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疼!女童指甲被门缝夹掉 医生表示:断甲壳不可强制还原包扎

5岁女童菁菁(化名)指甲壳被门缝重夹脱落,家属条件反射地把断甲壳还原后包扎,险些让伤口雪上加霜。好在及时就医处理,次日复查,孩子伤口已经干燥,正在快速愈合。“以后一定要过细了!”昨日,回忆事发经过,菁菁的奶奶难掩自责与后怕。

疼!女童指甲被门缝夹掉 医生表示:断甲壳不可强制还原包扎

据奶奶介绍,菁菁特别黏妈妈,每天清晨上学非要早起跟妈妈同行。“妈妈要走了!”前日早上,睡眼惺忪的菁菁被奶奶一声声催促吵醒,赶紧梳头、刷牙,急匆匆往外冲。哪知刚跨出门,家门便被大风一吹,惯性回关夹住了菁菁的右手小指,随着孩子一声惊叫,只见右手小指指甲壳当场剥落,顿时血流如注。吓坏的奶奶赶紧将掉落在地的指甲壳捡起还原,简单包扎后,把孩子送到了附近的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看急诊。

经迅速完善检查,排除骨折的可能后,菁菁被诊断为右小指软组织损伤及指甲壳松动。得知脱落的指甲壳已被家属强制复原,急诊外科主任杨国祥表示,一般部分手指锐器伤离断时,可保存好原肢体,及时就医进行断指再植。但如果是像菁菁这样指甲壳脱落后盲目还原,反而会增加伤口感染的风险。

为尽快止血、促进伤口愈合、严防破伤风感染,杨国祥即刻组织医护人员为菁菁进行了清创、包扎、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及对症抗炎治疗,同时再三叮嘱家属加强看护,恢复期间患指不宜用力,谨防伤口被打湿、污染。次日换药复查时,菁菁的伤口已经干燥,预计一周便可自愈,一至二个月便能长出新的指甲壳。

杨国祥提醒,一旦遭遇皮肤、甲壳、关节组织等部位明显的外伤、创面过大、出血时,最好第一时间前往附近医院急诊外科,严格遵医嘱对症处理。

2021-05-26 10:05:47浏览9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黄威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孕晚期视力下降是怎么回事
一般情况下,孕晚期视力下降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因素引起,但也可能是由于高血压、青光眼、白内障、糖尿病等病理性因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诊断下,明确病因,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1、生理性因素 孕晚期时,胎儿的体积较大,可能会对孕妇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压迫,从而影响到视神经,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过分担心,也不用进行特殊治疗。 2、高血压 如果孕妇在孕晚期不注意饮食,经常吃含盐量高的食物,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压升高,从而引起视力模糊、头晕等症状。建议孕妇在孕晚期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含盐量高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 3、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特征的疾病,可能与眼内压升高、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4、白内障 白内障是指由于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颜色改变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可能与衰老、眼部手术、眼部外伤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屈光改变、单眼复视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吡诺克辛滴眼液、法可林滴眼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5、糖尿病 若是孕妇本身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视网膜病变,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注意合理膳食,适当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等。 建议孕妇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熬夜,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烤鸭等。症状严重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崔馨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右眼视力下降明显模糊色调偏红
右眼视力下降明显模糊,色调偏红,可能是屈光不正、角膜炎、白内障等原因引起的。需结合病因对症治疗。 1、屈光不正 这种情况可能是屈光不正引起的,如近视、远视或散光等,这种情况青少年比较多见。患者可以到眼科测下视力,及时佩戴眼镜或做屈光手术进行矫正,日常注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或近距离看手机电视等。 2、角膜炎 若是右眼角膜炎导致的,患者还可能会伴有疼痛、畏光、流泪、明显视力减退等表现。感染性角膜炎要根据不同的病菌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敏感药物。细菌性的角膜炎可以选择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等广谱抗生素来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可以选择两性霉素和那他霉素滴眼液来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可以选择阿昔洛韦滴眼液和更昔洛韦药膏结合使用。 3、白内障 这种情况也可能是白内障引起的,可出现右眼视力模糊、怕光、色调呈偏红等症状,这种疾病老年人比较多见。在白内障发病初期,可以遵医嘱使用眼药水控制病情发展,比如吡诺克辛钠滴眼液等。如果白内障对视力影响较明显,建议选择手术进行治疗,比如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等。 另外,右眼眼睛模糊看不清还可能与睡眠不足、强光刺激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做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避免耽误病情而造成不良后果。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