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儿哮喘的按摩方法

  两者多同时发生,所以一般都合并叙述。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寒冷季节气候急剧变化时为甚。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的、肺部过敏性疾病,多在过敏体质基础上吸入过敏原微粒或呼吸道反复感染后引起。中医学认为外感风寒,邪气犯肺或痰湿停聚导致肺失清肃,气不得舒而出现哮喘。又因久病之后或体质素虚,肾气不足,气不归纳,诸气上浮而致喘,多由劳累而诱发。临床表现为发作前常有鼻粘膜发痒、流涕、喷嚏或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然后突感胸闷,呼吸困难,哮喘,哮喘的发作可短暂或持续。严重时出现张口抬肩、难以平卧、大汗淋漓、四肢发凉、颈部静脉怒张等。

  按摩方法一

  1.患儿俯卧位

  (1)家长用掌根横擦患儿肩胛骨内侧部位,持续操作3分钟。

  (2)用大拇指点揉大椎、肺俞、膈俞各1分钟。

  (3)用双手拇指与食、中二指提拿双侧肩井穴10次;

  2.患儿仰卧位

  (1)家长用双手多指腹以任脉为中线,自天突穴起从上而下渐渐向两侧分推至整个胸部,持续2分钟,然后擦胸部1分钟。

  (2)用中指点揉天突、膻中穴各1分钟。

  (3)家长把掌心置于神阕穴上,以脐为中心,先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摩动1分钟,继作逆时针方向旋转摩动1分钟。最后分推腹阴阳50次结束治疗。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清肺经300次,运内八卦100次,按揉掌小横纹20O次。

  (2)按揉天突穴20次,揉膻中100次,然后向左右分托膻中50次。

  (3)按揉定喘、天俞穴各1分钟,拿肩井穴10次。

  2.随证加减

  (1)寒喘:症见喉中哮呜有声,胸隔满闷,咳痰稀白,畏寒无汗,面色苍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推三关300次。

  ②点揉合谷、风池穴各10次。

  ③分推肩胛骨100次。

  (2)热喘:症见喉中哮鸣如吼,胸闷烦躁,咳痰黄稠,渴喜冷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发热面红,舌质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加

  ①清大肠100次,退六腑200次。

  ②点揉丰隆穴2分钟。

  (3)虚喘:症见哮喘反复发作,甚者呈持续状态,咯痰无力,声低气短,动则尤甚,口唇爪甲发紫,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下

  ①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各200次。

  ②按揉关元、三阴交穴各1分钟。

  ③揉脾俞、肾俞各2分钟。

  生活调理

  (1)注意保暖,防止感昏,并增强身体抵抗力。

  (2)避免接触有刺激性的气体、灰尘等过敏原。

  (3)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09-19 08:32:00浏览6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郭雪松
精选
郭雪松副主任医师儿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去咨询
擅长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抽动症、多动症、自闭症、构音障碍、癫痫、抽搐症、注意力不集中、脑发育迟缓、生长发育迟缓、孤独症、精神发育迟缓、感统训练、矮小症、增高、骨龄分析、智力障碍、遗尿症、性早熟、脑瘫、学习困难、儿童焦虑抑郁厌学心理疾病等。
李怀宁
精选
李怀宁主任医师儿科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去咨询
擅长小儿孤独症、语言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缺陷、儿童癫痫、脑瘫、感统发育、发育迟缓、自闭症、矮小症、性早熟、智力低下、遗尿症、增高、构音障碍、青少年焦虑抑郁、情感障碍、心理障碍疏导、学习困难、厌学等多项治疗,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 在儿童行为发育、生长发育、心理发育综合评估及康复指导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陈艳丽
精选
陈艳丽主任医师儿科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去咨询
擅长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学习困难、儿童癫痫等发育行为疾病的评估与干预;儿童营养及生长发育,矮小症、性早熟、遗尿症的治疗;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儿内科常见病,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独立处理儿科较复杂疑难疾病和解决较重大技术问题。
查看更多儿科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恢复吞咽功能的按摩方法
通常情况下,并没有恢复吞咽功能的按摩方法的说法。患者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改善口腔肌肉运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来缓解不适的症状。1、改变饮食习惯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轻微,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吃一些流质的食物进行调理,比如小米粥、南瓜粥等,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疾病的恢复。2、改善口腔肌肉运动在平时还可以通过吹气球的方式锻炼口腔肌肉,从而增强局部的力量,对于疾病有一定的帮助作用。3、物理治疗除此之外,患者也可以配合医生使用电刺激疗法的方式来辅助治疗,一般需要将电极片贴敷于颈部或者胸部的位置,然后利用低频电流对局部组织产生热效应,从而使病变部位得到一定的修复。4、药物治疗若存在炎症感染的情况,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5、手术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食管扩张术等相关的手术方式进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的最佳治疗时机。建议患者定期前往医院复查,有助于了解自身的具体情况以及变化情况。另外还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性食物如辣椒、肥肉等。
王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中冲的按摩方法是什么
中冲一般是指中脘穴,中脘穴的按摩方法主要包括掌揉法、摩擦法、按揉法、点按法、搓法等,可以起到缓解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的作用。1、掌揉法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上4寸,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等功效,可以用于缓解胃痛、呕吐、腹胀、呃逆等不适症状。患者可以使用拇指的指腹,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对中脘穴进行按揉,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缓解不适症状。2、摩擦法摩擦法一般是指用手掌和手指等在体表进行摩擦,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胃肠道蠕动,从而缓解胃肠道不适症状。但摩擦法作用比较有限,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3、按揉法按揉法一般是指用手指或手掌,对中脘穴进行按揉,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从而缓解胃肠道不适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法作用比较有限,如果患者胃肠道不适症状比较严重,还需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点按法点按法一般是指用拇指指腹或手掌,对中脘穴进行按压,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胃肠道蠕动,从而缓解胃肠道不适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点按法作用比较有限,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5、搓法搓法一般是指用手指或手掌,对中脘穴进行搓擦,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胃肠道蠕动,从而缓解胃肠道不适症状。但搓法作用比较有限,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如果患者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李学孝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痔疮的四大按摩方法
临床上并没有痔疮的四大按摩方法的说法。痔疮一般指痔,按摩对于治疗痔并没有效果。痔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考虑。1、一般治疗痔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的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易出现排便时出血、疼痛、肛门瘙痒、痔赘脱垂等症状。按摩对于治疗痔并没有效果。痔患者可以通过温水坐浴的方式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提肛运动的方式进行缓解,从而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不适症状。2、药物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痔疮栓、痔疮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痔速宁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物理治疗如果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患者也可以通过激光、红外线凝结疗法等方式进行治疗,对治疗疾病有一定的帮助作用。4、手术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通过上述治疗无法得到改善,还可以通过痔切除术、内痔套扎术、内痔硬化剂注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对治疗疾病有较好的帮助作用。5、中医治疗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中药外敷、中药熏洗等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不适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尽量多吃清淡类的食物,也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从而为身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也可以促进疾病的恢复。
柯晓云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干眼症的按摩方法是什么
干眼症的按摩方法一般包括按摩睛明穴、攒竹穴、鱼腰穴、四白穴、太阳穴等。1、睛明穴睛明穴位于目内眦外,鼻梁两侧,距内眼角0.4寸,具有清热泻火、明目止痛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等病症。患者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睛明穴,以缓解干眼症的不适症状。2、攒竹穴攒竹穴位于面部,眉毛内侧,具有清热明目、舒筋缓急、止痉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目视不明、头痛等病症。患者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攒竹穴,以缓解干眼症的不适症状。3、鱼腰穴鱼腰穴位于面部,在目内眦角外侧,鼻尖两侧,可以用拇指或中指按压鱼腰穴,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可以起到明目通络的作用,能够缓解干眼症引起的眼睛干涩、疼痛等不适症状。4、四白穴四白穴位于面部,在眼眶下缘的凹陷处,可以用拇指或中指按压四白穴,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可以起到疏风清热、明目、调理脾胃的作用,能够缓解干眼症引起的眼睛疼痛、红肿等不适症状。5、太阳穴太阳穴位于头部,在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可以用拇指或中指按压太阳穴,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可以起到疏风清热、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干眼症引起的眼睛疼痛、红肿等不适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穴位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操作不当,引起不适症状。如果干眼症的情况比较严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孩快速止喘的按摩方法是什么
临床上不存在小孩快速止喘的按摩方法这一种说法。小孩止喘一般可以通过按揉膻中穴、定喘穴、天突穴、肺俞穴、肾俞穴等方式进行缓解。 1.膻中穴: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交点处,在临床上具有宽胸理气、和胃降逆的功效,对于治疗咳嗽、气喘等症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2.定喘穴:定喘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前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的位置,在临床上具有平喘息的作用,可以用于改善支气管哮喘引起的不适现象。 3.天突穴: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凹陷处,在临床上具有宣通肺气、化痰散结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瘿瘤、梅核气等病症。 4.肺俞穴: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的位置,在临床上具有补虚清热、益卫固表、调畅呼吸的功效,主治咳喘、疟疾、发热等病症。 5.肾俞穴: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的位置,在临床上具有温阳补肾、调理水道的功效,主治腰脊强痛、遗尿、小便不利等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需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以免自行盲目操作引起不良反应。如果患者通过按摩穴位的方式无法得到改善,则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