的难度和危险性。
手术慎行
在美国,两种声音此起彼伏。一方面报道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正在经受这种手术的并发症的折磨,轻则是轻微的干眼、流泪,严重的则是眼力严重损毁,甚至由此导致心理问题,精神抑郁等。据美国较为权威的《消费者报道》杂志指出,激光治疗近视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不满意度超过50%。另一方面则是以该项手术为生的医生及手术机器制造商,他们的结论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在1%到3%之间,而接受手术者的满意程度高达98%。
双方结论差距之大,令公众迷惘。这背后其实是病人切身健康和巨大经济利益的博弈。据估计,美国每年有超过70万人接受该手术,而产生的市场经济效益高达20亿美元。面对消费者不断地投诉,美国国家食物与药品管理局为此事举行了公开听证会,并决定由国家食物与药品管理局、国防部及国家眼科学学院同时开始3年研究,调查准分子激光手术并发症及其安全性。
在我国,目前有几百家医疗机构正在开展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其中鱼龙混杂,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但每年仍有数万人走进手术室,接受该项手术。或许,当你准备“修理”眼睛时,不妨三思而行,毕竟,你不能“近视”地对待自己的眼睛。
(实习编辑:陈荣发)
主任医师
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北京爱仁眼科 眼科
北京美尔目医院 白内障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